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关系:两年前的一个早晨她殒命街头,凶手是她的前夫……

2020-12-14 07: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321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珍

这一次,刘晓丽没有给前夫留任何余地。她谎称自己有男朋友了,温柔体贴,挣的钱都给她。这激怒了本已决定下狠手的冯明。如果没有遭难,今年40岁的刘晓丽依然是多病缠身的寡母床前尽孝女儿,是一名初中女生的母亲,是无数个没有学历没有社会地位没有钱,但依然为生活搏命的普通中年女性中的一位。没有机会经历2020年的所有艰难,两年前的一个早晨,她殒命街头,凶手是她的前夫……

恶性刑事案件最能触动社会的神经,山东22岁女子方洋洋不孕被夫家虐待致死、藏族姑娘拉姆被前夫用汽油大面积烧伤致死、朔州男子撞人后砸死妻子、短跑名将张培萌的妻子称被家暴、杭州杀妻男子曾对前妻家暴……“家暴”,在这个年末成为今年舆论场中的关键词。悲剧每每令人感同身受、痛彻心扉,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是社会中的每个你我应该思考并去行动的。

幸而,改变已经在发生……

电话

冬天了,农村的取暖是个难题,对于患哮喘病多年的母亲来说又是个难关;青春期的女孩不好沟通,说多说少,都要仔细斟酌;村里拆迁,一家五口租住在三间平房里,简陋凌乱,却没有精力收拾……

今年44岁的刘小凡没想到,眼下要面对的经济和生活压力,远超她的能力范围,勉力支撑,依然力不从心。

如果没有那件事,她现在是幸福的二孩妈妈,丈夫在工厂上班,对她还算体谅;儿子读高中,乖巧懂事,学习不错,回家就帮忙做家务;女儿四岁,正是承欢膝下最可爱的年纪。

虽然父亲早逝,母亲疾病缠身,但姐弟三人一起分担,一家人即使经济上不宽裕,也能够时时感受到互相支持的温暖。

然而,如水的生活被一起突发的刑事案件彻底打破。转折点,来自那一通电话。

2018年的一个上午,又是极其寻常的一天,儿子去了学校,上夜班的丈夫在补觉,刘小凡在家里照顾女儿,孩子快两岁了,正是不能离人的时候。

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

“我把晓丽杀了,我也喝农药了,萌萌麻烦你照顾。”电话打给了刘小凡的丈夫林强。

像一个闷雷在耳边炸响,又像是高悬在空中多时的靴子落地,听到丈夫惊愕的转述,刘小凡刹那间有点站不住。她六神无主,慌乱中赶紧让他打电话报警。

当天上午发生的一切,刘小凡已经谙熟于心。公安机关的调查,公诉机关的指控以及法院的判决,事实清楚、逻辑清晰,所有细节清晰明了,却至今令她想不通:“他的心怎么就这么狠,非要我妹妹的命不可?”

命案

“喂,你的车撞人了,快停车!”2018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出门买菜的张林在市北区一公交车站附近看到一辆面包车撞了人,赶紧大声制止。

面包车司机没有理会这个陌生人的呵斥,把一名年轻女人撞倒后,不仅不停车,反而倒车后作势再次撞人。

发动机疯狂轰鸣,面包车对着已经被撞倒在地年轻女人碾轧过去。

有更多陌生的路人试图阻止惨剧恶化,一位男士上前挡住车头,有人冲到驾驶室旁边,想要拔掉面包车的钥匙,肇事司机这才踩下了刹车。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肇事司机打开车门下车,有人注意到他手里拿着一把水果刀,但来不及了,他已经走到被撞倒的女人身边,水果刀的利刃穿透了年轻女人的脖子……

在众人的惊呼和“快报警”的慌乱声中,肇事司机几步走回车上,仰头喝下一瓶有色液体。

接警赶来的民警从弥散在空气中的气味判断,面包车司机可能喝了农药,将其送到医院抢救。一天后,这名叫冯明的男子被救了过来。

案发当天,他决心杀死前妻刘晓丽,来个“鱼死网破”。

复婚

关于要“杀了你”的话,冯明对刘晓丽说过多次,有时是针对她个人,有时甚至涉及到家人,刘晓丽害怕,却坚持没有妥协。

妥协,是接受冯明复婚的要求。

在冯明眼中,刘晓丽迟迟不肯复婚,甚至在“耍他”,成了杀人的主要动机,“她不跟着我,别人也别想得到!”

刘晓丽的姐夫林强在调解两人关系时,曾经劝过冯明,“既然晓丽不愿意(复婚),你再找别的对象吧。”冯明却坚持别人没有刘晓丽好。

但冯明挽回感情的方式却不是善待前妻,喝酒后打人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姐姐刘小凡的印象中,有几次打得很狠。

一次是刘晓丽参加完驾考,她和同期学员一起请教练吃饭,因为人多,饭局结束得晚,回到家已近夜里11点。彼时两人已经离婚,因为冯明经常来看孩子,一来二去两人又同居一室。

“为什么回来这么晚,你干吗去了?”

面对责难,刘晓丽拿出微信和通话记录试图解释,冯明不由分说,一拳打到刘晓丽脸上。女儿吓得缩到墙角,冯明见状把刘晓丽拖到卫生间继续打。

打到精疲力尽,冯明回卧室睡觉,刘晓丽却躺在冰凉的地上,一夜没起来。

回娘家被看到眼睛乌青,刘晓丽谎称是不小心在墙上撞的。刘小凡不信,追问之下,她才承认是被冯明打的。刘小凡当时就落下泪来,刘晓丽却反过来安慰姐姐,“没事,我肯定不能和他过了。”

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弟弟身体也不好,家里没有能依靠的人。刘小凡让丈夫找冯明谈话,劝他不要再动手。冯明不以为然:“女人不能惯着,就得打!”

“他人挺不错,仗义、老实。”朋友的评价和施暴时的冯明判若两人。

冯明喜欢交际,爱和朋友聚会喝酒,喝多了容易说过头话,对刘晓丽出手也越来越重。

有一年刘晓丽过生日,冯明买了蛋糕,叫来一群朋友到出租屋,要给她庆生。“可我妹妹觉得过生日,三口人一起吃个饭就行,也不喜欢他喝酒。”刘小凡回忆道。

刘晓丽回家晚,一看家里闹哄哄,面露不悦。冯明脾气立马上来了,当着众人面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整个蛋糕扣在刘晓丽脸上。

有时候,两个人吵架,冯明会把刘晓丽母女俩赶出家,一整夜叫不开门。为了躲开冯明,刘晓丽几次搬家,但都被他找到。发泄怒火时,冯明把出租屋的玻璃全捣碎了。

冯明在法庭的陈述中,始终坚持是刘晓丽“辜负”了他。

“她说买了房子就同意复婚,我家里出了好几万,房子登记在她名下,后来她又反悔,不复婚了。”冯明自认为“付出太多”,对刘晓丽家人也很好,但一家人嫌弃他,不同意他和刘晓丽复婚。

“她亲口告诉我,她有别人了,我才下决心要杀了她。”冯明说自己被刘晓丽“玩弄了”。

刘晓丽再次拒绝复婚要求后,承诺把买房出的钱还给冯明。但冯明承认,让刘晓丽还钱是为了“用钱逼她复合”,没想到对方这么决绝。直到面对法庭的审判,冯明依然不懂,刘晓丽究竟为什么不同意复婚。

“她是被打得寒心了。”刘小凡完全否认妹妹有男朋友的说法,“她自己养孩子,男方出钱很少,她个性又强,经济压力太大了,挣钱还来不及,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受害人刘晓丽母亲的家

永别

刘小凡和丈夫林强曾经一度意识到冯明可能会有危险举动,那是案发前的十几天。

为了躲冯明,刘晓丽让孩子借住在姐姐家里。刘小凡因为生气,不接冯明的电话。“他就给我打电话,说要见孩子。”于是,姐夫林强带着孩子去和冯明见了一面。

就是从那次见面的谈话中,林强感觉到不对头。

“他对萌萌说,爸爸妈妈要出差,你在大姨家里要听话。”林强说道,年幼的孩子不明就里,只回应了一句“在大姨家挺好的”。

冯明又转过脸对林强说:“你等着看吧。”

林强借机再次劝说冯明,千万不要做傻事,自己会帮忙做妻妹的工作,“但他说自己不想活了,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林强回家后告诉妻子,让她劝说妹妹刘晓丽在老家躲一躲,暂时别回青岛市区。结果在姐姐家住了两天,刘晓丽还是急着回去工作挣钱了。

这次的分别,即是永诀。

山东省高院的二审裁定,驳回冯明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法院作出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结果。

遗书

刘晓丽真正下决心要和冯明彻底分开,是2018年春节期间。

“她回来那天,我就看到她脸色不对,脸上身上都有伤。”刘小凡对那年春节前发生的事记忆犹新。冯明又动手了,刘晓丽说这次不会再原谅他,要彻底分手。

刘小凡的回忆中充满深深的遗憾:那是姐妹俩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但刘晓丽大年三十中午饭后就坚持要回市区。“越到年底活越多,她想多挣点钱。”

刘晓丽之前买下了老家城区一套房子,花了50多万元,大部分是借来的。她急于挣钱还债。

刘小凡后来才知道,春节前冯明再次对妹妹施暴,一度掐着刘晓丽的脖子,令她窒息。也许就在那一刻,刘晓丽意识到,自己“迟早会死在他手上”。

没有人知道,这位单亲妈妈是在怎样的恐惧和绝望中留下的那份遗书。从落款的时间来看,正是2018年春节后不久。

“那几天,她让我儿子去买过印泥。”这是凶案发生后,刘小凡发现了遗书,才从回忆中找到的蛛丝马迹。

“我叫刘晓丽,我和前夫冯明在孩子两岁时离婚,离婚时我没有任何财产,离婚后十多年里,我在青岛自己挣钱买了房子,房子位于×××。我的前夫这几年就威胁我,如果不和他复婚,就杀了我,还威胁我的家人。如果我真的被冯明杀害,我孩子的抚养权归我妈妈,我的房子车子等所有财产也归我的妈妈,抚养费从这些财产里出。我走了之后,妈,希望你把房子卖了。如果我妈身体不好,不能抚养孩子,就由我的姐姐抚养。”

在一个作业本上写下寥寥数语,刘晓丽交代了自己的遗产处置和女儿抚养安排,藏在母亲的床铺下面。然后,她擦干泪水,继续奔忙在生活的路上。

她对生活,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遗书短短不到300字,文字简练,没有丝毫情绪渲染,甚至看不出——悲伤。

后事

“婚前缺乏了解”,这是刘小凡能总结出的,造成妹妹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

刘晓丽和冯明经人介绍认识,两人家庭条件差不多。刘晓丽不算漂亮,但冯明看好她,恋爱时,表现出的都是最好的一面。

在农村,到了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恋爱就是奔着结婚,接触短短几个月,婚事就提上了日程。

刘晓丽婚后一年怀孕,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人一看是个女孩就不高兴,我妹妹还在月子里,两个人就开始干仗。”刘小凡说,矛盾爆发到什么程度,她了解得并不详细,只知道孩子出生后,妹妹两口子经常吵架,有一次还动了刀子。妹妹在婆家待不住,经常回娘家。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双方协议离婚,“孩子归我妹妹抚养”。

为了抚养孩子,刘晓丽来到青岛市区打工。后来冯明也跟着来了,找到刘晓丽的住处,经常去看孩子。没有复婚,两人又住到了一起。

“晓丽性格和我不一样,她话不多,能闯能拼,敢担当,像个男孩子,不像我。我能唠叨,也没有什么能力。”刘小凡说,“她在外面打工,陪我妈少,但医药费都是她出,几乎没让我掏过钱。”

从刘小凡提供的医院收费单据可以看出,老母亲每月的医药费是个不小的负担。弟弟在一次车祸中留下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情况一落千丈。照顾母亲,大多数时候是姐妹两人。

姐妹俩的母亲住在青岛城郊的一个村子里。

老房子尽管一再修缮,依然难掩破败,院子里种了些蔬菜,三间土房,室内除了灶台、土炕,只有一张桌子几把凳子,桌子上有一台不大的彩色电视机。

电视机一直开着,刘小凡四岁的女儿跑来跑去,给这位孤独的老人带去稍许慰藉。

老人在不到50岁时失去了丈夫,彼时,刘晓丽和弟弟还未成年。刚知道二女儿的噩耗时,老人一度昏死过去,哮喘病愈发严重。

想要通过老人的回忆勾勒出刘晓丽短暂的一生是困难的。

她在这个有900万人口的城市里租房子、打零工,朋友很少,所有的时间除了干活就是抚育孩子、回家照顾母亲。她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买一套房子,给孩子选择私立学校,给她更好的教育。

从留有遗书这一点可以看出,刘晓丽对生命可能出现的危险早有预感,但她已经顾不上那么多。

如今,刘晓丽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未成年的女儿,还有一套未来得及办理房产证的房子。

妹妹离世后,后事全部是刘小凡办理。委托律师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乘坐城际公交辗转于城郊和市区之间。

现在加上刘晓丽的女儿,刘小凡要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母亲身体不好,也经常需要她陪着去医院……家务、经济压力,这一切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压得刘小凡有点喘不过气来,她甚至没有太多的时间感受悲伤。

多年在家里照顾二孩的家庭主妇,要面对妹妹被害案的所有司法程序,太多的事情刘小凡不懂,只能硬着头皮撑住。

拿着刘晓丽的遗书,房产开发商不敢轻易给刘小凡办理房产证,要求提供公证书或者法院的民事判决书。

刘小凡愁得想哭。“晓丽买这个房子还欠了不少债,我母亲和外甥女都同意,等房产证办完了,把房子卖了,先还债。”

刘小凡近日联系了青岛法律援助中心,以其母亲的名义申请援助律师,想通过民事诉讼,确定房产的继承。“硬撑着,走一步看一步吧,我现在想不了那么多了。”

(本文中案件所涉及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