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海鸥”,又导又演难掩艺术锋芒

2021-01-10 23: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909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1931年,崔嵬“失业”后,并不灰心,他积极学习,一边应聘到《青风报》当记者,一边到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1932年,地下党组织领导成立了青岛“左联”,又成立了左翼剧联青岛小组,对外叫“海鸥剧社”,王林在《忆崔嵬同志二三事》中称:“当时崔嵬同志住在青岛姑母家,常到青大打篮球,有时也旁听中文课。我们听说他是实验剧院的学生,就拉他参加了剧社”。

《青春之歌》在青拍摄场景。

压抑已久的崔嵬终于找到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他导演了《工厂夜景》《月亮上升》等剧,轰动岛城,就连上海的《文艺新闻》都以《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做了报道。青大改组为山大后,海鸥剧社向社会上发展,崔嵬集编、导、演于一身,尽情展露艺术锋芒,他先后在文德女中、铁路中学、市立女中(今青岛二中)等学校辅导排演了《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父归》等剧,播撒艺术的种子,日后的著名的影星端木兰心便接受过崔嵬的辅导。

“‘海鸥剧社’除了在市内用各种名义进行演出活动外,还曾到崂山东的黄山一带渔村,用土语巡回演出。崔嵬同志这时就用自己的艺术武器,为党进行宣传工作。黄山一带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是有崔嵬同志的艰苦劳动的”,王林回忆。1933年春节后的农闲季节,崂山脚下的王哥庄街头来了几个艺人,一个老汉拉着胡琴,一个姑娘唱着京剧,唱着唱着突然倒了下去,老汉拿起鞭子抽打。观众中一个青年拉住老汉的手说:“放下你的鞭子!”老汉泪流满面地说:“俺也不忍心打自己的闺女,俺在东北的家乡让日本鬼子占了,逃难来到青岛,靠卖唱赚几个钱吃饭。”青年领着老乡们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台上喊声四起,台下群情激奋,演老汉的是崔嵬,演姑娘的是李云鹤,演青年的是俞启威。以后,崔嵬在北平香山又与张瑞芳合演此剧,引起轰动,该剧名为《放下你的鞭子》。

崔嵬正在艺术道路上如鱼得水时,“一九三三年夏,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破坏,崔嵬同志也被迫离开青岛”,王林回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