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51家注册制拟IPO企业“撤单” 现场检查测验保荐机构执业质量

2021-02-27 16:54 新华社阅读 (55823)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今年以来51家注册制拟IPO企业“撤单”,现场检查测验保荐机构执业质量

近期,科创板、创业板部分拟上市企业的“撤单”引起市场对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的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1家注册制拟IPO企业因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保荐人撤销保荐而终止审核。所涉及的保荐机构不乏IPO项目储备“大户”。

有投行人士表示,注册制下,保荐机构更应从严把控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做好市场“看门人”。

7家保荐机构“撤单”项目较多

保荐机构是企业发行上市的第一道关口,肩负法定的核查把关责任。随着IPO终止审核企业的批量出现,保荐机构的执业质量再次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沪深交易所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月26日记者发稿时,今年以来有51家注册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Choice数据显示,这些终止审核项目的保荐机构主要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民生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华泰联合等。由它们负责且终止审核的项目合计28单,占比超五成。

其中,中信证券有7单,中信建投、民生证券、国信证券均有4单,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华泰联合分别有3单。

上述7家保荐机构多为IPO项目承揽、承做的“大户”。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在测验公司此前承揽项目的质量。若手中项目大比例出现终止审核,则对其投行展业的影响较大。”

从IPO项目终止审核的比例看,上述7家大中型投行中,国信证券项目终止比率较高,接近15%,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民生证券这一比率均在10%上下。

从源头净化发行市场环境

近期IPO项目批量“撤单”,展现了监管现场检查的震慑力。

1月29日,证监会下发《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现场检查适用范围、检查对象、检查程序、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月31日,证券业协会完成了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抽签工作,20家拟登陆科创板、创业板的企业被抽中。

此后开始出现注册制拟IPO企业的批量“撤单”现象,仅2月以来的终止审核数量就达34单。“中签”的20家企业中,已有16家主动撤单,占比高达80%。

现场检查的震慑作用,将“滥竽充数”者挡在市场大门外,有利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沪上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行部负责人表示,相比在现场检查时被查出问题,主动撤回材料对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影响相对较小,没有完全准备好的企业多会选择终止审核。

保荐机构拼“量”更须提“质”

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的全面推进,2020年是股权融资大年,券商投行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在承销规模、保荐项目数快速增长的同时,项目撤单、合规性存疑、领监管罚单等情况也在“拷问”相关投行的业务成色。

目前,不少投行不再将项目数量和规模作为唯一的业绩衡量标准,执业质量成为保荐机构的“生命线”。有业内人士认为,“撤单”项目数增多,从侧面反映出保荐机构质控、内核等部门的话语权在增强,为确保最终的通过率,这些机构也有动力去主动“撤单”。

前述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行更应提质,而非拼量。目前,IPO保荐工作压力较大,应对之策是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做规范,保荐代表人及项目组核心成员必须深入尽职调查一线,质控部门也必须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项目风险及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