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民活动 |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483.4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股东 分红14.4亿元

2020-12-16 22: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40263)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2020年三民活动 | 市农业农村局: 483.4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股东 分红14.4亿元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始终牢记强农为农初心,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攻势,全力抓好“三农”领域“六稳”“六保”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西海岸新区和莱西市入选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即墨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胶州市和平度市入选山东省农村改革试验区,莱西大花生获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全国首届畜禽种业高峰论坛、中国国际农业投入品博览会等在本市成功举办。

提前下达18亿元涉农资金缓解农业融资难

稳住“基本盘”,抗“疫”保供给。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重要指示,该局正月初三便进入“战时状态”,成立专班、整合队伍,统筹疫病防控和稳产保供,为市民解难、为农民纾困。

突出“快”字,着力稳预期。迅速出台全面恢复农业生产12条,加快落实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稳定政策预期,坚定稳产信心。迅速统筹农资、农机、农技供给,调运良种20万斤、化肥16万吨、农机12万台(套),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层、送服务,指导农户16万人次,确保不误农时、不误生产,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蔬菜6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

突出“实”字,着力解难题。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提前下达18亿元涉农资金,缓解农业融资难题。对319家民生农企“一对一”定点包保,发放近5000个“战疫”通行证,打通交通链,接续民生链。针对奶企因包装箱断供而停产的困境,第一时间协调各方,恢复5家纸箱厂生产,助推全市奶业全面复工复产。

突出“新”字,着力育先机。坚持危中寻机、变中求新,牵线277家生产基地与121家阳光采购单位直采直销,联合市总工会组织13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携手助农”,帮助销售农产品500多吨;组织日日顺、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开辟“农产品直通社区”,组织56场“直播销货”“网红带货”;应用航空植保等新装备,推广“云养猪”等新模式,举办20期“农民培训云直播”,培训高素质农民4.7万人次。

突出“安”字,着力守底线。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牢牢守住“三农”领域安全防线。聚力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100个,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强制免疫合格率均达80%以上;聚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40多万批次,地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查办涉农案件992起、罚没款699万元,有力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青岛农品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位

瞄准“高质量”,兴“业”促增收。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做事,把农业打造成高效产业、富农产业。

坚持“项目”驱动。把引进头部企业和头部项目作为突破点,扎实做好农业“双招双引”,引进亿元以上涉农大项目15个,欧洲第一的CLAAS农机巨头落户本市,新希望、益海嘉里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1-10月份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0.8%。

坚持“五化”驱动。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服务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为引领,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青岛农品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位,遴选推介“青岛金花”农企12家,全国首个智慧蜂业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过70亿元。

坚持“平台”驱动。以产业强镇为平台,建成13个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形成葡萄、蓝莓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胶州大白菜入选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田园综合体为平台,创建36家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形成了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综合体。“新六产”发展水平全省第一。以农业园区为平台,创建10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6家农村“双创”园,形成了农副食品加工和畜牧业2条千亿级产业链。以农业“国际客厅”为平台,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国内外展会,农产品出口超过300亿元,中非棉业入选中非经贸合作典范项目。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打造“后花园”,提“质”优环境。统筹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建设,增厚绿色发展底色,把美丽乡村打造成国际大都市的“后花园”。

以“绿色生产”守护“绿水青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省内率先出台《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政府规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可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力推化肥减量增效,推广水肥一体化8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推农药减量控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均达到40%。

以“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持续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6个、市级示范村100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28个,成为传承乡村文化、激活农村资源、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依托1056个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推动职能下沉、干部下沉、服务下沉,构建起群众身边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以“清洁环境”提升乡村“颜值”。持续发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势、“六清零两整治”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8万吨、村内水塘6040口、畜禽粪污3万吨;推行星级评定等6项制度,激发农民主体作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广大农村干干净净迎小康。

483.4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股东 分红14.4亿元

用好“冲击钻”,赋“能”激活力。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激活农村的市场、主体和要素。

大力推进改革“富农”。全市99.1%的村庄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483.4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股东,量化集体资产449.5亿元、分红14.4亿元。实施“一巩固三强化”行动,清收集体债权8.4亿元,纳管闲置资产3亿元;专项扶持90个村庄壮大集体经济,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庄占比达到80%。

大力推进改革“活权”。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流转土地经营权318万亩,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2.8万家,带动小农户 100 多万户。稳步试点宅基地“三权分置”,平度市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集体资产资源全部进场交易。

大力推进改革“释能”。持续优化农业领域营商环境,95%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在全省率先发布农业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惠及市场主体20多万家。不断拓展金融支农渠道,发行支农专项债9.3亿元,推动设立2支总额33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打造“金融宝”等银企合作新平台,涉农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增长15%。在全国率先创设乡村振兴英才奖,试行涉农职称“民企直评”;连续7年将农民培训列入市办实事,培育高素质农民1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