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项重点任务和7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2020年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成绩单来了

2021-01-21 20:3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096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1月21日,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咨询答辩会议举行。在2020年,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聚焦作战方案2.0版,扎实推进,狠抓落实。27项重点任务和7项主要指标已全部完成。青岛入选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前十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十强、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榜单前十强,包揽三个榜单前十强。举办的青岛创新节成为燃烧激情、放飞自我、大咖云集、爆点纷呈的科技盛会。

在过去的一年,青岛市在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市场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生态营造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

1.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刷新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主体完工即将交付。山东能源研究院一期奠基开建。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正式挂牌。支持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和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申报国家大科学装置,山东只此两项,全在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完成海域、陆域选址,立项启动。

2.高端人才资源不断集聚。海尔集团、青岛农大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占全省2/3。成立工业互联网等7个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试点"按薪定才",按照用人单位给付薪酬认定人才,10人获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获批薪酬外汇便利化和外国人管理两个国家试点,科技部外籍高端人才签证审批权下放我市。通过论坛、会展、工作站等方式,汇聚院士,问诊把脉,超过230余位院士链接青岛,带动一批高端项目落地。我市9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1/3,李华军院士连获2019年市最高奖、2020年省最高奖殊荣。

3.全球创新网络深度融入。获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国内首个市场化运营的国家级多边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中车四方获批科技部中泰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成功举办中德科技合作论坛。支持海创汇、天安数码城、华夏基石、建邦科技在以色列、韩国、意大利、日本建设海外孵化器。

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增强。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较上年翻一番。高企总数达4396家,占全省30%。依托高企新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02家,为企业上市提升科技属性。高企上市行动用时18个月推动14家高企上市或过会,总市值超800亿元。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争取到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获得2亿元省级资金支持。针对疫情提前拨付奖励资金7.6亿元,为近3000家科技企业缓解燃眉之急。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促进人才、项目、奖励等创新政策加速流向科技企业,科技资金支持企业比重提高至81%。

5.科技项目招引成效明显。引进军事医学研究院在崂山建设国家第四个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填补山东空白。引进中科院"高端轴承"先导专项落地西海岸,破解关键"卡脖子"技术。引进柔性电子技术的领军企业-柔宇科技北方总部落地上合示范区,建设生产基地。引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落地崂山,打造空间信息产业园。1-11月,科技领域投资增长7.9%,高出全市投资4.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2%,居全省首位。

6.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支持中车四方在高速磁浮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并成功试跑。支持海信自主研发首台超声医疗影像设备,实现我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零的突破。支持四川大学研究院与青啤联合开发瓶盖密封材料,完全取代德国进口。通过重大专项支持森麒麟获批省级、市级航空轮胎技术创新中心,成功上市。支持打造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橡链云"已接入终端门店6万家,成为全球橡胶轮胎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冠军。

7.创投风投中心加快建设。首次线上举办创投风投网络大会,实现"千人同屏、万人同群、百万人在线"。至2020年底,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达362家、管理基金887只、管理规模1039亿元,管理人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8.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前海母基金规模50亿元北方基金落地西海岸。

9.融资对接服务精准发力。实施春风行动,建立666名金融辅导员组成的189支金融辅导队,配对辅导企业3839家。疫情爆发后,仅用48小时走访15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为5家有融资需求企业授信1亿元,助力企业抗击疫情。

11.打造产学研合作联盟。在全省率先建立半岛科创联盟,由檬豆科技市场化运营的联盟秘书处,已梳理创新需求620项,收集科研成果11000项,匹配项目251个。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中国运营总部落地青岛,疫情之下突破国际技术壁垒,链接35个国家,举办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论坛。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联合13家单位建立市场化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融合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11.建立"局校会商"机制。与8所驻青高校对接,推动高校以多种形式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山科大、青大、青科大入选省成果转化综合试点。

12.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青大、山科大、石油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青岛知识产权事务中心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批准,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

13.平台服务机构放大乘数效应。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落户,引进5家头部企业、上市公司。春光里打造"青岛智谷",引进企业36家,与72家企业签署落地协议。创业黑马建设独角兽加速基地,注册企业67家。

14.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举办首届"青岛创新节",涵盖80余场顶尖科创活动,超2600万人次参与,全民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全民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举办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集聚30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我市科技产业发展开展深入研讨,留下真知灼见。举办首场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沙龙,科研院所、企业、资本、载体汇聚一堂,高频互动、高效交流,"政产学研金服用"之间的桥梁更加畅通。央视《新闻联播》用时3分50秒对青岛创新创业生态进行重磅报道。

15.协同作战体系更加紧密。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实施联合作战、集团军作战。科技联合教育、人社、工信、崂山等单位,配合"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设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科技、卫健、财政部门联合,协同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实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听力和耳聋基因筛查专项,惠及2000多个新生儿家庭。获批"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与中国科协签署"科创中国"试点合作协议,引进10余家全国学会的46个技术、人才项目落地,投资总额4亿元,集聚全国科创力量,构建科创联合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