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走,看下火车的去!”

2020-11-21 19:0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108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经历了狂风暴雨,目睹了残酷的战争和穷苦的难民,老火车站在时间的中轴了走了将近一个世纪。火车站的存在让青岛超越了起步较早的烟台,“虽然烟台比青岛早发展34年,但青岛的铁路使得经济发展迅速超越前者”,鲁海先生说。

出生于1932年的鲁海家几度搬迁,从郯城路到广西路,再到兰山路,一直围绕着火车站,所以母亲哄他的最好方式就是:“走,看下火车的去!”在鲁海童年的记忆里,火车站周围很热闹,但也很乱。“以前火车站周边靠活的是拉洋车的,火车进站,一群人围着乘客叫嚷,警察撵也撵不走,干脆就把他们车上的垫子全部抱走,垛到派出所旁边,一大摞。洋车没了垫子没法拉活,只能买两盒烟向警察求情,警察骂几句踢几脚就还给他们”。

同样对火车站有着深厚感情的王栋,“从小就在这里玩,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记忆都是从这里来的”,火车站成为他记忆的坐标。

1991年,由于载客量大,青岛火车站扩建,基本拆除老站,原址进行改造。“1991年8月份,我和父亲一起去看火车站拆除”,王栋和周边的居民一起目睹了承载着他们众多记忆的老楼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南移了一段距离的新楼,高了3米,增建了候车室。火车站后来又经过改造,时间依然慢慢流逝,只是钟楼已变。

“100年前,在这个离海岸线不到100米的地方,以老火车站的建设为标志,城市化实验的序幕被拉开。100年后,还是在这个造就了城市起点的地方,终于随着完整意义上的老火车站的消失,一个建筑,一种传统,一种老去了的生活方式,走到了终点”,李明说。就如在路途中来回的人们,一段旅途结束的同时,新的旅途已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