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多位诗人三万多首参评!青岛市首届农民诗歌节在平度举办

2020-11-20 16:0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085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11月19日-21日,由《诗探索》编辑部和青岛市文联、中共平度市委宣传部、平度市凤台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青岛市春泥诗社联合承办的青岛市首届农民诗歌节暨第四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颁奖活动在青岛平度市举行,《诗探索》作品卷主编、诗人林莽、《解放军文艺》原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立云,青岛市作协主席、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院长、《青岛文学》主编高建刚,以及本届三位获奖诗人龙少(陕西)、甫跃成(四川)、管清志(山东)和国内各地诗人代表、春泥诗社代表约百余名嘉宾出席。

记者获悉,今年6月第四届中国春泥诗歌奖的全国征稿活动正式启动,得到了全国数百家报刊、网站、微信、博客等媒体的广泛传播,共收到来自2400多位诗人三万多首诗歌参评。

此次颁奖礼选择在青岛平度席举办,也是对“春泥诗社”乡村诗歌文化的一种传承。“乡村诗歌”的概念正是由春泥诗社首次提出的。经由严格的评审,龙少组诗《寂静》“散发出女诗人特有的敏锐,整组作品情感细腻,语言简约、准确,让平易的乡村生活显得平和而耐人寻味”;甫跃成组诗《记忆中的无数个黄昏》“在往事与现实中穿越,情感真挚、内敛,语言朴素、灵动,呈现出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深切怀念。”管清志组诗《山望记》“处处隐含着爱和温暖的力量,情感丰沛、细节感人,语言沉着、自然,唤醒了我们久违了的乡村生活记忆。”

三位获奖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诗歌不过是自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龙少表示,“写乡村是个,更多的时候是给自己找一个‘远方’的过程,它存在于你的生活,又高于你的生活,和你周围的环境、生活的认知息息相关。”管志清则透露说,自己在16岁开始诗歌创作的时候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做“候鸟”,正像他在诗歌中的书写:“当一个少年有了叫做‘候鸟’的名字,他的双手在挥动的时候,便有了飞翔的欲望。”来自四川的甫跃成则认为再偏僻的乡村也不可能独立于时代而存在,“面对时代,诗人不应该当鸵鸟,不应该意淫一个没有痛感的乡村作为自己拒绝时代的避风港。

《诗探索》作品卷主编、诗人林莽作为本次评奖委员会主任,对当下的乡村诗歌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中国乡村诗歌”这个新概念得到了许多诗人和评论家的认同,但创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乡村诗歌的创作只停留在传统的农家乐,亦或是概念化、表层化的乡村,这种浮躁的表面化的写作也是后续乡村诗歌创作亟需直面的问题,“有必要通过讨论与艺术批评,提示与警醒一些形成惯性的,追逐表象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