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流离生活安宁 萧家人在青岛各自繁忙

2020-11-27 00:1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916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1947年,山大复校。萧涤非先生再次回到了他挚爱的山大,直到退休。

“我是1946年出生的,听父亲说,来青岛后我们先在合江路宿舍住了一年,后来在嫩江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搬进了当年的鱼山路26号,如今的鱼山路36号大院”。2016年10月,萧光乾先生和儿子萧海川专程回到青岛重访故居,“我们住在鱼山路大院一进门右边的平房里,是美军临时搭建的,当年中间还有很大一块空地,我常常在空地上来回骑自行车,平房还在”。

当年生活在青岛的萧家,已经告别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在山大的待遇还不错,家里请了个保姆帮忙做饭,母亲在距离鱼山路大院200米外的青岛二中教书,大哥和二哥也都在青岛上学”。萧家人在青岛,各自繁忙。就在萧涤非开设“杜诗体别”,并编写讲义,李希凡旁听时,就在青岛解放后萧涤非高唱“今宵头上月,一倍觉相亲。不改春风面,来看隔世人”时,萧光乾和两位哥哥正在编织着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老大萧光照在航海领域展露头角,并曾任上海港务局机电处处长,老二萧光来就读于中央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后留校任教,萧光乾先生和父亲一样,教书育人,曾任教于济南七中。萧光乾在青岛上了小学和中学,“我上过无棣四路小学和文登路小学,毕业后初一是在28中上的”。

此时,萧家也发生过一些小插曲。1949年,此时的青岛尚不安定,美国海军陆战队正组织大规模撤离,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大哥萧光照在上学的路上被车撞倒,头破血流,幸亏当时有路人认识我父亲,慌忙将大哥送到医院,记不清当时是童第周还是哪位教授,正好有从美国带来的盘尼西林(青霉素),这才救了大哥的命”,萧光乾先生说,后来,父亲曾经在报告中,谈到为此事他曾找美军司令部进行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