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经济区:一站式服务做强项目“引力场”

2021-01-12 14:1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835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何琳 董梅雪

2020年以来,新引进3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竣工1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在建项目总数达到33个、总投资额604亿元......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经济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签约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0多个,投资总额1600亿元。

一网通办,打造最全面政务服务

建设全方位服务型大厅,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外网申报、二维码清单以及审批系统证照校验功能,董家口经济区全方位提高大厅信息化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们实施了‘总揽式、全程化’的审批服务机制,理清项目从落地到投产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并区分审批层级和环节,与企业共同实施(编制)一张清单、落实一项计划、明确一份分工、形成一套流程、坚持一口受理,形成‘承办、代办、协办、催办’的行政审批责任体系,承办好董家口经济区管委有权审批的事项,代办、协办好上级各级有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催办好企业应履行的有关手续等。”董家口经济区公共服务部部长陈建慧说道。

从方便企业出发,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董家口经济区承接了从项目立项到开工的所有审批工作,向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通过开通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平台和通用审批平台,实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枚印章管审批’‘进一家门、到一个窗口、办多家事’等措施,优化服务品质,做到应办即办、说办就办,实现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经济区公共服务部潘圣佳说道。

流程再造,打造最细致政务服务

董家口经济区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三段推进”工作法,将项目管理量化为前期管理(签约到开工)、中期管理(开工到投产)和后期管理(投产运营)3个阶段。

“三阶段各由一名分管领导牵头。项目前期,招商部门负责统筹推进项目签约、注册、备案等工作;项目中期,各项目专项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项目备案后至竣工验收期间的有关工作;项目投产后,经济发展部门负责统筹推进项目试生产后的有关工作。”董家口经济区公共服务部副部长季斌告诉记者。

此外,董家口经济区还实施“挂图作战”模式,将项目从洽谈到投产量化为26个服务流程,分2个区域6大类制定项目服务流程图,将项目服务流程挂图推进。设立38个重点项目专项办公室,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形成一个作战图,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具体人员身上。各项目专项办公室主任在现场办公,在现场解决问题。将21项应由企业自身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管委服务流程,由项目办公室牵头与企业一起推进解决、并肩作战,全程服务。

降本增效,打造最高效政务服务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董家口经济区找准企业痛点、优化改革举措,打通堵点提高效率、聚焦需求降低成本,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

开展模拟审批是降本增效的有力措施。在项目“拿地”前,由相关部门提前介入,进入模拟审批程序,确保审批需要的规划指标、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环评、安评、能评等各项资料、手续在土地出让前全部完成,同时鼓励项目方垫付清偿资金。当该项目申报材料齐全并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由各审批部门出具正式审批文件,将模拟审批转化为正式审批,这一措施可以为企业节省近2个月的时间。截至目前,经济区纳入的22个模拟审批项目均已完成立项,所有项目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

区域化评估不仅能实现评价成果共享共用,还能有效降低项目落地成本,助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董家口经济区作为青岛市最早进行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的区域,目前已完成冷链物流基地、化工园区两区域内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评价、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以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5项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入驻园区企业不需另外进行相关报告编制,可直接使用批复文件,为企业节省了经济成本和审批时间,得到了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