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1929—1933》出版 解析1929年那个致命的 “黑色星期四”

2020-11-24 10:1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24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1929年10月24日,美国遭受了灾难性打击。不是因为炸弹袭击,也不是因为自然灾害——而是因为至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就是在这个“黑色星期四”,大萧条开始了。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世界经济呈现整体下滑趋势。全球疫情时代,经济大萧条会不会卷土重来?91年前那个致命的“黑色星期四”到底发生了什么?起源美国、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又是如何催生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了轻阅读·趣历史的“萤火虫”书系的第五本:《大萧条:1929—1933》,通过两百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展示了奢华繁荣的20年代,描述了股票崩盘、银行倒闭所引发的混乱;结合数十位学者的专业解读,揭示了美国经济崩溃的原因,探究“大萧条”是如何撕开了“咆哮的20世纪20年代”,进而将美国社会区别为颓废社会和享乐社会的,探究那些试图阻止这场灾难的关键人物,以及德国臭名昭著的法西斯独裁者的崛起,并且探讨了后人是如何记述这段历史的。

《大萧条:1929—1933》还用生动的细节,讲述了禁酒令及其废除,《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及“大萧条”对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影响。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的高度繁荣到迅速萧条的这段历史,对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美国人享受了空前繁荣所带来的的种种惬意,但在这个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很多旧秩序的危机: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的崩溃、国民生产的大幅提高、资本过剩与严重消费不足等。

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失去土地、流落他乡;曾经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蜷缩在领取救济食物的队伍里,饥饿、贫穷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痛苦、绝望挂在人们的脸上……这是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美国社会的场景。

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消除了人们在大萧条中的恐慌,恢复了消费信心,带领美国逐渐走上正轨。因此,挖掘消费潜力、启动内需的关键一步是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公众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刺激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大萧条”留下的最大遗产之一是: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走向干涉和保护主义,人们对联邦政府的作用也深信不疑。现在几乎不会有人相信,在类似危机爆发之际,当局会坐视不理。市场不可能完全自由,政府对其公民的福祉负有责任,它必须参与构建健康的经济机制。也有学者认为,“大萧条”真正的终结,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书对此也有论述。不管怎样,2008年至2010年,当所谓的“大衰退”席卷全球时,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追随了富兰克林·D. 罗斯福的脚步。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说,“当你看到你的邻居失业时,说明经济正在衰退,当你自己丢掉工作时,那就是经济大萧条到来了。” “大萧条”是划时代的,也是毁灭性的,但除了那些结束了自己生命的不幸的人之外,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后疫情时代,希望《大萧条:1929—1933》能带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借鉴,安全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