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培塑对外开放新优势

2020-11-23 12:4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642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简化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强化科技应用支撑“智慧监管”改革、优化作业模式实现提速增效……今年以来,青岛海关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40条措施落地见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培塑对外开放新优势。

海关关员在企业现场调研物料调配情况

简政放权减证便民

近日,在青岛尼西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内,公司海关业务联系人宫秋英通过“互联网+海关”提交了一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10分钟后,她就在网上收到了备案审核已通过的消息。这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取消行政许可改为备案”后,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审核通过的第一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

今年9月,国务院取消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核准”这一行政许可事项,青岛海关第一时间对该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改革后企业只需在网上填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表》,相关材料不需要在备案环节验核,备案程序大大简化,审核速度明显加快。

青岛海关持续开展简政放权、减证便民,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青岛海关事权范围内的1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关区23个行政审批办理场所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前10个月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593件,申请人满意度保持100%。

同时,青岛海关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涉及市场准入的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已全部落地生效,惠及市场主体4510家。

海关关员使用技术手段进行重量鉴定

智慧监管高效实用

青岛港76号泊位旁,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关员正使用“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系统”移动端对一批进口铁矿石进行重量鉴定。

这是近日青岛海关推广应用“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系统”的一个场景。通过对接报关单系统自动提取报关单信息,自动计算水尺计重数据,海关可以快速完成水尺计重工作,重量鉴定效率提升20%。

“按照每年进口矿石300船计算,港口预计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黄岛海关鉴定科科长栾建华说。

为增强监管科学性和有效性,青岛海关开展智慧监管,持续提升监管实践的科技含量。通过创新自动化码头无人卡口监管模式,海关实现闸口通行效率比传统人工码头提高108%。同时,海关创新“先期机检+智能审图”标准化智能查验流程,应用“智能审图”部分替代人工审像作业,货物提离时间缩短35%,并全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智能识别”模型实战化应用,启动“优先查验”调度试点,将海关作业嵌入企业物流作业过程,实现顺势监管。

精准服务促进便利

针对辖区企业的现实需求,青岛海关区分商品类别特点实施个性化监管服务,精准服务效果显著。

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海关推广应用企业集团保税监管模式改革的首家试点企业。公司业务部主管马少嵩介绍,以往遇到保税料件库存不足,集团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保税料件调用只能通过补税或者一般贸易出口解决,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改革后,在集团企业间就可以实现保税料件结转,目前海信集团已完成11批总计8万件、货值960万美元的液晶显示板料件的集团内部调拨,累计减少资金占用近3000万元,不仅保住了来之不易的海外订单,而且提升了利润空间。

对于铁矿石、原油等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青岛海关实施“先放后检”模式,矿产品验放效率提升70%以上,原油罐容周转效率提升35%以上。此外,青岛海关率先对符合条件企业进口的巴氏杀菌乳实施“检查放行+风险监测”放行模式,总体通关时间控制在1天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