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诠释“海洋命运共同体”——科普作家螳小螂和他的《章鱼兄弟》

2021-01-18 11:08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75122)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月18日讯  2021年1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科普作家螳小螂历时5年的最新著作——《章鱼兄弟》三部曲正式发行。在封面内页上螳小螂这样写道:想象力就是现实世界的“魔法”,而这个“魔法”不仅能让严谨的科学与活泼的文学相融合,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海洋,并且一起关心和保护海洋。作为科普作家,他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的推广与宣传,用自己“魔法”编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普文章。同月,螳小螂应邀接受访谈,与记者分享了一些他和《章鱼兄弟》背后的故事。

螳小螂,本名李涛,工学博士,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普创作协会副会长,曾获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山东省优秀科普作品金奖、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中国科普创作领域最高奖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金奖。

出版作品有《章鱼兄弟》《金色鳞片》《海旅团与偷音者》《长嘴之痛》等长篇海洋科普文学作品;发表过《两万两千公里的勇气》《送贝壳回家》《胆小的爸爸》等科学诗歌;2020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作的战“疫”科学童话作品《小个子与大个子》网络阅读量累计超过一千万次。

采访:您是一位工学博士的同时又是一位科普作家,那么从工学博士到科普作家,您身份转变的契机是什么?

回答:我的本职工作是教师,工作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工作也是我的职责之一。而我最初开始进行科普创作的契机其实是给自己的孩子讲睡前故事。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随机给孩子编了一个关于章鱼的睡前小故事,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在临睡前还要听这个故事,渐渐地给孩子编睡前故事就成了我与孩子睡前固定的亲子互动项目。后来故事越编越长,也越编越复杂,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做一个整理,由此踏上了科普创作之路。

采访:您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底获得了第六届“中国科普创作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金奖,这是全国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奖项,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获奖作品吗?

回答:那是一首科学诗歌作品,名字叫《两万两千公里的勇气》,是通过对海洋中迁徙距离最远的哺乳动物——灰鲸的描写,展示了灰鲸在迁徙途中目标坚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特点,这些其实也正是生命的闪光点,并且我也把相关的海洋知识融合在作品里,对读者给予科普教育和精神激励。

采访:《章鱼兄弟》系列作为海洋科普类的文学作品,能跟我分享一下您创作的动力吗?

回答:有了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契机后,我就陆续将这些故事写作出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和知识,而随着故事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就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有了一种责任和使命感。我就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故事,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洋,进而去保护海洋。我想这应该就是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动力。

采访:您的创作思路是从初期循序渐进到中后期的角色代入,还是一直源源不断地迸发创作灵感呢?

回答:我的写作习惯基本上是把故事大体脉络想清楚了才开始写的,在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就像做雕塑一样,这个人的总体形态先确定下来,剩下的就看他是胖一点瘦一点,眼睛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的问题。放到故事里就是具体的情节和内容了,写到具体内容的时候也会做一些临时的考虑和设计。

采访:为什么会选择海洋生物作为自己科普创作的载体呢?

回答:我是学理工的,本身比较喜欢自然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知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打卡当地博物馆和科普场馆,慢慢地就积累了一些海洋知识。写作的时候,很多知识点其实是没有提前储备的,就需要主动地去查阅和学习,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我本身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写作对我而言,就像将兴趣爱好延续下去的一个“助推器”。

想写海洋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因为我曾经去过的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我看到很多地方的海洋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比如很多不住在海边的人,就会感觉海洋污染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采访:为什么会选择科普作为自己写作的核心?

回答:最开始纯粹是因为兴趣在做这件事,当有了一些经历后,我也逐渐感到科普作为社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同年龄段、不同各行业和不同领域的人们对科普都存在着需求。当前,我们国家全面科普的时代已经来临。在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国名的科学知识结构其实也像金字塔一样,社会公众是金字塔的“塔基”,科学家是金字塔的“塔尖”,儿童与青少年处于金字塔的“塔基”,所以为他们打好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

给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科普文学的方式,所以我的作品一般都是有趣的故事情节融合科学知识,孩子们读起来可能会更愿意接受。

采访:您期望“章鱼兄弟”能够传递给读者的“内核”是什么?

回答:习总书记在会见应邀出席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时,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海洋是没有国界的,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循环的,所以当一个国家产生海洋污染可能就会影响整个海洋系统的健康。而且生物的多样性如果一旦被破坏是很难恢复的,现在都在讲“海洋经”,挖掘海洋文化和经略海洋,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海洋,了解海洋对于地球及人类的重要性,也了解海洋生态的现状与存在的危机,这样才能懂得保护海洋,这就是我想传递给读者的“内核”。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自然资源也受到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与之比较不过是“沧海一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像螳小螂所讲的那样,了解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了解海洋生态的现状与存在的危机,才能知道如何保护海洋。海洋是一座“资源的宝库”,想要开拓、发展海洋资源的前提就是要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确定开发与保护兼施的准则,才能使海洋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概而言之,保护海洋其实就是保护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我们。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