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丨北部突破崛起的青岛密码:从千年古胶东到新胶东振兴梦

2020-12-16 23:1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8874) 扫描到手机

奋进新时代 解码新青岛④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

突破平度莱西,北部突破崛起。

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突破平度攻势,快速融入胶东一体化和双循环发展大格局。

今年以来,千年古镇——青岛市平度市古岘镇聚焦项目建设、通户道路硬化、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村庄清洁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富农之路、人才助农之路、文化兴农之路、生态惠农之路、组织强农之路,打造出乡村振兴古岘样板。

新路径

记者见到朱村党支部书记张忠续时,他正在地里指挥着建设蘑菇大棚。他充满着希望说,一个大棚一年能挣十多万元,一年基本能做到回本。

“我们村位于古岘镇驻地东部,食用菌菇种植历史悠久,青岛市区食用蘑菇市场有三分之二的来自我们村和周边,”张忠续告诉记者,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散户种植较多,没有形成品牌因此市场竞争力有限,产量提升空间不大,为探索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的食用菌菇种植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户增产,朱村立足食用菌菇本土种植优势,着力打造“朱村·食用菌菇产业园”项目。今年2月份,朱村党支部成立了朱村食用菌菇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并注册“思菇香苑”商标品牌,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劳动力就业。

“目前,朱村已平整土地100多亩,规划完成大棚建设27个,先期带动了50余人参与食用菌菇种植,2020年下半年每棚预计产量达6万斤,农户每棚人均收入近10万元。2021年预计带动全村种植户80户300余人参与食用菌菇合作社,每年食用菌菇产量近300万斤,村集体收入15万元。”张忠续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村的所有老少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据了解,古岘镇始终坚持引领发展,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路径,推进产业园里党旗红党建示范点建设,不断以新探索、新作为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新渠道

在古岘镇一里村,则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聚焦本地特色农业,探索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村里现有240户316人参与土地入股,流转土地1000多亩,每亩土地流转费1000元,入股村民获得产业园总利润10%的收益。通过产业扶贫,村民月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一里村党支部书记钟同欣表示,项目有了收益后入股的村民还可以继续分享红利,村民身兼农户、股东、员工三重身份,土地效益和经济收入明显提高。村里紧紧围绕“文旅品牌升级,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胶东王都小镇”总目标,引进“中华红柚香椿产业化种植项目”,成立了“青岛椿香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采用多主体联合发展模式,带动一体化发展,实现“文旅+农旅经济+农业产业化”发展。

据介绍,古岘椿香园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9年4月份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3869亿元。椿香园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8000亩,核心区5000亩,预计于2021年12月份竣工。项目规划有椿香产业园、葡萄产业园、芹菜产业园、花椒园、思菇香苑食用菌产业园、孝椿康养中心、扶贫产业园等功能版块,致力于打造集四季红油香椿、食用菌、葡萄、花椒、芹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采摘观光、医疗康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和葡萄产业园。

新园区

记者看到,在刚建成的香椿现代化温室大棚口,工人们正扛起香椿树苗运往棚里,准备栽种;而已经生产的大棚里,采摘工们则细心地把香椿摘下放进筐子里;在包装间,工人把香椿装进礼盒。这些工人都是来自本村,大都是闲赋在家的大姐阿姨。“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这个项目,拿到了流转金。另外,我们不怕出力,现在又来到这里打工挣工资,一年能比往年多收入两万多元吧。我们感到非常手头比原来宽敞了,日子越来越幸福了。”一位阿姨高兴地说。

椿香园负责人刘学军表示,截至目前,已完成香椿园一期体验园建设;食用菌产业园正在建设农业设施大棚;花海迷宫完成欧月、桑椹等苗木栽植;扶贫产业园建设完成。项目建成后,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户增收和村集体增收同频共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采取密植,2亩地的大棚里能种10万棵,每年11月到次年清明是产出期,一个大棚预计能生产1万公斤,按照1斤25到30元计算,一年到两年,大棚建设和生产成本就能回来了。”刘学军告诉记者,由于地处胶东半岛中心腹地,目前企业将借胶东一体化大势,瞄准胶东大市场,助力突破平度攻势和乡村振兴战略。

古岘镇党委副书记孙占峰表示,近年来,古岘镇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基层治理”新模式,围绕“一统两联三线”,以“产业园里党旗红”品牌为抓手,顺势乘势,聚势助势,打造“椿香苑”田园综合体党建示范点、“金椒鸿”花椒科技示范产业园、“思菇香苑”食用菌产业园,全面构建新时代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党建“古岘模式”。

新模式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古岘镇以提升老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村民按需“点菜”,政府免费“上菜”。

“根据村民的需求,镇党委镇政府组织有意向的村民先后20余次到寿光、即墨、莱西等地及周边乡镇参观学习设施大棚发展情况,人员达16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设施大棚481个,占地面积1500亩,待建大棚101个。”孙占峰介绍说,规划中心园区,消除村民后顾之忧。按照“农业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方向,由政府在镇驻地先行垫资流转300亩土地成立中心园区,坚持“组织力+市场力”,通过党组织把村集体与农户利益联结起来,在园区内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运营模式,为企业和农户赋能增信,把农民带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和集体“双增收”。完善园区水电、喷滴灌等配套基础设施,修建大棚后再由农户承租,解决了老百姓投入高、耗时耗力等一揽子问题。目前,园区300亩土地已流转完成,正在进行园区整体规划,20余户意向农户准备修建葡萄大棚50个,占地面积100亩。

“据探索村集体、企业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同频共振。”以金椒鸿花椒科技示范产业园为例,该项目由金椒鸿(青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采取的模式:党支部成立合作社,按每亩土地10-20元支付土地流转手续费或收益的1%支付服务费,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按土地流转租金500元作为保底分红给农户,丰收期后按照入股土地花椒产值的10%向农户分红。劳动力入股,参与土地入股的农户优先吸纳为产业工人,获得工资收益,实现“农民变股民”,让村民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可实现农民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古岘镇党委书记于杰表示,古岘镇紧紧围绕青岛市、平度市乡村振兴总体战略部署,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鼓励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高效设施农业,为打破全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铺就了“快车道”。

新发展

古岘,是青岛市北部地区奋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青岛努力实现北部突破崛起的一个缩影。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攻山头炸碉堡,青岛去年起发起15个攻势,而平度是多个攻势的重要战场。其中《青岛市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突破平度莱西作为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聚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四场硬仗,以“双招双引”为核心,以高质量投资为引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推动平度市莱西市奋起直追,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经过四年攻坚,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市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建成半岛次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安全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发展方式基本形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到2022年,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用内资总额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全市2个、5个、3个、3个、10个百分点。《方案》强调,举全青岛市之力,集中布局引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土地规模化;推进组织企业化;推进技术现代化;推进服务专业化;推进经营市场化;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品质提升工程;实施特色镇示范工程;支持两市复制推广德州武城城镇化试点经验;建立行政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城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数据统计指标体系;推动铁路联通;强化公路联通;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等。

《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则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高点站位、对标先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攻势六场攻坚战,走好产业富农之路、人才助农之路、文化兴农之路、生态惠农之路、组织强农之路,推动青岛乡村振兴率先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

经过四年攻坚,乡村振兴攻势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基本形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方阵,全市4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

新梦想

记者采访中发现,千年古胶东的历史赋予当地人奋发向上的动力,现在他们积极奔跑在小康大道上。

据史料记载,古岘镇属历史重镇即墨故城所在地,即墨故城规模宏大,仅次于齐都临淄,为齐之下都。当年,城内宫殿金碧辉煌,店铺林立,运粮河水运发达,贮货湾帆樯如林,是当时所辖七郡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西汉时西汉景帝之子胶东国康王刘寄设都于此,故又叫康王城。即墨故城遗址和六曲山古墓群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流传:"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之说,可见当时康王殡仪之奢华。即墨故城从最早记载到移城今之即墨,历时近千年,期间有八王、六侯、一相治于此,这些王公家的亡人,都葬于古岘西北六曲山脉,形成规模宏大的六曲山古墓群,绵延30多里的山脉,有大小墓葬四百余座,刘寄之墓就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地处平度、莱西、即墨三市交界,还位于整个胶东经济圈的腹地,古岘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是一个传统商埠,集贸市场远近闻名,是方圆百里最大的集贸市场,素有“鸡鸣三市”之说,来赶集的远至青岛、潍坊、烟台等地。

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快速融入胶东一体化和双循环发展大格局。

古岘,一个新胶东的振兴梦已经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