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个红色遗迹见证光辉历史,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过往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仍然激励我们前行。建党百年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胶东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半岛网推出“奋斗百...
半岛5连版聚焦|追寻初心 胶东印记!庆祝建党百年胶东五市红色主题探访活动走进莱西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李百明 王洪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1927年,莱西市姜山镇前保驾山村一座小院里,李伯颜、孙耀臣将革命的火种播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胶东大地开启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腥风血雨斗争中英雄先驱甘洒热血铸丰碑,伟大精神不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人民军民一心,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反对派,故事可歌可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伟大的移民精神永放光芒,新建成的移民纪念馆诉说着那段战天斗地的艰苦创业史,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改革开放以来,莱西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创造叫响全国的“莱西经验”,也创造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引来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取经学习。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个红色遗迹见证光辉历史,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过往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仍然激励我们前行。建党百年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胶东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半岛传媒推出“庆祝建党百年胶东五市红色主题行”,第一站带您走进莱西,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一起感受百年变化。
追寻初心
小砖房燃起红色火种
春雷响,万物长。此刻,胶东大地已是满眼生机。
百年前,彼时黑暗笼罩大地,但红色的种子却暗自扎根。1927年,莱西前保驾山村,在一间青砖民宅内,诞生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革命火种自此点燃,烛照黑夜,星火燎原。在建党百年之际,记者来到胶东大地,追寻红色印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乘坐城际动车从青岛北站出发,不用半小时即可抵达莱西站,从车站再步行约400米即可抵达莱西革命烈士陵园。血洒胶东的党员先烈,或许想象不到,这片热土正以怎样的速度向前。
这座始建于1955年的陵园,属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高规格彰显了这块土地上英雄儿女的巨大贡献。2131位胶东地区的革命烈士在此长眠,19.99米高的纪念碑巍峨庄严,花岗岩砌成的烈士英名录碑顶端起伏如万里长城虎踞。此时,这里松柏苍劲,迎春吐蕊。
“这里是有名烈士墓区,安葬着504位英烈,大部分是在莱阳、灵山、水沟头等战役中牺牲。他们大多数不是莱西本地人,却将生命镌刻在了莱西大地上……”讲解员张钰婧向介绍道。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去年还是接待了100多个团队、四五千人。”在这里,张钰婧和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坐着轮椅的抗美援朝老兵,共同感悟那份永不忘却的初心,重温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
身边党旗、党徽闪耀,耳边致敬、宣誓真挚,这一切的一切,都感染着张钰婧。“前年写了入党申请,现在是预备党员。”她盼望着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正式党员。
纪念馆内,主要展出22位著名烈士的事迹,包括孙春林、李佐民、王军光等。其中,李伯颜烈士尤其引人瞩目,1927年12月26日,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建立了胶东农村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从此,革命火种在胶东大地星火燎原。
胶东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高地”,离不开这片红色热土的哺育,更离不开先行者的披荆斩棘。从莱西革命烈士陵园出发,记者赶往莱西前保驾山村,追寻革命播火者李伯颜的印记。
烽火岁月
“八路胡同”走出五烈士
一座座斑驳的旧居铭记那段红色的记忆,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那些难忘的故事。胶东是红色革命发源地,八路胡同、渭田阻击战纪念馆等在这里留下历史印记,图片、实物再现当年那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斗争,成为人们感受红色文化的圣地。刘曰善、解文卿等革命先烈,用他们闪光的生命为胶东历史写下光辉的篇章,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如今,虽然硝烟已经远去,但是红色精神却跨越时空,激励着后人。
1938年的一声枪响,划破莱西夏格庄的天空……83年前那场渭田阻击战,是青岛市“红色革命”的起点,打响青岛地区抗日第一枪、胶东第一炮。如今,渭田阻击战纪念馆陈列着土炮、土枪和缴获的日军军刀等实物100多件,墙上还挂着一些老照片。
“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他们勇敢站了出来。”渭田阻击战纪念馆馆长赵彬告诉记者,渭田村地处烟青公路咽喉,当时是青岛至烟台的必经之路。1938年2月19日,侵华日军宣抚官金堂文雄等人欲去莱阳劝降,途经渭田时被群众发现。那天恰逢夏格庄大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先武装宣传队”在集市上宣传抗日。接到敌情后,大家决定与日军战斗,后来设伏将日军擒获并处决。
1938年2月20日上午9时许,日军派出两辆汽车顺青烟公路北上,沿路打探金堂文雄等人下落。当日军到达五沽河南岸时,见无法通行,打死两人后返回青岛。
1938年3月9日,战斗再次打响。上午10时许,日军军车2辆载70余日本兵,气势汹汹直扑渭田。严阵以待的乡校官兵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日军虽然多次组织强攻,均被击退。3月16日和3月18日,日军两次集合优势兵力进攻渭田。其中,日军3月16日借助大雾偷袭防守比较薄弱的夏格庄双山村,杀死村民22人烧毁房屋450余间;3月18日窜进渭田村、宫城村,放火烧毁房屋300余间。
“这些勇士们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日军血战到底,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精神可歌可泣。”据赵彬介绍,自1938年2月19日至3月18日,渭田阻击战历时一个月,大小战斗十多次,日军伤亡110余人,抗日军民阵亡81人。乡兵及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棍棒和农具,与装备先进的日军作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嚣张气焰,鼓舞当地人民乃至整个胶东地区抗日的信心与斗志。
如今的渭田村,环境优美、景色迷人。为铭记渭田阻击战这段历史、促进红色党史教育和文化发展繁荣,2015年以来,莱西市以渭田村服务中心为依托,投资60多万元,建起渭田“村史博物馆”、“阻击战纪念馆”,建成青岛市第一个集村史文化、红色教育、党建示范、乡村旅游和为民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薪火相传
移民村里种出甜葡萄
“天上万颗星,地上万盏灯。”
弹指60余年已经过去,今年81岁的沟东新村村民高温芝,谈起当年甩开膀子修水库、建家园的改天换地壮举,仍然豪情万丈眼里闪光,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踏入村头,记者看到的是一辆锈迹斑斑的链轨车,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推土机,是1958年修建产芝水库(也叫莱西湖)时,唯一的一台机械设备。在当年基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台链轨车的背后往往是一双双粗犷的手臂在“推动”,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用手书写了历史”……
如今的莱西湖畔崛起了一个个明星村,但是“移民精神”犹如一粒种子扎根在每一代移民后代的心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墙上的大型浮雕、院子里的老式工具、展览馆内的老照片……把人们带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3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莱西日庄镇沟东新村的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印记,找到了记忆中的乡愁……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党组织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根治水患,为人民谋幸福,从万人誓师到万里河滩摆战场,展现了水库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建设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愚公移山精神。”听着日庄镇工作人员李凯的介绍,记者仿佛感受到了当年热火朝天搞建设的景象。李凯说,如今的莱西市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已经成为莱西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带动莱西实现了“党性教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采访中,莱西市日庄镇党委书记王安慧则表示,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再现了库区移民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光辉历程,让库区移民有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和文化家园,同时也打造了日庄专有的特色文化品牌,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而作为移民库区的亲历者,村民高温芝也有话说,“当时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全部冲在第一线,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么多年过去了,移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至今让他难以忘怀。怀着感恩的心,如今的高温芝是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的义务讲解员。
从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的明星度假村,他们是如何逆袭的呢?用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高维玉的话就是:“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重建家园”的移民精神。
他告诉记者,“60多年过去了,移民精神仍然支撑着我们。”1958年为修建水库整村搬迁后,因为人多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人均才一亩地不说,连个像样的主导产业都没有,这也形成了沟东新村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后来,村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攻克了脱贫难关,用移民精神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沟东新村葡萄种植远近闻名,他们靠着种植葡萄从贫困村发展为富裕村。而且,依托葡萄产业,日庄镇打造推出莱西环湖葡萄节,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值得一提的是,到2016年底,11户贫困家庭全部脱贫,4个自然村也于2017年底全部摘帽。
党旗飘飘
村里小厂变全国十强
三月的莱西,春意盎然。在莱西市上海西路市委党校院内,一场气势恢宏的《组织的力量——“莱西经验”永续辉煌》专题展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络绎不绝。1990年的“莱西会议”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总结出的“莱西经验”,有力地推动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的构建,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30年过去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下,“莱西经验”持续滋养着莱西这片热土,为推动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青岛样板”。
“莱西经验最大的功绩,就是确立了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我们始终坚定地认为,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点,必须旗帜鲜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莱西市国土资源局原党组书记、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周明金深有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莱西推行开来,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民在生产上有了自主权,农民对村党支部依赖程度降低。渐渐地甚至开始出现“包产到了户,要不要党支部”等声音。
在这种质疑声中,一直默默无闻的后庄扶村引起了当时莱西县委的注意,因为这个村对于“包产到了户,要不要党支部”的问题,给出了答案。因东靠大沽河,地下水丰富,粮食生产有保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庄扶村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村。土地分到农民手中后,村党支部没有袖手旁观,当年的书记王顺寿带着村民打机井、修沟渠,建堤坝,为村民种地提供保障。地种好了,但是王顺寿又发现了新问题。“当时村民把地种完就没事了,闲暇时间不少,村党支部看到后决定大力建设村办企业,让闲暇的村民进企业挣钱。”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希科说。村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建企兴业,先后创办了砖瓦厂、石料场、罐头厂、冰棍厂、食品冷藏厂。1979年村里又建面粉厂,面粉厂管理至今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工分制,面粉厂收益从建厂时4万元一路飙升,2020年即使面对严峻的疫情,面粉厂依然向村里交了140多万元的纯利润。
为了进一步发展村办企业,1988年村集体筹资14万元,党支部7名委员带领村庄党员干部日夜奋战盖起82间厂房,成立了莱西市庄扶家禽实业公司,这便是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九联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食品工业十强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辖100多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现在,九联集团的厂房、企业走向广东、广西等全国各地,但是总部从未搬离我们村子。因为集团发展,离不开后庄扶村的村党支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集团承诺总部一定要留在村子里,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永远不搬。”王希科对记者说道。
- 莱西公安: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冬日平安
- 2024莱西冬季山会盛大开幕!特色美食、文化表演,打造冬季盛宴
- 追回被骗资金,缴获被盗钱财,紧急止付汇款……这是莱西公安锦旗背后的故事!
- 半岛V视 | 萝卜丰收一亩地能出10吨 “专业收菜人”从河南许昌到莱西帮忙抢收
- 莱西法院举办“如我在诉·情同我心·到我为止”案例讲评会
- 以法为根,普法为翼——莱西法院开展校园普法系列活动
- 足球为媒助力胶东五市交流 2024年胶东城市足协杯赛开赛
- “警”伴赛场,一路护航!莱西公安圆满完成2024青岛环莱西湖半程马拉松比赛安保工作
- 莱西法院发布劳动争议审判典型案例:“超龄”职工下班途中被撞,能享工伤保险待遇吗……快看!
- 高铁航空无缝衔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日照城市航站楼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