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岛市两会|走在前列 奋力实现六个“率先”

2021-01-11 07:2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4328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2021年,在历史坐标系中,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青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再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之年。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展望青岛下一个五年的辉煌,也擘画着下一个十五年的蓝图。2020年12月31日,《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公布,六个率先走在前列,12大重点任务,为青岛今后五年的发展标定方向。

2021年青岛市两会召开在即,这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次盛会,将成为青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率先走在前列的前进序曲。

走在前列

奋力实现六个“率先”

再过五年,青岛会是什么样?

《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用“六个率先走在前列”来描绘: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开放创新改革率先走在前列、社会文明程度率先走在前列、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走在前列、打造幸福美好家园率先走在前列、城市治理效能率先走在前列。

为实现这一愿景,《建议》部署了12大重点任务: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

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奋力经略海洋,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多彩包容的人文时尚魅力;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造方便温馨的高品质生活;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和胜势的绝佳时期。只要善于捕捉机遇,善于转化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青岛就一定可以开创全新的未来。

走在前列

青岛有底气有能力

敢于喊出六个“率先走在前列”,青岛是有底气有能力的。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对青岛提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等重要指示要求,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充分体现了对青岛的似海深情、如山厚望,进一步凸显了青岛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

“一带一路”引领更高水平开放走深走实。青岛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

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跃上万亿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新动能投资爆发增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民营经济、海洋经济日益壮大,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四新”经济迅速起势。

面对“十四五”,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青岛开放的比较优势就是对外面向“一带一路”、面向日韩,对内引领山东、引领黄河流域,特别是随着RCEP签署,青岛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机遇。

《建议》把“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作为“十四五”的重要目标,提出要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这正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放大撬动更高水平开放优势的战略考量。

面向“十四五”,青岛有能力用足用好这些优势与机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出青岛应有的价值。

走在前列

从“项目落地年”出发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宏大而美好的规划,除了信心和底气,也要靠一步步扎实的工作走出来。

2020年12月30日,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做大做强13条产业链、纵深推进15个攻势、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等10个方面工作。

这10个方面,件件都是事关青岛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难事,只要抓紧、抓实、抓牢,抓出成效,青岛经济发展的面子和里子都将再上一个台阶。

在做大做强13条产业链方面,青岛确定2021年为“项目落地年”,重点瞄准13条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集合各方力量,展开项目招引、签约,特别是落地、开工、投产的强大攻势。要把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抓手,作为发展“四新”经济的爆破点,赋能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

青岛确定今年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在项目建设上体现落实。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投资带动经济工作全链条,以工业互联网串联产业转型升级主脉络,以创业城市集聚创意创新创造元素,把工作谋到关键处、抓到“穴位”上。要推动“双招双引”项目更快落地,要把所有工作项目化,用抓项目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地。各行业、各领域、各条战线都要瞄准关键领域、关键问题,聚力攻坚、攻出实效。

走在前列

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

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对一座城市而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居住条件,提供更优美的环境、更多样的文化,让广大市民、企业家、投资人都能够感到方便温馨。这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营商环境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

“十三五”期间,青岛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做了很多工作。

青岛地铁运营线路达到6条,市民出行更加便利;青岛三级医院数量由16家增加到28家;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成立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等65个优质教育集团,普高率达到68%……

在六个“率先走在前列中”,打造幸福美好家园也是其中之一。在12大重点任务中,有一大任务就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造方便温馨的高品质生活。

青岛将持续深入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在前列

在竞争中奋力突围

走在前列,看着简单的四个字,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内,制约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依然较多: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快,资源配置功能亟需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

在外,城市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显而易见的竞争,如引才之争,各城市的人才大战如火如荼,为招揽人才,使出浑身解数。

还有一些竞争如深海暗涌。比如对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争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七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想要胜出,得使劲拼一拼。

在城市争夺战中,青岛除了苦练内功,还需抱团发展。2020年初,山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青岛牵头建立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胶东五市握指成拳,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做大做强胶东经济圈,不仅有利于胶东五市自身发展,其意义更是在于,能够在中国北方打造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为更大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胶东经济圈面临着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也是青岛的重大机遇。引领胶东经济圈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是青岛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走在前列

创业城市青春澎湃

走在前列,有一种最澎湃的力量就是青春的力量。

2020年以来,青岛以开阔的视野、求贤若渴的心态和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载体、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感召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融入青岛、创意青岛、圆梦青岛。

不久前,青岛更是一揽子发布六大人才新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六个文件均为顺应青岛创业城市建设而配套制定的人才政策,目的只有一个: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次性连出六条人才新政,这在青岛招才引智史上尚无先例。即便放眼全国,亦属罕见,充分彰显了青岛人才强市、创业强市的雄心、决心和信心。

青岛明确提出建设创业城市,目的就是通过创业城市这个主题,以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在基金和创业团队提出政策初稿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青创十条”,构建覆盖“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时下的青岛正通过创业城市建设,快速感召、集聚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面向更大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这些创新创业要素中,青春已成为靓丽的风景,澎湃的青春创业热潮正在这座青春之岛奔涌向前。

2021,创业之城、青春之岛,努力奔跑,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