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市政协委员李志鹏:加快推进青岛北站以南胶济铁路下地和胶州湾过海铁路规划

2021-01-12 07: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151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肖玲玲 王丽平

国际邮轮母港区更新改造工程已于2020年开工建设,随后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落户邮轮母港。国际邮轮母港的建设,也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市政协委员,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志鹏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的概念规划,未来邮轮母港区内将达到547万平方米的开发量,港区内将承载4.6万人口,提供11.1万个就业岗位,据测算未来高峰出行量将达到16.7万人次/小时。然而,由于胶济铁路线的阻隔,目前可供出行的道路向南仅有邱县路和小港二路等城市支路,向东仅有普集路、陵县支路两处铁路涵洞可以跨越铁路,由于涵洞高度及宽度较小,可供通行量严重受限。经专业规划单位测算,在无法新增跨越铁路通道的情况下,即便开放所有港内交通,向北连接杭州支路、环湾大道、杭鞍高架、新冠高架等措施并用,并考虑二隧建成使用,也仅能承载357万平方米的远期开发总量,不足规划总量的三分之二,必将严重制约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随着启动区项目的全面开工,2023年基本建成,将形成聚集人气、引爆老城区的局面,而迫在眉睫的就是如何破解对外交通桎梏。此外,由于既有胶济铁路的阻隔,铁路以西、环湾东岸缺乏与市区的有效交通联系,多年来一直阻碍着沿岸城区发展,城市品质和土地价值常年低位徘徊,良好的海岸线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破解既有铁路阻隔,实现铁路两侧城市交通织补,是提升城市品质,释放老城区活力的有效手段。

为此,李志鹏提出“关于加快推进青岛北站以南胶济铁路下地和胶州湾过海铁路论证案”,建议将既有胶济铁路、胶济客专铁路自青岛北站向南引出后,自沙岭庄存车场以南改为地下线路,将青岛火车站改为地下站,并与胶州湾过海铁路互联互通。此举可破解国际邮轮母港区对外的铁路“屏障”,实现概念规划中预留的长春路、埕口路、昌邑路、昌乐路、铁山路等5条东西向对外道路以及利用既有铁路线位开辟新的城市道路,彻底解决港区对外交通疏解问题,促进国际邮轮母港区与城区的融合发展,并完成对铁路两侧城区道路交通网络的织补。同时,通过地下线位选择的裁弯取直,提高青岛东岸城区胶济客专线路技术标准,实现运输速度翻倍,大幅缩短运行时间。

铁路下地后,将位于邮轮母港规划范围内的铁路港湾站客车整备所搬迁至沙岭庄车场西侧。此举将进一步释放国际邮轮母港区内大量高品质建设用地,促进国际邮轮母港区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助力国际邮轮母港区打造为邮轮中心、时尚中心、智能中心、创新中心。另外,可结合改造后的站、场设施进行综合物业开发,带动后海一线的城市更新与开发建设,并进一步解决老城区公共配套不足的问题。

同步规划建设胶州湾过海铁路,自青岛站地下站引出,过胶州湾并增设黄岛站。首先,可以在城市内部可形成环胶州湾市域(郊)铁路环线,解决内部市域交通。其次,促进以青岛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络的形成,构建放射式铁路网络,实现高质量辐射胶东五市,推动一体化发展。再次,高标准贯通沿海高铁大通道,向南衔接青日高铁直连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向北衔接青荣城际、烟大铁路辐射辽中南、东三省,融入国家铁路干线网并成为干线枢纽站,彻底解决青岛站位于尽端站的尴尬局面。最后,通过上述改造,将形成以胶州湾为中心,青银通道、沿海通道交汇的国家级“T”形枢纽格局,青岛主城区三小时直达京津冀、长三角、辽中南、中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沿黄流域等主要城市群和经济圈,大幅提升青岛的铁路等级和通过能力,增强对外吸引和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