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达扬与齐鲁大学

2020-12-13 20:2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426) 扫描到手机

张洪刚

东北大学由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创办,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东北大学进入辉煌的鼎盛期,校舍壮丽,设备充足,良师荟萃,学风淳朴。凌达扬留学美国,学识渊博,语言清晰,讲课内容充实,深得学生们喜欢。张学良被凌达扬的学识所打动,祺襄曾采访凌达扬的儿子凌宏炜得知,“凌达扬当年考取庚款赴美留学,回国后除了在大学任教,还在张学良家当过私人教师,少帅还送过他一匹好马”。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流亡大学。

1935年凌达扬应齐鲁大学校长林济青邀请,任齐鲁大学外国语文系教授兼主任。凌达扬与林济青有同事之谊,1924年他们均在私立青岛大学任职。林济青任私立青岛大学教务主任和校务主任,凌达扬任英文教授。

林济青,山东莱阳人,学者和教育家。广文学堂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学士,美国理海大学硕士。历任山东矿业专门学校教务长兼主任教授、私立青岛大学校务长兼教务长、私立齐鲁大学代理校长、山东省政府委员、国立山东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齐鲁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864年(清同治三年),它由美北长老会、英国浸礼会共同发起,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多个基督教教会联合举办。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

林济青

1917年9月,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各科迁至济南新址,更名为齐鲁大学。齐鲁大学成立后,采用西方教育模式,办学质量优良,校长、系所主任及教授大部分由外国传教士担任,大多数采用英语教学,其教学水平“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与《大学规程》,要求所有民办大学一律立案纳入管辖,并冠以“私立”两字,校长必须由中国人充任,外国人任董事的名额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于是,时任齐鲁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的林济青接任校长。林济青上任后,创新办学思路,广泛延揽人才,创办国学研究所,齐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声誉鹊起,学界有“南齐鲁、北燕京”之说。

齐鲁大学在1917年就设立了英语系,1931年齐大立案后由英文系改为外国语文系。在凌达扬任职前系主任和教师均是由传教士或他们的妻子兼职。自1917至1937年先后任英文系主任的有巴克尔(Parker)、罗天乐(Lotenslauger)、凌达杨、沙尔真(Sargent)等四人。

当时外国文学系除了凌达扬以外,还有撒尔真(美国)、俞康德(山东即墨)、奚尔恩夫人(美国)、舒乐尔夫人(德国)、田安(英国)、米勒(美国)、克爱华(英国)、希克圣(英国)等人。

据王神荫在《齐鲁大学简史》一文中写道:要说教员多的系,首推是英文系。一则因为只要是外国人在别处安排不下的传教士,都可以到齐大来教英语,既不讲教学方法,也不教授课文内容。二则因为立案后,英语列入公共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念两年,十二个学分,才可以毕业。

由于过去不重视英语,一时提不高新生的英文程度,以致入学新生的英文程度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凌达扬上任后就根据入学考试英语成绩的好坏,重新分班。程度好的可以选修二、三年级的英文课,程度差的则入不列级也没有学分的预备班。当时英文系所授课程为普通英文、英文作文、记叙文、泰西文学、英文小说、戏剧、新闻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