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支教,传递梦想|山里娃想学葫芦丝拜师无门,到贵州紫云支教的潘宁欣然收徒

2020-11-20 13: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31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潘宁是即墨区第二十八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今年9月份他来到贵州省紫云县第二中学支教,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与妻儿来到距家2200多公里的地方。作为一名老师,他不仅把二十八中“和谐互助”的教学策略带到了紫云县第二中学,更重要的是他把“青岛故事”和“触摸到的梦想”带给了学生,让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敢想、敢做,为之努力的梦想向往。

每天骑行半小时去学校,雨天需走路40多分钟

初到外地,潘宁在起居和饮食上有诸多不习惯。紫云县的天亮得迟,习惯早起的他每天6点起床天却还没亮,简单地洗漱过后,潘宁会骑着学校专门为他配的自行车去学校。从住所到学校的路程并不近,需要一路不停歇骑行近半个小时,沿路上会经过好几个大上坡和大下坡,每天到了学校潘宁早已气喘吁吁。

当地天气潮湿阴冷,经常下雨,用当地话说就是“天无三日晴”。碰上雨天,潘宁就会打伞步行走去学校,路上多积水,走路极易打滑,原本需要40分钟的路程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每逢雨天,潘宁就会早起半小时,提前出门。“这点事对于男老师来说不算困难”,他这样说道,“记得我8月31日刚来报道的那天,这边天气很好,没有下雨,早就听说这边经常下雨,果不其然,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一直接连下了二十多天没有太阳,非常潮湿。”

“初来紫云二中,这里的学生非常好学,校园学习氛围浓厚。”潘宁说,“我刚来参观校园的时候,去到每个班级,老师们都在专心教学,隔着老远就能听到学生的琅琅读书声。”

作为教师队伍一员的潘宁,自愿报名到贵州支教,“我知道我们学校和贵州紫云二中有这样帮扶的一个情况,学校接到上级文件公示以后,我当时就想要报名支教,因为我之前参与过交流,我就想把‘和谐互助’的教学策略带到贵州紫云地区,去进行一个实地的帮扶。”潘宁说。

紫云二中共有学生3600余人,初二级部21个班,潘宁任教八年级的音乐,每周教授三节课,同时担任校长助理,负责分管学校教科处工作。教科研工作的落实与交流、教师优质课的评选和录课、落实学校的“推门课”、督促教师课堂质量、指导学科教师集备这些都是他的日常工作。没课的时候,潘宁更多时候会去课堂上听课,他说这样不仅可以落实学校“推门课”的深入,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讲述“青岛故事”,意外收到“神秘礼物”

初来的第一个月,潘宁在紫云县第二中学做了“和谐互助”第一场报告,得到了老师强烈的反响,“一对一师友互助的模式得到了学校老师的认可,他们觉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和课堂,现在有10多名老师都在自觉尝试着用。”潘宁说道,“我们录了几节同堂异构的课,相同的科目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上课,当地老师用他们的教学模式,我用‘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结束之后,老师们互相交流讨论,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除了日常的上课和教学工作外,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交流,我发现这边的孩子非常朴实。”潘宁说,“我刚来学校为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十分感动的事情。”潘宁站在讲台上,望着讲台下四十多名学生好奇的眼睛,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潘宁,我来自山东青岛,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紫云有山,青岛也有山,而且还有海,和咱这里不一样的是青岛的每座山都有名字,最著名的是青岛的崂山,青岛有许多美丽的景点,五四广场、栈桥、奥帆基地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最显著的特征。”

 “老师,青岛的海是什么样子?”

 “老师,奥帆基地有帆船吗?”

 “老师,我好想去青岛看看呀。”

 “老师老师,我也想去。”

 不等潘宁说完,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问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充满了无限向往。

“孩子们,有机会老师一定带你们去看一看青岛的风景,好不好?”

“好!”大家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

 “让我没想到的是,下课之前,孩子们神神秘秘地对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也要送给你一个礼物’,我问道,‘是什么礼物?’孩子们却捂着嘴笑着说,‘保密’,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在转过来的第二节课时,我准时走进课堂。一进教室,班长就站起来说,‘老师,上节课你把山东的民歌教给了我们,这节课,我们想教你唱我们紫云的山歌。’然后那节课我成了学生,孩子们成了老师,我学会了紫云的山歌,这件事情让我非常动容,孩子们这种淳朴的心让我有了直接融入到他们当中去的感觉。”

一件小乐器,就是一个孩子的梦想

“有一天下课后,一位学生腼腆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家人给我买了一个乐器,你能不能教我?’我问‘什么乐器?’她说道‘葫芦丝’,我一听心里就有底了,因为学科的原因,我接触过葫芦丝,也热衷于演奏,我说‘行,没问题,老师去买一个’。”下班之后,潘宁心里想着答应学生的事情,便绕了很多路去买葫芦丝,谁知穿越了大街小巷也没能买到,“最后这个孩子的家人专门又在网上买了一个。”

小女孩名叫赵文畅,是一个文静漂亮、心地善良,一说话就会脸红的害羞小女孩。她成绩很好,会弹古筝,父母是县里的妇幼保健院医生。

小学五年级的生日那天,她的小姨送给她一支葫芦丝作为生日礼物,她很喜欢。妈妈告诉她,这件乐器叫葫芦丝,小姨喜欢听葫芦丝吹奏的美妙声音,特别喜欢听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她说,“那我就学学呗,等我学会了给小姨和你们吹《月光下的凤尾竹》听。”第二个周她就跑到古筝老师那里问能不能顺便教教她葫芦丝,老师很遗憾地告诉她不能,因为老师不会演奏这件乐器。

但她很执着,接下来的一个月,她抽时间跑遍了紫云县几乎所有的琴行、艺术培训机构求教老师能够教她吹奏葫芦丝,因为她想在明年的生日聚会上将《月光下的凤尾竹》吹给小姨和家人们听。但是很遗憾,没有老师能够教她,紫云县里这种艺术培训机构本来就不太多,琴行里就没有葫芦丝这件乐器,更不用说有老师会吹奏了。学葫芦丝的事情就这样被放下了,但小姨的礼物却已陪伴了她三年。

“青岛那边的学生有学葫芦丝的吗?”小女孩问道,潘宁说,“有啊,那边有很多小朋友都学葫芦丝,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葫芦丝进课堂’这门课程,你想学吗?”她把头埋得很低,轻轻地点了点头。“我一看她这样,便笑着说,‘这太简单了,老师会吹,我来教你吧。’”她突然抬起头高兴地说,“您真的会吹?太好了,谢谢您老师!”

“等有机会,我想去香港演奏”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潘宁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休息的时间教小女孩学习葫芦丝,因为有古筝的音乐功底,她学起葫芦丝来上手很快,学习态度更是认真。

 “我对她说,‘你这么用心,估计年底就能吹奏葫芦丝经典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她突然兴奋地对我说,“真的吗老师?太好了,那我明年生日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我的愿望了!”

“你的愿望?”潘宁问。在小女孩的讲述中,潘宁知道了葫芦丝的故事。小女孩接着说,“老师,我想将葫芦丝练好,等有机会,也能像您一样,去香港演奏!”

潘宁笑着说:“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学好葫芦丝,不但能学好葫芦丝,你也一定会实现你更大的梦想!”

听了潘宁的鼓励,小女孩低下头,开心地笑了,红着脸声音很小地对潘宁说道,“谢谢您老师,我记住了。”

潘宁说,虽然自己来了只有短短两个多月,但是孩子们淳朴的心和炙热的梦想时时感动着他,“我们青岛有很多学校都有‘葫芦丝进课堂’,但是这里的孩子却连一把葫芦丝都不能上街买到,我觉得很可惜,孩子们有想要学习艺术的梦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来到这里,我想要让大山里的孩子知道,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触摸到的,只要有梦,就要敢于追梦。”

潘宁说,他还有个“大计划”,“我计划在所教八年级级部里挑选出一个班,自费为全班每名同学配上一支葫芦丝,成立一个葫芦丝小艺术团,教他们吹奏葫芦丝,然后在明年暑假时组织一部分学生到青岛去交流。同时,借着葫芦丝艺术交流,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出来感受一下曾经听过却没看过的“青岛故事”,看看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风土人情,未来他们有无限的可能,他们值得拥有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