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里的“她经济”③ | 消费价更高,就业有门槛……“她经济”呼唤尊重和平等

2021-03-08 11:1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48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白菊 实习生 赵梦鑫

“同一款式的商品,女款比男款花更多钱,”记者调查发现,“她经济”正在崛起,而背后的女性消费者却在消费领域成为了“弱势群体”;“找工作先问有没有对象,何时结婚,招聘也有‘鄙视链’,”即使才华横溢,就业的“隐形门槛”也让女性无法在职场乘风破浪。在消费和就业市场,女性正在期待和争取更加平等的消费和就业环境。

商品本无贵贱,定价“男女有别”

“男款到手279元,女款到手价却是319元,”去年“双十一”前夕,在淘宝铺天盖地的折扣信息里反复比对之后,李女士最终选中了一家国产品牌的女款运动鞋,准备下单时,她发现这款运动鞋的男款和女款价格相差了40元,“我再次确认了它们的属性和功能是完全一样的,淘宝客服也说是一样的。”

出现定价差异的不只是这一家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李女士在淘宝搜索了多家门店,发现不少售卖男女同款商品的店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同一天,一位网友把这款运动鞋的男女款价格对比发到了豆瓣小组,这一“避雷贴”收到了近500条回复。

在消费领域,关注到这一现象的女性消费者开始发声,维护女性的消费权益,豆瓣小组“粉红税抵制者联盟”聚集了近一万五千人,有网友自发整理“拔草避雷帖”, “学会找关键词能少花一大笔‘冤枉钱’,很多商品换个话术就贵很多,”一位网友向记者介绍消费里的“潜规则”,“带有女性色彩的关键词让同样的商品溢价更高,比如‘少女感’、‘女神范’,同样的东西变成‘女版’价格反而翻了番。”

基于性别之上的价格差异屡见不鲜,在购买质地、用途、款式相似的商品或同类型服务时,女性消费者支付的金钱往往比男性消费者更多。不光是运动鞋、裤子等服装类商品定价不同,价格差异弥散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规格同样是250ml×12瓶的整箱矿泉水,带有“女宝宝水”标签的粉色瓶装水比蓝色瓶装“男宝宝水”高出3.9元,并且不存在额外的折扣优惠。

除此之外,随着女性消费者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对女性的尊重也被注意,主力消费者都是女性,却创作出有不尊重女性之嫌的广告创意文案,近期,茶颜悦色的“翻车”闹得满城风雨,网友顺藤摸瓜发现茶颜悦色其他周边产品也存在不妥文案,茶颜悦色在致歉中提到:“早期品牌在不断拓展可能性,对于创作的边界把握失当,错误地把抖机灵、打两性关系擦边球当作创意灵感。”

职场收割“青春红利”,女性就业道道坎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之前生老大的时候我还在北京工作,领导知道我怀孕也是变着法的让我主动辞职。” 30岁的刘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怀孕生产她离开职场有将近三年的时间,今年2月份,她到西海岸新区的一家咖啡连锁店应聘,面试期间她与店长沟通愉快,在得知她是已婚已育状态后,店长仔细询问了她子女的情况,听到刘女士说自己第二个孩子只有六个月大时,咖啡店店长明确告知她,“这种情况我不能录用你,法律规定哺乳期不可以排晚班,但是我们咖啡店全职是需要排晚班的。”

婚恋生育状况成为女性的就业壁垒,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孕、产、哺三期解除或终止女职工的劳动合同,然而一些企业会通过调整工作岗位等方式让员工“主动”辞职。在岛城一家会计公司工作的王女士结束产假后回到单位,发现自己被调离了升职空间较大的岗位。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还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

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

除了婚育、年龄等“隐形门槛”,一些单位的招聘公告中也存在着赤裸裸的就业歧视,性别变成了女性就业的第一道门槛。去年11月,江西抚州高新区公开招聘五级主办工作人员的岗位表曾引发网友热议,抚州高新区党政办公室、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等14个招聘单位的综合岗、管理岗及综合文稿岗等20个岗位,都标注了要求“男性”。

《2020年抚州高新区公开招聘五级主办工作人员22人公告》中的招聘岗位表部分

“宣传和文秘岗位男女都能做,但是招聘里写着只招男生,”毕业临近,就读于中文系的大三学生小许开始关注就业信息,据她观察,一些待遇优厚的企业在招聘时明确列出“男性”的性别要求。岛城一家企业的HR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该公司校招时并不会设置面向男性的岗位,但是在面试时更倾向于男生,“就算是进入面试,也会因为你是女生被刷下去,一些企业面试会问有没有结婚打算,也是出于入职后怀孕生育的考虑。”

消费、就业环境呼唤尊重和平等

“她经济”日渐崛起,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年底,中国“她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元,预计在2022年上升至8.6万亿元。在商业消费领域,女性需要更平等的保护,消费能力的提升不代表可以“任人宰割”,被视为“第一生产力”的女性不应承担更高的消费成本。

迎合女性消费者的购物节五花八门,商家的心思更要花在研究女性消费者真正的消费需求,描绘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而非用单一的标签把女性消费群体狭隘化,设置价格歧视,除此之外,更需要对女性给予充分尊重和情感共鸣。

女性力量在消费领域席卷而来,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才能让披荆斩棘的女性在职场也乘风破浪。近年来,女性就业歧视逐渐被国家和社会关注,各方都在努力营造更加宽松更加平等的女性就业环境,为女性就业“搭台引路”。早在去年2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该《通知》规定禁止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包括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等条目。《通知》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巨大讨论,不少女性网友纷纷表示该规定保护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合法权益。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不少相关提案在网络引发热议,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今年将第三次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建议男性产假在42天以上。今年1月份,上海市妇联向市“两会”提交《关于完善家庭政策、优化生育环境的建议》,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的1/3。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律师逯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育儿假和男女同休产假对减少育龄女性的歧视具有积极意义,她认为,“这是政府在制定劳动政策时反歧视的政策倾斜,除了鼓励男方积极参与到育儿中来外,更使用人单位认识到在休产假等方面男女是一样的,从而减轻招聘中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