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春雷一声,惊醒芳华

2021-03-05 07:3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0001) 扫描到手机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节选

新华社发(沈俊峰 摄)

四季的春

正如春日的晨

稚童轻揉惺忪睡眼

嫩芽破土、悄然挺直腰板

点点骨朵

不觉间悄上枝头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一切的一切

悄然蓄势、厚积薄发

春雷

是季节轮回的号角

它向世间庄重宣告

春已降临

今天(3月5日)16时54分

我们将迎来惊蛰节气

春雷响

万物长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曼妙的岁月

就这样生发出希望

二候仓庚鸣

黄鹂发出鸣啼

吟唱春暖花开的旋律

歌声悦耳

一如往年旋律

三候鹰化为鸠

雄鹰已振翅远翔

身影消失在天际

没有任何事情

能阻挡它们

赴那个远方的约定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唐)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惊雷一声

就是提醒我们

继续前行的鼓角

不信你听

山涧有了泉水的歌唱

不信你看

茶树又披上了青绿的外衣

阳光再次布施恩泽

晶莹剔透的水珠

又悄悄记录了一年

生机盎然的美意

雨顺风调为上瑞,苍生家足降天来。

——宋太宗《缘识》节选

一鼓轻雷惊蛰后

细筛微雨落梅天

春雷一阵划破云霄

潺潺一蓑烟雨

便会紧随其后笼罩大地

春雨贵如油

人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将迎来丰富的降水

春雷惊响

带来了好消息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马头睡思浓无那,一椀何妨泛乳花。

——(宋)王之道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节选

悠闲自在时

茶香总能伴随花香

时有回甘、沁人心肠

紧张严肃时

茶便有微苦的味道

提神醒脑

陪伴黑夜的漫长

新华社发(宋文 摄)

春天是一碗新茶

我们能在不同时间

品尝出不同滋味儿

微苦与回甘

都是味道

都是营养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惊蛰时节

乍暖还寒

要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流感等

要注意养肝、护肝

避免过量饮酒、熬夜

否则肝气升腾太快

易眩晕、中风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专家提醒,惊蛰时节,“春捂”还是不能马虎,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那到底什么是“春捂”呢?又需要捂多久?

新华社发(陈熙 摄)

“春捂”是什么?

“春捂”是指人们春天不要着急脱掉厚衣服,适当捂一点,尤其是小孩子和老人的抵抗力较弱,初春时急着减掉衣物,很容易着凉生病。

“春捂”究竟要捂哪儿?

1.头部:帽子可以减少热量散失。洗澡后及时擦干头发,避免迎风直吹。

2.腹部:少穿低腰裤、露脐装。平时可以用掌心对着肚脐,双手用力揉搓,帮助气血运行。

3.腿部:不露脚踝,不穿短裙。使正气存内,提升自身对外界邪气的免疫力。

4.脚部:睡前用热水泡脚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暖遍全身;不要过早穿露出脚踝和脚面的“船鞋”,防止寒自脚下生。

新华社发(严钦龙 摄)

两个“15”告诉你“春捂”捂多久?

15天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服,头部、咽喉、下肢、手部等容易暴露在冷热气温变化中,引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15℃

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春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适当减一点衣服。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可以考虑结束“春捂”。

“春捂”要了解天气,顺应天时

医学专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到来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

当然,乍暖还寒时,大家不但要“春捂”,也要在降温过后,趁着天暖花开的好时节多去户外锻炼和春游一下,只有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加了,才能真正拥有健康。下面再送大家一份春游攻略,展示了全国各地的春游项目,带你“心花怒放”!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除了以上这份“春游攻略”,还有一份全国赏花游地图为大家奉上。对山东的网友们来说,更是贴心推荐了齐鲁本地7大景区——山东潭溪山景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西宋万亩桃园、十里杏花谷、邹平樱花山、沂山景区、青岛山色峪,为计划踏春赏花却没有目标的网友“指点迷津”。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自新华社、科普中国、、中国天气网、携程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