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五市经济解读①:2020经济圈GDP总量首破3万亿,占全省比重42.5%

2021-02-22 17:32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56787)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刘丹阳 石冰冰

不平凡的2020年已画上句号,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迷,迈向更广阔的远方。

胶东经济圈是承接中国南北、辐射东西的重要战略要地,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有独特的“双节点”价值,2020年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中,胶东五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站在“十四五”大门面前,下一步胶东五市又将如何把握当下,抓住未来机遇,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为此,风口财经记者梳理了青烟潍威日五市2020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和2021年目标,将陆续推出“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列解读。本篇将关注胶东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020年,胶东半岛五市GDP总量为31113.4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2.5%,胶东经济圈整体GDP增速约为3.7%,高于全省增速(该数据是根据五市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所披露的数据粗略估算得出,仅供参考)。其中青岛、日照表现亮眼,增速分别为3.7%、3.8%。

3.7%!胶东经济圈GDP增速高于全省

过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胶东五市GDP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但五市经济仍保持了正增长。

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2020年青岛反超无锡逼近宁波,实现生产总值12400.56亿元,GDP同比增长3.7%,跻身1.2万亿量级城市梯队。2020年,青岛充分发挥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作用,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谋划推进工作,完善胶东五市高效协同发展机制,经济社会在巨大冲击面前展现出强大韧性,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

烟台和潍坊的经济增速均为3.6%,其中烟台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16.42亿元,位列全国第25名;潍坊以5872.2亿元位居全国第39名,省内第4名;威海经济增速在五市中最低,为3.0%,低于全省增速,但仍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五市中经济体量最小的日照GDP增速最快,达到了3.8%,增速居全省第4位,总量突破了2000亿元,展现出了经济恢复势头强、高质量发展成色足、新动能激发活力旺、民生线基本盘保障稳的显著特点。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而胶东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日照表现最为突出,同比增长9.9%,稳居五市第一。潍坊、烟台紧跟其后,分别为8.3%和7.7%。

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潍坊表现最佳,同比增长4.5%,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好于全省0.9个百分点。此外,青岛和日照同比增长3.2%,烟台、威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其中,威海增速较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外贸来看,2020年威海市外贸增速最高,为1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青岛的外贸表现也十分“亮眼”,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出口3876.8亿元,增长13.7%;进口2530.2亿元,增长0.7%。占出口总值近七成的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显著,增长16.3%,高于全市平均8.1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8.4%。

6%~8%!五市2021年GDP增速目标彰显雄心

2020年,胶东五市均抗住了疫情的考验,经济迅速恢复正增长;疫情后的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自然饱含了人们更多的期待。

2021年2月2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定为6%以上,与此同时,在山东省已披露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数都明确了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截至目前,除潍坊市尚未公布2021年GDP增速目标外,其余四市均已确定目标,整体来看,胶东经济圈城市2021年的增速目标大致在6%~8%左右。其中,青岛设定的目标最高,为8%左右,紧随其后的是烟台与日照,两市目标都为7%左右,威海则将目标设定在6%以上,与全省增速目标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设定的8%的增速目标在全省亦是最高的,全省仅有济南、青岛两市设定了这一数字,彰显了青岛作为龙头城市的强劲实力与雄心。经过数年的蛰伏之后,青岛终于打破瓶颈,在2020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工业方面,青岛在2020年的表现可圈可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2020年,青岛大胆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一年来,工业互联网为青岛贡献了超过110亿元的新增产值,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超过20%,目前,青岛已集聚了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涵盖软件与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正在形成全生态产业链。

在外贸方面,青岛进出口总值达6407.0亿元,在疫情影响下实现了逆势增长8.2%;在投资方面,2020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3.2%,重点监测的9个攻势投资均保持增长,其中,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乡村振兴攻势、民营经济攻势增势较好,分别增长28.9%、25.6%、15.1%、13.0%;在消费方面,青岛全年社消总额增速1.5%,成为北方主要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城市。其中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9%、23.9%。

随着各项数据的落定,2020年全国GDP排名也最终出炉,青岛以微弱优势反超无锡,排在第13位,较去年上升1位。但这一位置并非高枕无忧,在“1.2万亿俱乐部”中,共有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5城,5城间差距不过“毫厘之间”,仅有400亿元,可谓已进入“贴身肉搏战”,稍有懈怠便随时有被换位赶超的风险。

而走出阵痛期的青岛,已经找到了破局之路,落下了工业互联网这一关键一子,在“十四五”期间,将有望成为支撑带动胶东经济圈、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开放、创新,两大关键词释放发展信号

在今年各地已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频频被提及,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胶东经济圈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毫无疑问,开放和创新也将成为半岛五市发展的“重头戏”。

其中,青岛提出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烟台提出要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将做大做强“三大科创平台”,推进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蓝色“智谷”建设,规划建设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科创中心、山东海工装备研究院,启动建设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城市创新高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达到1300家左右,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专精特新、瞪羚企业60家以上,推动更多企业登陆科创板。

威海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主动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在高性能碳纤维、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依托“1+4+N”创新平台体系聚合高端创新资源,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家以上。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争取全年获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20项以上。

日照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兴市战略,巩固提升“9+3”改革攻坚成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创新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例如成立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整合市财政资金3.8亿元,支持人才建设而和科技创新,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日照转移转化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培养。

与此同时,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岛提出,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积极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烟台提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编制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发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轮值市作用,在扩大城市间合作方面取得更大实效,全面升级与日韩的合作,增开对东盟航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巩固拓展欧美市场。

威海也同样提出要扩大开放,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巩固放大对韩开放优势,主动抓住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机遇,组织筹备威海—仁川地方经济合作联委会会议,实现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合作。

日照则提出要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