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非遗”马头琴进校园 传递来自大草原的天籁之音

2021-03-18 15: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697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浩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中音琴弦为160根,高音琴弦有120根,每根弦是直径为0.15毫米的尼龙丝……马头形状的琴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凤凰岛小学和安子小学的课堂上,杨易锡先生认真地向学生们介绍着马头琴。

马头琴既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民族引以为傲的乐器,深沉悠扬的旋律,宽广优美的乐曲,独具特色的演奏方法,使多少听众为之震撼,为之动情,为之流泪,为之倾倒。它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与其渊源的历史以及那独特的艺术神韵密不可分。马头琴最早产生于东胡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开始人们称之为“奚琴”,随着历史的演变,直至近代才统称为马头琴。

杨易锡先生是青岛大音马头琴文化交流中心的负责人,虽然他是山东东营人,但却与内蒙古大草原和蒙古民族独有的乐器马头琴有着不解之缘。

杨易锡先生师从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大师。齐·宝力高大师是一名杰出的演奏家和教育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民族音乐研究专家,他所创作的《万马奔腾》曾经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前演出。

“马头琴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和传承。”采访中,杨易锡先生介绍,青岛大音马头琴文化交流中心就是在齐·宝力高大师的亲自指导下建立起来,旨在以非遗为基石,以文化为媒介,以艺术为桥梁,打造山东省、青岛市马头琴教育基地、研究所、博物馆和艺术团,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注入力量,助力青岛建设国际海洋中心城市。

“学校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国家也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进校园活动,努力探索学校非遗教育的方法途径。”杨易锡先生说,多年来他也一直致力于如何让马头琴走进校园,实现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融合。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凤凰岛小学社团、安子小学实行整班制教学,天山小学和北仲小学也开展马头琴艺术进校园活动。

“通过教师讲授、演奏及观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杨易锡先生说,“进校园”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传承人的距离,在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的同时,也提高了青年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不仅如此,受大师的启发,我们也希望让更多原创音乐,作词,作曲的音乐人才在青岛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发掘培养后备力量。”事后,杨易锡先生说。

另外,半岛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目前马头琴展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还入驻北服青岛时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