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 山东为什么能?未来怎么干?

2021-01-20 15:03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79082)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党报观察|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山东为什么能?未来怎么干?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以2020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达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万亿省份的成绩为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从具体分类来看,种植业产值5168.4亿元,占比为50.7%;林业产值214.2亿元,占比为2.1%;牧业产值2571.9亿元,占比为25.2%;渔业产值1432.1亿元,占比为14.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04.1亿元,占比为7.9%。

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20》,回看“十三五”时期,山东农业总产值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升。2016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075.60亿元;2017年为9140.36亿元;2018年为9397.39亿元;2019年为9671.67亿元。2020年,这一数据一举实现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目标,计划到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而时过两年,山东便提前两年完成这一目标。

山东为什么能?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在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来到山东省农科院,视察智能化温室和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了解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情况。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18年6月,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山东牢牢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统筹谋划、勇探新路,坚定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在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同时,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农业总产值长期居全国第一,这也为实现破万亿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具体实践的秘诀更是可以用两个字可以概括山东为什么能,一个是稳,一个是强。

山东农业“稳”。“粮安天下”,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山东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打赢了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阻击战,克服了干旱、低温冻害、洪涝、冰雹等灾害影响,山东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5446.8万吨,比上年增加89.8万吨,增长1.7%,总产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粮食单产实现新突破,全年亩产达到438.5公斤,比上年增加8.9公斤,增长2.1%。畜牧产能持续恢复。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21.8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禽肉产量357.1万吨,增长7.0%;猪肉产量271.0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480.9万吨,增长6.8%;牛奶产量241.4万吨,增长5.9%。

山东农业“强”。山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建设和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农田,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培训高素质农民,加大良种繁育和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关键增产技术。“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山东坚持非洲猪瘟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两手抓,出台生猪养殖屠宰企业贷款贴息、猪肉应急储备等政策措施,有效缓解畜禽业生产经营难题。优化农业结构,推动果菜、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十三五”期间,山东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占全国8%的粮食、10%的水果和11%的蔬菜,为全国贡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国际化、科教兴农等山东经验。

……

未来怎么走?如何继续提高质量和效益?

山东十四五规划《建议》将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列为“九个强省突破”之一,提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优势更加巩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以更大力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康有序推进“五个振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着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着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月5日,大众日报刊发理论文章《山东农业,如何继续领跑全国》,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樊祥成在文中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山东农业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2020年底累计完成6000万亩,这意味着山东接近53%的耕地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但一些基层农业农村部门的同志反映,山东的高标准农田,其实“标准”并不高,有的地方1/4-1/3的高标准农田不达标。怎么办?未来还是要继续加大增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谋划实施存量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统筹考虑建成先后顺序、建设标准适用程度,逐步提升存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有首作之为。目前,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6%,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但还应强化种子的育繁推工作,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番茄等非重要农产品品种实行登记制度,不需要品种审定,虽然降低了品种选育推广的门槛,但同时容易出现对优良品种的仿制,造成品种同质化现象。日前召开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山东要进一步完善非重要农产品品种登记制度,强化品种权维权执法监管,保护作物品种权,加强对作物品种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当前,山东农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农业企业不掌握市场(消费者),与市场(消费者)还是割裂的。企业的组织方式、经营方式仍然以产品为核心,走的是以产定销的传统路子。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应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运营路线,允许消费者定制产品,产品要全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培育智慧餐饮企业,通过发展中央厨房,把产业链延伸到消费者的餐桌,利用智慧餐饮平台的消费者大数据,反过来指导农产品生产端的生产计划,优化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农业产业链完整的闭环系统。另一条可行的路径是,鼓励山东农业企业借力现有线上餐饮平台资源,利用平台消费大数据,指导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1月18日召开的山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是今年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必须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山东提出要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创新粮食生产激励机制,优化粮食核心区、主产区、功能区布局;抓好生猪产能恢复,加快海洋牧场建设。要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推动种子攻坚工程迈出坚实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围绕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推动农业园区由“分散”向“集约”转变,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这无疑为山东农业发展做了规划书,为致力于农业发展的“农人”大了“强心剂”,吃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