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绿水青山助力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前夕,青岛生态环境“神助攻”就位

2020-12-22 23:2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7629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放眼寰宇,任何一种主流经济发展模式都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恰恰是一体两翼。“十三五”收官之际,青岛接连亮出生态环境高分答卷。

21日,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正式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外发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整体历时三年,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源、农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移动源等5大污染源,可谓是目前生态环境领域“最全面、最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一污普”数据同口径相比,十年来青岛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除了科学严谨的普查数据,蓝天、碧水、净土等青岛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肉眼可见。此前发布的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报告显示,青岛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截至11月底,优良天数达29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1天,在山东省、全国北方城市中均位居前列。

“十四五”大幕将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青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背后,生态环境这位“神助攻”已然就位。

喜人变化>>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断崖式”减少

过去的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十年。青岛的生态治理成效究竟如何,此次普查结果中一系列数字的发布,可谓掷地有声。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要求,2017年9月,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9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普查工作。与2007年第一次普查相比,第二次普查在普查领域、普查内容方面都有所增加,污染物核算方法和核算系数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普查,2017年底,全市普查对象数量26145个(不含移动源)。包括工业源1858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305个,生活源4162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9个。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方面,化学需氧量9.24万吨,氨氮3720.71吨,总氮12446.26吨,总磷863.82吨;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方面,二氧化硫2.41万吨,氮氧化物12.61万吨,颗粒物4.52万吨。

在2000余名普查人员、2万余家普查对象的艰苦努力、大力支持下,历时三年出炉的这份目前生态环境领域“最全面、最详细的调查”中,生态改善新变化令人惊喜。

与2007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上看,同口径下,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主要水污染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断崖式”大幅减少,降幅均在40%以上。

“十年来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当中的污染物,以及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4.32%、66.96%和78.65%。”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汉红燕看来,这些数字正是十年来青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中央环保督查等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体现,是青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有力印证。

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背后,是青岛补强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底气。与2007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同口径下,青岛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含农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量分别增长24%、36%。工业源废水治理设施、废气脱硫、除尘设施数量分别增长54%、82%、959%。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治污设施和污染治理能力呈现全面进阶态势。除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外,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的数量和治理能力均大幅提升。其中,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数量、污水设计处理能力和污水年实际处理量较“一污普”分别增加了29.41%、119.04%、158.97%。垃圾实际年处理量较“一污普”增长了87.29%。此外,根据近年来污染特点的变化,此次普查重点从此前更多的是城市污染、工业污染,聚焦到一些非工业,增加了工业园区、农村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锅炉、市政排污口、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内容。

可贵经验>>

农业污染物变增收“新法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这并非一蹴而就。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问题,如何在落实生态环境治理“硬指标”的同时,借助创新激活更多“软思考”,缓解企业治污成本,开辟经营增收新途径。在这方面,青岛对于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实践,堪称样本。

2020年11月1日,《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施行,创新性地将农药包装废弃物、肥料包装废弃物、废旧农用薄膜、病死畜禽、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等七类农业废弃物一并进行规范管理,属全国首创。《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指导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利用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有关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使用者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农业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拓宽处置利用渠道,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融合,引导蔬菜种植基地、农业园区等配套建设堆肥设施生产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效果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

“通过菌种发酵,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被制成了生物有机肥,成为高端果菜茶种植必需的有机肥料。”作为一家以蛋鸭、猪等畜禽养殖为主的企业,青岛高天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受益者。总经理刘本先告诉记者,目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养殖场的稳定收入来源之一,毛利率可以达到30%,服务客户包括宝山苹果、崂山茶、海青茶等青岛本地优质高端农产品种植企业。

来自青岛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青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可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力推化肥减量增效,推广水肥一体化8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推农药减量控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均达到40%。

赋能未来>>

生态家底大数据助力“十四五”起势

站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前夕,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发布,在后续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城市发展方面,意义非凡。

“这次普查对于准确判断我市当前环境形势,制定改善环境质量措施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汉红燕表示,这次普查摸清了本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揭示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的情况。截至目前,普查成果运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管理各项工作中,为大气源清单编制、重点排污单位企业名单确定、排污许可证核发、重污染天气重点企业名单确定等多项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科学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在摸清我市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基础上,本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积极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污染源基础信息数据库、重点污染源档案,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普查结果反映出青岛市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应用、归纳总结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性成果,掌握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的情况,为我市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的业务骨干。普查历时三年,全市2000余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铁军精神,任劳任怨、努力工作,通过接受系统的培训和现场实战锻炼,深入了解了重点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和环保设施等相关情况,掌握了各类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在普查成果总结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充分把握了环境政策和当前的环境形势。通过此次普查,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综合型人才。

四是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环境意识。在整个普查期间,青岛市普查办采取播放公益短片、刊发报道信息、印发宣传单、推送短信等方式开展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支持参与普查工作,提高了全社会环境意识,营造了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