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帆、强核聚群 代表委员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2021-01-12 07:23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53001)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丹阳 胶东经济圈既是承接中国南北、辐射东西的重要战略要地,也是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都具有独特的“双节点”价值。在新发展格局下,胶东经济圈充分发挥“双节点”作用,助推活跃北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一体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标志着胶东五市的一体化进程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2021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个关键节点上,“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毫无疑问成为了青岛市两会的热点议题。在青岛两会前夕,半岛记者专访了几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倾吐心声,建言献策。

交通先行,打造“轨道经济圈”

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胶东经济圈的发展正不断达成合作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全面提升区域经济能级、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服务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绘就一幅宏伟的蓝图,离不开一个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邵光平受托发布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思路》,这一规划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描绘了一幅更为清晰的胶东经济圈七大领域一体化蓝图。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发展的前提,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胶东五市的陆、海、空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铁路公路互联互通不够,港口错位发展不足、区域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层级不高等现实问题。

邵光平说:“胶东经济圈的一体化,应重点突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高效率设施共同体,应致力于构建外部与国际国内畅通、内部五市快捷通达的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形成四网融合、陆海联动、外联内畅的综合运输通道,协同谋划跨区域能源、水利、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半岛’。”

其中,交通一体化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打造“两群两网两化”。“两群”,一是要建设“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港口群”,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二是要培育“便捷高效的世界级机场群”,打造国际枢纽空港。而“两网”,则是要打造四网融合、五市快速直达的“轨道交通网”和市县直达、快速便捷的“高等级公路网”;多向融入国家干线铁路,持续完善五市城际铁路,加快推进建设市域(郊)铁路,推动干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重点推进青岛至日照、青岛经平度至莱州等铁路规划建设,到2025年,推进约1500公里、总投资2200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打造“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完善胶东五市高速公路主骨架,到2025年,推进约900公里、总投资1400亿元的高速公路项目规划建设。“两化”则是要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便利化”的区域运输服务。按照立体、多元、便捷的理念,重点打造五市机场、铁路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零距离”换乘;围绕客运一体化、货运一单制、交通一卡通和信息服务一站式,加快完善胶东五市高品质、高效率的客货运输服务。

邵光平指出,除交通之外,未来,胶东经济圈还将围绕创新、产业、海洋等方面的一体化共建创新引领共同体、共建产业发展共同体、共建蓝色海洋共同体、共建绿色生态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开放共同体、共建高品质生活共同体。

强核聚群,产业交融抱团发展

产业的兴衰,关系到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大局的成败,而产业的协同发展,则是一体化的关键。胶东经济圈工业门类齐全,是全省最具发展活力的地方,也是全省经济的领头雁。从2019年统计数据占全省比重看,胶东五市人口占31.6%,生产总值占42.2%,外贸占64%,利用外资占67.3%,财政收入占43.3%;在沿黄九省区中,胶东五市GDP占比超过13%,货物进出口总额占比超过33%。

胶东五市分别都拥有自己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各自主导的产业领域里,每个城市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使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正不断促进要素的高效流通,城市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1+1+1+1+1>5的效果。

胶东经济圈还是工业互联网实践应用的绝佳实验场和价值高地。近年来,青岛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海尔卡奥斯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胶东展开布局,以青岛为核心,辐射烟台、潍坊、威海、日照,通过“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赋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高明作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胶东五市的企业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普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就拿青岛宝佳来说,作为工信部认定的全国首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系统商,宝佳一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并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而胶东五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正是他们推动智能化技改、大显身手的第一舞台。

“在化工行业,我们为烟台道恩TPV高分子提供了总体规划建设和数字化建模服务,帮助其打通了MES、LIMS、SCADA和ERP,实现全流程智能柔性对接,产能由2.1万吨增至4.6万吨;在医药行业,我们为黄海制药实施了车间级全面智能化技改方案设计;在机加工行业,为潍坊潍柴动力、威海伯特利汽车智能化加工上下料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此外,还为潍坊的风筝面粉、可漾饮料等一系列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智能技改方案。”

高明作认为,随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全面起势,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将为企业带来全新的机遇。“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速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借着胶东经济圈与工业互联网的大势,接下来我们将组建行业研究小组,积极参与专场活动,与各地市的工业企业进行深度的对接,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与此同时,还将联合更多的高校资源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商,进行更多的合作实践与项目落地。”

科技为帆,推动胶东科技成果转化

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经济体想要实现长足的发展,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近年来,胶东五市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集聚了一些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2017年底,济青烟入围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018年青岛市实现技术交易755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55.82亿元,位居山东省第一,同比增长23.02%。

但与此同时,胶东五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不容忽视。

“区域间的协同力度不够,使得高质量科技成果流动不足,而市场需求与科研资源的对接又缺少相应的渠道,因此各类创新要素与其他要素市场未能实现良性融合并形成合力。”青岛市政协委员、民盟青岛市委副主委陈立波认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不完善、科技资源互通程度不够、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不完善是当前胶东五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未来将不利于胶东五市凝聚创新驱动合力,加快互联互通,实现协同发展。

陈立波建议,为推动胶东五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做好区域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五市科技创新协同体系。可建立胶东五市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实践胶东五市一体化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开展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工作,扩大企业使用创新券购买技术服务范围,享受技术搜索、成果管理、价值评估、成果转化、技术交易、技术战略规划等科技服务,促进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实行人才“双聘”制度,创新“人才飞地”“产业飞地”合作机制,发挥各地区差异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共享。五市共建技术交易市场和胶东五市专业化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打造胶东五市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专利信息资源库;建设胶东五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完善重点实验室、大科学工程等共享机制,逐步构建科技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让线上线下共享创新资源;建立胶东五市经济圈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等。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为胶东五市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交易咨询、知识产权运营、产权评估、投融资等专业化集成化服务;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促进重大研发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和成果落地,定期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对接交易活动,常态化举办大院大所对接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

昂起龙头,发挥青岛引领作用

当前,“南北差距”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空间变化的一个全新视角,应对南北分化和北方向南方放缓蔓延,加快“东中一体”必须重塑北方若干“发动机”。中国经济需要多个动力源,北方经济需要“发动机”,山东半岛更是需要“火车头”。

在山东“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胶东经济圈实力最强,且各个城市发展较为均衡,最有可能在不断崛起的城市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青岛作为北方第三城,同时也是东部的开放桥头堡,在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青岛的龙头价值将更为突出,在缩小南北差距,带动北方城市发展方面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今年以来,青岛市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搭平台、建生态,协同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四市,在要素共享、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政务联通、公共服务协同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打破了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实现城市更合理分工,凝聚区域更强大合力。

2020年12月8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1个千亿级投资基金设立,5个大项目签约,7个合作协议签署,249个重点项目进行推介,这场大会展现了胶东五市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前所未有的决心与使命感。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青岛市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光全指出,当前的青岛,正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同行赶超”的发展困境,同类城市正在加速崛起;而对于城市群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取决于中心城市。中心和龙头城市的衰落则往往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坍塌。因此,胶东经济圈的崛起,必须要昂起青岛这个龙头。

李光全认为,构建青岛都市圈,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首先是中心城市怎样建,全面搞活青岛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胶州湾东岸为重点,构建起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区,在胶州湾推进产业疏解和竞争力提升来打造青岛都市核心区的中心区。其次是都市圈怎样建,以“三湾三城”为核心,将即墨区纳入青岛北岸城区,在鳌山湾加快产业集聚和空间联通来打造青岛都市核心区的副中心区,在灵山湾打造青岛城市的独立城区。

最后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怎么建,将青岛与烟台的合作与一体化作为胶东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将青岛与潍坊、青岛与日照的合作和一体化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两个发展副轴。深度创新推进沿黄流域城市开放合作,发挥好青岛港口资源配置、效率全国领先和规模北方最大优势、胶州多式联运中心全国规模最大优势,提升沿黄流域的开放能级和一体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