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图说 | 午夜,创业园里一直亮着的那盏灯

2020-11-20 14:5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378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胡蕾

创业是冒险家的乐园。近些年,随着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潮也在逐年升温。虽然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还不到5.0%,但大四那年,一个“风口”摆在了金桥面前,专业对口、市场前景广阔、有资金支持,几条绝佳要素叠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金桥心动了。

金桥,1990年出生,到今年已经创业8年了。2012年年底,瞅准了种植牙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金桥和几位小伙伴打算学以致用,研发一款口腔隔离膜产品推向市场,梦想着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这8年遇到了创业人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难题,虽然主要产品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获批投产,虽然在父母的眼中他一直在“瞎折腾”,但从大四开始创业到如今30岁而立之年,这段最好的青春岁月留给了自己的“创业梦”,金桥觉得“值得”。

很多人认识金桥是在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中,站在路演讲台上的他侃侃而谈,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前景,从竞品分析到融资计划,言谈举止间有着“90后”少有的沉稳与成熟,很多人误以为他30多岁了,他笑笑,“显得成熟点,对我来说有好处。”

金桥是淄博人,大学时期在青岛读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把事业放在了青岛。为什么8年了主要产品还没有正式投产?金桥苦笑了一下,“都怪我选了一条太难的路!”金桥说,目前为止,看好产品前景陆续加入的投资人和股东已经累计投资了1500多万元。

金桥和团队做的是一个聚乳酸口腔隔离膜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口腔科软硬组织缺损修复再生。“简单点说,就是在种牙的时候,用一种高分子材料,帮助种植体和牙槽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金桥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口腔隔离膜,但它属于三类植入式医疗器械,和心脏起搏器的申报流程一样复杂。

企业选址、工厂建设、人才招聘、产品研发、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一路披荆斩棘,今年10月份,产品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临床实验,“目前来看,数据还不错,下一步就是整理资料提交审批,拿到国家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后,才能正式投产。”说这句话的时候,金桥深呼吸下了一下,“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不然这8年青春可真就付诸东流了!”

创业的种子是在大学时代埋下的。上大学那会儿,金桥是学生会主席,是学院里的活跃分子,各种活动都有他的身影,校园外的社会实践也没少参加。这张照片是他带队和同学们一起在企业里实地调研,穿白色衬衫的是金桥。“那时候真是自信啊,就觉得没有自己做不成的事,当时也有学长学姐回学校分享创业经验,即便他们说这条路很难,但我觉得事在人为。”金桥说,如今,他也会受邀回学校分享创业心得,“不建议大家仅凭一腔热情就去创业”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办公室的茶几旁,放着两盒肠胃药,金桥说这是自己的“标配”。有时候忙于实验或者出去跑市场调研,按时吃饭就成了“奢望”,“压力大、吃饭不规律,加上各种应酬,肠胃已经落下了毛病,前两天出差没带药,大晚上在网上买了药请人送到宾馆。”

2018年的12月份,金桥的右膝盖做了个关节修复和囊肿切除手术,周一办住院手续,周三做手术,周五就急急忙忙出院了。“公司一堆事情等着处理,我是总经理,就要对公司股东们负责,这个压力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攒着的一股劲。”金桥说,手术那天他没跟家里人说,父母是后来才知道的。自从2014年公司正式成立以来,他就住在了单位附近的人才公寓里,虽然青岛离淄博并不远,但他一年也只在国庆和春节回两次家。


虽然是技术出身,对行业也有着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做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年轻的金桥还是会偶尔感到“本领恐慌”,除了自己看书、上网课,只要有机会,他会去参加各种培训,认识行业内的大佬,结交创业圈的伙伴,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在他的简历上,如今的介绍是,“医疗器械行业七年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青岛市高级技术经理人”,他觉得,还有些单薄。“很想有个人能带着我,告诉我这条路应该这样走,还是那样走,但是没有。”金桥说,也许,每个人的创业路都注定是一场孤独且辛苦的“马拉松”。

在公司里,同事们叫金桥“金总”,因为年龄相差并不大,有些员工比金桥还要年长一点,大家喜欢跟他开玩笑。没事的时候,他也会跑到隔壁办公室串串门,聊聊工作心得,问问项目进展。

公司位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办公场地不大,但却被布置得挺温馨,像一个家。金桥说,公司是整栋办公楼第二家入驻的,他们选了三楼最东边的一间,希望能“紫气东来”。“原先就是毛坯状态,水泥地,几根柱子立在这,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一点点装修起来的,跟家里装修一座新房差不多。”

这些年,金桥参加了很多大赛,团队项目也收获了不少认可。金桥看好产品前景,也相信公司能够在一两年内迎来真正“收获”的季节,在他的规划里,2021年底前获得产品注册证,2022年进行正式销售,预计年销售额能达到3-4亿元。

但当下,主打产品还没有真正“诞生”,硬件投入、技术研发、临床实验、人力成本……各种需要花钱的地方,公司一直在投入,一时半会却无法实现可观的赢收。“缺钱,迫切需要融资。”金桥说,每天早上一睁眼,一股压力就会袭来。曾经有一家行业内的大公司提出用3000万融资换取51%的股份,思忖再三,团队最终还是婉拒了这个诱人的“橄榄枝”。“51%给了别人,公司将来就不是我们的了,感觉是在卖孩子,不舍得。”金桥说。

金桥的朋友圈里,经常会“晒”一下自己的加班日常,“本该狂欢的年纪搞得自己像只老狗子。”如果不选择创业,也许金桥早已成为一家不错的大公司里的骨干员工。有时候,他也会畅想一下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也许更容易一些的道路,但仅仅是想想。2013年大学毕业,很多同学在企业里发展不错,金桥大呼“羡慕人家”,但问他,如果再选一次,还会创业吗?金桥眯着眼睛笑笑,“会”。

“创业是什么?从悬崖上跳下来,在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然后驾驶着飞机向新的方向飞去。”对于创业,张瑞敏的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而医疗器械行业的创业是一场“长线作战”,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会在黎明到来之前倒下。“三年是个坎儿”,金桥说,曾经一个创业圈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突然跟他说,“公司垮了,不干了”。金桥清楚地记得,那天,两个男人在一家餐厅面对面坐着,气氛压抑到令人窒息。“他是卖了房子创业的,我跟他说,实在难受就哭出来吧,但他没有,平静得可怕,有一种英雄落幕的感觉。”

在金桥的办公桌上,产品资料、路演信息、网课课表等一堆材料中,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被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只要你把事情做对了,好的结果自然会来。”书中某一页的这句话,被金桥加上了下划线。

金桥还记得,大学时,俞敏洪曾经到学校作过讲座,但没有机会留下一张合影。提起这件事,金桥口中还满是遗憾。很多年轻的创客都会有自己的创业偶像,金桥会看很多人关于创业经历的著作,但谈不上自己特别崇拜哪个人。“我的偶像就是我自己吧,哈哈!”

金桥所在的这座创业园,累计引进和培育的项目已经超300个,不少“明星企业”从这里走了出去,又有不少像金桥这样的创业者不断进来。金桥说,对创业者而言,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点,即使是在午夜,园区里依然会有人在忙碌。

采访那天,金桥早上4点多就起床了,大半天都在外面忙碌,下午四五点钟回到公司时已经是一身疲惫,第二天还要出差,但他没有早早回家收拾行李、休整状态。“这早就是家常便饭了,每周至少出两次差,没有什么好准备的,拎起行李就能出发。”冬天,天黑得越来越早了,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同事们陆续回家了,办公室里,金桥还想再多待一会。

在这座忙碌的创业园,深夜里亮着的灯,不止他那一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