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寻鲜|同是一片海 十里不同蛤!灵山湾海域赶海有奇遇

2021-03-20 07:3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798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婧 毛梓权

常言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的是因为地形高度变化大,气温产生差异,带来不同的地理面貌。日前,记者在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也有了类似体验,在相距不到5公里的3处海滩上,市民赶海收获的蛤蜊品种却完全不一样:既有个头不大的花蛤,也有个头大了很多的中华马珂蛤,还有并不常见的紫彩血蛤。同是一片海,十里不同蛤,您说神奇不神奇?

赶海装备

第一站:星光岛附近

菲律宾帘蛤,个头小味却美

根据海洋预报,3月11日第一次低潮会出现在上午10点左右。记者做足功课,当天一大早就从市南区出发了。一路上,沐浴着晨光、吹着柔和的海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上午8点左右,记者赶到当天第一站——西海岸新区星光岛附近。此时,沙滩上已经有不少来赶海的妇女,她们的装备也很专业:小推车、马扎、小耙子、小锄头、挖蛏子用的盐,脚穿雨靴,防风防晒也做得非常到位,人人包得严严实实,都在非常专注地挖着,每个人身旁的水桶也都有了不少“战利品”。

上前询问发现,原来大家都在挖蛤蜊。记者观察一番,她们的水桶里清一色装着一些个头很小的蛤蜊。据了解,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蛤蜊,学名叫菲律宾帘蛤,通常又称杂色蛤或菲律宾蛤仔,也就是常说的花蛤。“这蛤蜊特别鲜,回去煮煮,把肉剥出来,包饺子、包包子都特别好吃!”正在赶海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一次就能到挖两三斤甚至三四斤。

菲律宾蛤仔

记者发现,这些小蛤蜊“埋藏”都特别浅,距离地表往往还不到10厘米。据了解,菲律宾帘蛤一般壳长2.5~5.7厘米,外形略呈椭圆形;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外观一般有奶油色、棕色、深褐色,有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带状或斑点和花纹;壳内面白色、粉红色、淡灰色或肉红色。

菲律宾帘蛤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物美价廉,是当仁不让的当红小海鲜。

菲律宾蛤仔

记者准备离开时,这片海滩上已经有四十多人在挖蛤蜊。

第二站:两河河口

中华马珂蛤,个头大栖身浅

驾车行驶3.5公里左右,记者来到此行的第二站——两河河口。没想到的是,两处相隔不过几公里的海边,却又是完全不同景象:两河河口海滩平坦开阔,因此赶海的人看上去比较稀疏,这里还有很多渔民在下网捕鱼。

中华马珂蛤

相比较带有一些黑色海泥的星光岛海域,两河河口的海滩沙子含量高、比较细软,踩上去甚是舒适。退潮后露出的沙滩,形了一圈一圈的纹路,很像高空中俯视梯田。不少地方还留下一片清澈的水湾,如果仔细看,水湾的细沙中镶嵌着黑色贝壳,那便是一只完整的海虹,记者顺手便捡到好几个。

这里的赶海者有不少人在挖蛤蜊,但收获的蛤蜊个头却普遍要比星光岛附近大了很多,花纹也不同。据赶海的居民介绍,挖这种蛤蜊没什么规律可言,用小锄头轻挖沙子至五六厘米处即可,他三四天的收获能装满一个大桶,数量不是非常多。但据记者观察,在这里“认真”赶海一次,收获足够一家人吃上一顿。很幸运的是,记者在海滩上捡到一颗超大的蛤蜊,足足有五厘米长。

记者捡到的中华马珂蛤

经过查寻资料和咨询专家得知,两河河口的蛤蜊学名叫做中华马珂蛤,也就是中国蛤蜊。中国蛤蜊喜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细沙滩里,一般至水深60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山东,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它的壳呈较圆的三角形,壳红褐色,壳表平滑,壳顶为紫色,壳内为白色陶质。

记者捡到的中华马珂蛤

记者在沙滩上走着,惊奇地发现一只大号章鱼在沙滩上爬行。这种场景几乎在小视频里见过,很多都是拍摄者自己埋了再挖出来,没想到记者居然会在这里巧遇章鱼。没走多远,又意外发现一种奇怪的小生物。它整个身体是一个坚硬的甲壳状,“材质”上很像皮皮虾,呈椭圆形个头很小,就连渔民也叫不上名来。经过确认得知,这东西原来是“海知了”,同样是种不可多得的美味。

沙滩上捡到的大章鱼

海知了

“海知了”学名蝉虾,近海海滩分布极为稀少,经锅煎炒后,入口香脆无比,鲜美异常。由于产量极少,肉质比螃蟹、龙虾还鲜美,所以极为珍贵,自然也身价不菲。如今,“海知了”已经非常稀少。与普通对虾、梭子蟹不同,“海知了”成熟期至少要两年,被端上餐桌的多在3岁以上。正因如此,许多生态专家呼吁对其进行保护。

海知了

第三站:风河入海口

紫彩血蛤,深藏不露很珍贵

继续驾车行驶5公里,记者来到此行的第三站——风河入海口。一到海滩,记者远远就看到一位大叔拿着铁锨在挖着什么。靠近一看,居然也在挖蛤蜊。再一看,桶里的蛤蜊清一色是褐色花纹,而且个头不小!据大叔介绍,他挖的叫扇子面蛤蜊,至于学名就不清楚了。

紫彩血蛤

经专家确认,这是种珍贵的紫彩血蛤,俗称橄榄血蛤。体扁、壳薄,以壳面具有数条环形紫带而异于一般贝类,在胶东半岛多见于丁字湾一带的浅滩上,烟台牟平沙滩和日照一些滩面上也有分布。此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气浓郁,属名贵食用贝类。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采捕期,埋栖深度一般超过20厘米。

紫彩血蛤

记者试了一下,挖这种蛤蜊可不容易。见此情景,大叔现场演示起如何挖紫彩血蛤:首先要找到沙子里有“眼”的地方,下去一锨需要冒水,基本上才能确定这里埋藏着蛤蜊;接着一踩铁锨背,结结实实挖出一大坨沙子,然后从这里面扒拉着寻找,果然看到一枚。据大叔介绍,每个“眼”下只有一个蛤蜊。也就是说,刚刚那一番操作,每次只能挖出一枚,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挖紫彩血蛤

在沙滩上,还有两个人在挖血蛤,不过他们采取了另一种战术:先挖一个半米见方的U型坑,一个人不停地用铁锨向外拨沙子,另一个人负责注意新挖出的沙子内有无蛤蜊,然后捡拾……

挖紫彩血蛤

明明是相隔不远的几个地方,为什么蛤蜊品种相差这么大?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个地方出产蛤蜊品种不一样,一般会认为与它们生活环境不同有关:这包括海水的盐度,海底的底质类型等等。你看,大海就是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