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八路胡同”走出五烈士!

2021-03-24 07:2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4085)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李百明 王洪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一座座斑驳的旧居铭记那段红色的记忆,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那些难忘的故事。胶东是红色革命发源地,八路胡同、渭田阻击战纪念馆等在这里留下历史印记,图片、实物再现当年那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斗争,成为人们感受红色文化的圣地。刘曰善、解文卿等革命先烈,用他们闪光的生命为胶东历史写下光辉的篇章,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如今,虽然硝烟已经远去,但是红色精神却跨越时空,激励着后人。

打响青岛地区抗日第一枪

1938年的一声枪响,划破莱西夏格庄的天空……83年前那场渭田阻击战,是青岛市“红色革命”的起点,打响青岛地区抗日第一枪、胶东第一炮。如今,渭田阻击战纪念馆陈列着土炮、土枪和缴获的日军军刀等实物100多件,墙上还挂着一些老照片。

“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他们勇敢站了出来。”渭田阻击战纪念馆馆长赵彬告诉记者,渭田村地处烟青公路咽喉,当时是青岛至烟台的必经之路。1938年2月19日,侵华日军宣抚官金堂文雄等人欲去莱阳劝降,途经渭田时被群众发现。那天恰逢夏格庄大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先武装宣传队”在集市上宣传抗日。接到敌情后,大家决定与日军战斗,后来设伏将日军擒获并处决。

1938年2月20日上午9时许,日军派出两辆汽车顺青烟公路北上,沿路打探金堂文雄等人下落。当日军到达五沽河南岸时,见无法通行,打死两人后返回青岛。

1938年3月9日,战斗再次打响。上午10时许,日军军车2辆载70余日本兵,气势汹汹直扑渭田。严阵以待的乡校官兵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日军虽然多次组织强攻,均被击退。3月16日和3月18日,日军两次集合优势兵力进攻渭田。其中,日军3月16日借助大雾偷袭防守比较薄弱的夏格庄双山村,杀死村民22人烧毁房屋450余间;3月18日窜进渭田村、宫城村,放火烧毁房屋300余间。

“这些勇士们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日军血战到底,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精神可歌可泣。”据赵彬介绍,自1938年2月19日至3月18日,渭田阻击战历时一个月,大小战斗十多次,日军伤亡110余人,抗日军民阵亡81人。乡兵及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棍棒和农具,与装备先进的日军作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嚣张气焰,鼓舞当地人民乃至整个胶东地区抗日的信心与斗志。

如今的渭田村,环境优美、景色迷人。为铭记渭田阻击战这段历史、促进红色党史教育和文化发展繁荣,2015年以来,莱西市以渭田村服务中心为依托,投资60多万元,建起渭田“村史博物馆”、“阻击战纪念馆”,建成青岛市第一个集村史文化、红色教育、党建示范、乡村旅游和为民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44个村走出295名英烈

胶东红色革命纪念馆、起义广场、汪道涵旧居及胶东行署、新华书店、战时邮局、八路胡同,在莱西市马连庄镇河崖村红色教育基地,一处处红色革命旧址,让人感受到红色革命的峥嵘岁月。

“我们村有个长140米的胡同,共有8户,其中5户有7人参军,5人牺牲成为烈士,后来这个胡同就叫做八路胡同。”93岁离休教师刘典章告诉记者。

刘典章1947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尽管如今年事已高,但对于那些峥嵘岁月记忆犹新。当地解放前,还在上学的刘典章就与地下党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始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1944年,有地下党员在国民党的追捕中受伤,当时我15岁,赶着毛驴将伤员转移到别处救治,悉心照料直至伤员恢复。后来在学校任教期间,曾带领学生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捕,有时间还会带领学生书写革命宣传标语。”刘典章回忆道。

马连庄镇河崖村,在1948年至1949年间是胶东行政公署驻地,时任胶东行署代理主任汪道涵曾在该村工作和生活。加上当地群众革命热情高涨,使该地区的红色血脉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河崖村八路胡同里,记者见到刘曰善、刘曰顺、刘曰宽、刘新清等多位烈士的故居。“八路胡同的出现,与刘曰善有很大关系。他发动村里人参加革命,敌人来了就抓姓刘的杀。”据刘典章介绍,时任中共招莱边特支委员兼莱阳边界区委书记刘曰善就出生在这条胡同里。1934年2月23日,刘曰善到下洼子村与党组织接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国民党县长梁秉锟亲自审讯,但刘曰善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后于1934年2月26日遭杀害。

革命战争年代,马连庄镇原处招莱掖边区中心,被誉为“胶东延安”。据《莱西县志》记载,马连庄镇原有44个村,在册登记的英烈达295位,正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铸就了“红色马连”之魂。“别看村子地方不大,这里的故事可真不少。我年纪大了,但是只要不糊涂,我就一直把这些红色记忆讲给子孙后代听。”刘典章说道。

■英烈事迹

写进课本的胶东刘胡兰

解文卿,莱西义谭店村人,1945年任青年妇女队长,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秋被地主还乡团逮捕,惨遭毒刑却坚贞不屈,被敌人活活烧死,被誉为刘胡兰式的英雄。她的事迹曾被写进中学课本、绘成连环画广为流传,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走进义谭店村的解文卿烈士纪念馆,烈士的半身雕像正气凛然,目光如炬眺望远方,显露着对敌人的不屑,对真理的向往。“论辈分,她是俺姑奶奶。”83岁的老村支书解佐福,亲眼目睹解文卿的牺牲。据他介绍,解文卿的童年非常凄惨:“苦日子一天挨着一天,解文卿平时不太爱说话。跟党接触后,解文卿看到日子有了奔头,性格开朗了不少,有时候还会哼唱几句歌谣。”

1947年春天,解文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当地迎来土地改革。“驻村干部发动斗地主恶霸,开了几次大会都没人站出来揭发,老百姓担心解放军站不住脚,再加上村里九成都姓解,自家人不斗自家人。”据解佐福回忆:“解文卿第一个站出来发动村民,分了地主恶霸的土地,地主恶霸恨她恨得要命。”

  解文卿烈士纪念馆里的半身雕像正气凛然。

1947年秋收前后,国民党军队对胶东展开疯狂进攻,地主恶霸趁机拼凑起还乡团。9月28日,敌人抓住解文卿。“就绑在院里这棵树上,时间不长,又被拉到村东的一处空房子,吊在房梁上。”据解佐福介绍,敌人边毒打边拷问解文卿,让她交代其他党员干部的去向,但是面对地主恶霸一系列的羞辱迫害,她始终一声不吭。“打了一个来钟头,解文卿被打得看不出半点儿人形,奄奄一息,地主恶霸又在她身下,点燃了柴草……”谈起烈士牺牲场景,解佐福声音有些颤抖,“当时,大概是傍晚5点来钟,马上就八月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