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援藏干部组推动文化遗产普查 打造高原文旅特色品牌

2020-11-28 12: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427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桑珠孜区作为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有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个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自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到藏工作后,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这里作为西藏文化重地仍存在文化遗产渐渐流失、传承人面临断代危机,许多优秀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都出现了日渐式微的问题。

为此,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将文化遗产普查列入援藏项目计划,投入资金80万元,组织文化旅游相关人员对全区12个乡(街道)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深入普查和挖掘,有效发挥了历史文化在加快建设桑珠孜区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文化遗产普查中,调研组发现了近150项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重大发现在桑珠孜区文化普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如:在城南尼色山发现了距今有2000多年的描写古代狩猎场景的岩画;在城北街道办事处米日社区发现了建于19世纪末,主体为一楼一底藏式平顶土石木建筑结构的红色遗址,该遗址是20世纪中叶18军进藏后部队文工团所在地,当地群众叫“文工鼎”;在联乡塔布村东北约2公里处、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博木措山”崖壁上,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群,经西藏石刻专家现场考证,其中的立像释迦摩尼佛是迄今为止西藏境内最高的立像摩崖石刻;在江当乡拉贵村发现了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舞蹈“拉贵谐钦”。

经过抢救,该舞蹈已在青岛、成都等地进行展演。另外,还发现了传统榨油技艺、传统木雕技艺、传统手工錾刻工艺、传统手工铸造技艺以及藏智字体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珠孜区后期将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文化遗产的断代、级别等,并逐步计划对相关岩画、壁画、遗址、舞蹈等进行修复和立碑,加大文化保护、利用、传承。

据介绍,桑珠孜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西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命脉,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深入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举措,将史料挖掘研究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有机结合,使桑珠孜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也通过文化的挖掘来不断的丰富城市的内涵,焕发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激发城市的活力,成为高原旅游特色品牌打造的强有力支撑,从而进一步惠及当地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