大班额瘦身让城镇中小学不再“挤”山东亮出“十三五”教育成绩单

2020-11-17 22:4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6621)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大班额瘦身,让城镇中小学不再“挤”!山东亮出“十三五”教育成绩单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11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亮出了近年来教育发展的成绩单。其中,我省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923所;教职工较2015年增加20.3万人。高校专业优化和调整方面,近五年新增专业603个,撤销专业48个,停招专业349个,限制招生专业262个,正逐步推进一半以上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完成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亮出了“十三五”成绩单。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说,我省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7%提高到2019年的97.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4个百分点。我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97.36%提高到2019年的9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在我省落地实施、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起步成势”“一年成式”的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48.06%提高到56.75%,比全国水平高5.15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阶段。

今年我省新高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邓云锋在发布会上介绍,我省是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类考试制度体系。在夏季高考改革推动过程中,新的夏季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提供20种考试科目“套餐”,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模式,建立了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今年夏季高考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本科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在春季高考考试制度改革中,健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招生模式,为中职学生对口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2020年,山东中职教育招生录取44.1万人,其中有2.5万人达到普高录取线,中职招生同比增长12.78%;高职教育录取36.8万人,其中有2.44万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 ”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十三五”期间,我省着力补齐基础教育的短板,扩大资源供给,让幼儿入园不再“难”。我省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整治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056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923所,新增学位244.8万个,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更多入园机会。推动了“大班额瘦身”,让城镇中小学不再“挤”,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064所,新增学位354万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5年的23.49%降至1%以下,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此外,我省全面推行小学生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94.63%,惠及小学生365万名,有效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放学早、无人看”难题。

我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形成“山东模式‘10条经验’”。目前,全省共有教职工150.1万人,较2015年增加20.3万人。在126.9万专任教师中,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80.9%,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均超过90%,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61.5%。近3年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教师4.3万人,首届毕业的2947名省属公费师范生全部充实到乡村学校,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中小学(幼儿园)正、副高级岗位分别增设3万、1.4万个,高校正、副高级岗位分别增设0.96万、0.67万个,1.2万名中小学校长按职级发放薪酬,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逐年提高,教师潜心育人的热情更加高涨。

【回应】

启动“双高”建设改变“山多峰少”

近年来,山东高等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山多峰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我省提出“全力建设‘双高’、冲刺‘双一流’”,其中“双高”就是指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借鉴北京、上海、江苏等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征求全省高校、省直有关部门和省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推进“双高”建设思路。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7月中旬,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通知》,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申报遴选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完成两轮评审,初步拟定了15所左右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建议名单,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后正式启动建设工作。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初见成效。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上,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积极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3所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省部(局)共建13所高校,省市共建9所高校,5428家企业参与高校办学。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点213个、一流本科课程204门,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大科研成果。

近五年新增专业603个、撤销48个

我省积极引导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明确一半以上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目前,这项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呢?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启动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工程和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省财政先后投入建设经费34亿元,立项建设了60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和40个培育专业(群)、55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切实增强高校服务“十强”产业的能力。

近年来包括驻青高校在内,高校加快了专业优化和调整速度。据介绍,我省通过停撤与新增等量置换等方式,引导高校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近五年来,新增专业603个,撤销专业48个,停招专业349个,限制招生专业262个。从驻青高校情况上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青岛12所高校(含民办院校)共34个专业有变动。在一所高校老师看来,在近年来专业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越来越贴近,正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我省组织全省高校集中修订了3130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知识结构,依据人才知识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中,大幅提高实践教学学分要求,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逐步达到30%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逐步达到20%以上,真正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此外,我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启动深化产教融合优质企业资源库建设工作,首批入库企业211家,为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省教育厅分别与商汤科技、科大迅飞、浪潮集团、中科金通、慧科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我省高校,对接高端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育人。目前,我省68所本科高校与4200余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共建学院、专业、课程、基地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成效。

将开展中小学职称自主评聘试点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为激发教师活力我省推出了实招、硬招。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介绍,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个是评“职称”,一个是拿“绩效”,这也是我省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抓手。推动这两项改革,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小步快跑”持续推进。

我省出台了系列举措解解决“职称”问题。提高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在中小学,2016年、2020年分别两次提高高级职称设岗比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分别达到35%、25%、15%、11%,其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1.4万个。高校按“生员比”核算岗位总量,增加正高级岗位9605个、副高级岗位6669个,高级岗位比例由37.92%提高至53.6%。

中小学教师高一级岗位可借用到低一级岗位使用,中、初级岗位可贯通使用;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申报正高级、20年申报副高级、10年申报中级,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2015年就将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今年又把中小学正高级、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和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授权给了设区市,省级层面实现应放尽放、放无可放。下一步还要开展中小学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完善高校职称评审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我省还建立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制度。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646人,其中基层正高级教师170人。副高级教师评聘2万人,其中基层副高级教师4453人。

在教师“绩效”问题上,我省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今年刚出台了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明确要求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要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达到70%。下一步,省级层面还将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意见和学校内部分配办法,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018年来新增幼儿学位130万个

入园难、入园贵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邓云锋说,我省从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入公办园难”,一是扩资源,仅2018年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9654所,新增幼儿学位130万个。二是抓整治。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将配套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园532个。三是提质量。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公办资源。

在解决“入民办园贵”这一方面,我省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完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普惠性民办园实行政府指导价,努力把学费降下来。省级制定出台了不低于710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缓解降费后的压力。同时,实施普惠性幼儿园扶持计划,指导各市通过财政补贴、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把质量提升上去。特别是疫情期间,省直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扶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减免租金、减轻税费负担等八大措施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共度难关。

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1.97%提高到2019年的9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普惠率达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9个百分点。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下一步,我省还将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办好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新高考平稳落地,本科录取率首超50%

我省是国家确定的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四个试点省份之一,随着2020年9月高考录取圆满结束,改革平稳落地,本科录取率首次超过50%。邓云锋在发布会上回应了社会对于新高考的关切。他介绍,在推进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保障工作的通知》3个主要文件,省教育厅研制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录取实施方案等16个配套文件,构建了“3+16”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整体框架。

今年是新高考实施元年,每一个变化都牵扯到每一位高考学子。据介绍,在新高考下,我省完成高考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工程,组织全员全流程新高考模拟演练,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组织了两次连续进行的外语听力考试;严格疫情防控,对53万考生进行两次健康筛查,设置1994个备用隔离考场和150余个定点医院特殊考场;狠抓试卷全流程安全保密,推行“两次安检”、人脸识别,建立监考协同机制。

在严控命题和评卷质量方面,山东省紧扣课程标准,合理规划命题难度,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总体难度合理;针对高考新变化,单独增加等级考试试评工作,科学制定等级分数转换方案,转换结果准确无误。在严守录取公平底线方面,研发新招生录取系统,严格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对投档、录检等关键环节坚持多重审核,不让一位该录取的考生退档,不让一位该退档的考生录取,确保结果精准无误。他介绍,我省在新高考期间强化指导服务,提高考生满意度。发布系列政策问答和动漫视频,建立咨询应答平台,组织考生集体收看改革培训特别节目;加强志愿指导,发布往年高校录取信息,安排两次志愿填报模拟演练,研发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服务等。政策解读宣传夏季高考普通类一志愿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只有17个计划未完成进入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