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最年轻的大使船员郑毅: 让梦想种子开花

2020-11-30 22: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572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玮苓 图/受访者提供

“中国帆船之都”青岛已经是连续第八届出现在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全球线路图上了,使之成为了该赛事成立以来合作时间最为长久的主办港合作伙伴。作为克利伯帆船赛青岛号上的大使船员,浮山路街道东李社区居民郑毅的环球航海之旅于去年9月从英国伦敦起航,经过半年漂流于今年3月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结束第9赛段航行。当时,青岛号在总积分榜上领先第二名20分。受疫情影响,后面3个赛段的比赛推迟进行,现在的他不仅积极训练,还为海洋环保事业做着自己的努力。

埋下梦想的种子

“我的父亲也曾是一名海军,从小我对于大海有着许多向往。”郑毅说。2006年,跟随父亲到青岛奥帆中心码头游玩的郑毅第一次见到帆船,参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青岛号在人群欢呼中驶出码头,这一幕从他10岁起就种在心里。

2007,郑毅所在的学校开展“帆船进校园”活动,郑毅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之后也开启了他与大海的不解之缘。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15岁的郑毅进入专业队,开始了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随后进入青岛市帆船队、山东省帆船队,也开始了与风浪为伴的日子。

在克利伯2017-2018帆船赛中,通过青岛帆船发展项目脱颖而出的只有20岁的郑毅,他成功入选成为了一名青岛号大使船员,参加了那个赛季的第一赛段比赛。除了一名常规比赛船员的工作之外,大使船员还需要承担的职责就是在环球比赛过程中为自己代表的城市做宣传和推广。郑毅成为了年龄最小的大使船员,当时入选时,郑毅说道:“克利伯帆船赛点燃了我对帆船运动的激情,我深受鼓舞,在过去十年时间中,帆船运动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直面残酷的挑战

郑毅在2017年时就参加过克利伯帆船赛的部分赛段。当时的他性格腼腆,外语是短板,也缺乏远航经验,但和同龄人的较量触动了他,才为他找到一条迅速成长的航线。

参赛前一年,郑毅曾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担任帆船夏令营的教练。看到他们侃侃而谈,甚至自由地用英语交流,这让长期在专业队训练的郑毅莫名感触:“都是同龄人,他们收获了学业也能接触帆船,但我除了帆船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此后,郑毅花大力气学英语,全方位准备克利伯帆船赛。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时,郑毅所要承担的辛苦超出我们想象,在这艘长70尺(约23米)的大帆船上,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会成为挑断情绪神经的利刃。

船上有20人但仅有10张床,4或6小时的轮班制情况下,两人分享一张床。船只晃动时,很难生火做饭,偶有机会做一次蛋炒饭,因唯一的灶台火特别小,需要把米饭蒸熟后放到烤箱里烤干才能进入炒饭步骤,“得准备4个小时”。通常,外国船员习惯用牛奶冲燕麦粥,但“地道中国胃”的郑毅很难适应,他在限重20公斤的行李里装了40袋方便面和十几瓶老干妈,撑到上岸时便马上用手机搜抵达城市的中餐厅和中国超市。有时,船员会刻意少吃,“因为上厕所也非常痛苦”。

在比赛过程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也是最“糟心”的是船上的制水机坏了,淡水瞬间稀缺。当时船行驶在南大洋,到终点还需航行约14天,船上20个人只有400多升水,意味着“每人每天只能喝一升水”。郑毅表示,有队友会拿着量杯每次接500毫升进行分配,大家都自觉遵守。收集的雨水掺上海水用来煮饭或意大利面,锅碗全用海水清洗,咖啡茶停止服务。

越没水喝越觉得渴,郑毅一边掌舵一边攒着口水舔嘴唇,但越舔越干,平时海水过滤后尝着味道像汽油的水,变得弥足珍贵。缺水的情况让船上不少人都病倒了,但也因事态紧急,抱着求生意念的他们比第二名提前了一天到达终点。

宣传海洋保护

这些在海上经历的困难不仅没有将郑毅打倒,还成为了他的宝贵记忆财富。在海外远航的他去过多个城市,看到了各国的海景风光。去年,他途经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在码头海滩闲逛时,却看到了这个度假城市严重的海洋污染。

波澜的海面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沙滩上点缀着无数小颗粒,原以为是贝壳,却不想竟是塑料颗粒。这一幕幕更让他觉得触目惊心。他表示:“不能再坐以待毙,应该行动起来减少这些塑料污染!”此后,他开始了用自己的相机记录自己所看到海洋真实的样子,并将自己的见闻发在社交媒体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去年,郑毅来到小学校园,为学生们开展有关海洋环保的公益讲座,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塑料海洋》,以船员的角度向孩子们讲述了保护海洋和减塑的重要性。

郑毅还决定以后继续参与海洋环保科普讲座等活动,未来也将携手深蓝开展环保活动,将减塑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他说:“作为一名帆船运动员,常年与海洋为伴,我非常清楚海洋的重要性。未来我将身体力行宣传海洋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