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做了哪些工作?6问答详解

2021-03-24 18:01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60450) 扫描到手机

3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山东省教育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省教育厅副厅长戴龙成,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贵州介绍全省教育脱贫攻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其中,义务教育有保障,就是要确保建档立卡义务教育学段适龄人口全部入学。请问我省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戴龙成: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核心指标,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精准控辍、系统保学,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将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作为政治任务,牢牢扛在肩上,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作为厅党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重要内容,每年纳入全厅和教育脱贫攻坚中心任务进行部署推进,列为教育系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重点整治问题、纳入省民生20件实事事项,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推进体系,织密控辍保学工作网络。会同公安、扶贫开发、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联排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保障和救助资助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2018年以来,我们定期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数据,与全国户籍信息、贫困人口数据信息和残疾儿童数据信息中的适龄儿童少年数据信息进行比对,摸排出20余万条疑似失学辍学儿童信息,层层组织予以落实。同时,组织县、校两级常态化、“户户到”开展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学情况排查摸底,共确定11193名失学辍学儿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儿童2772名,全部建立工作台账,即时纳入劝返范围。

三是坚持一人一案,精准予以劝返。针对所有失学辍学儿童家庭情况,逐一分析查找失学辍学原因,制定劝返复学工作方案,推进劝返工作。特别是针对失辍学时间较长、厌学情绪严重、身体中重度残疾等特殊案例,制定了九大特殊类型劝返复学工作指引,指导各地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分别致函各市人民政府,督促各地加强部门协作,分类施策、精准控辍。我厅通过委托第三方暗访评估,联合省纪委、省扶贫开发办等部门开展工作督查等方式对控辍保学成果进行了抽查检查。2020年秋季学期,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受教育能力外,全部返学复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状况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请问,我省在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戴龙成: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要求,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就学全覆盖。一是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建立最严格的残疾儿童就学保障制度,坚持“零拒绝、全覆盖”,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体系,具备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应入尽入。二是特教学校布局更加完善。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全部完成特教学校建设;市级特教学校实现市域内视障、听障学生集中就读;县级特教学校全部转型为培智学校。三是随班就读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率先开展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创建工作,全省已建成资源教室1299个,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达到13632人。四是送教上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坚持“一人一案”,科学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惠及重度残疾儿童少年9101人。

二、保障高标准。一是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特教专项补助费2亿余元。2019年,我省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8000元,比国家高出2000元。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教育部在全国进行推广。坚持班师比+生师比结合的原则,提高配备比例(按生师比:盲班2∶1,聋班3∶1,培智班1.5∶1),全省将新增特教教师近4000名。确定6所高校培养特教师资,康复大学落户青岛。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为特教学校培养优质师资。

三、服务高质量。一是专业支撑体系逐步健全。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依托济南大学成立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依托特教学校市、县两级共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56个,为服务区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二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康教结合”实验项目,确定41所实验学校,基本形成了医教、康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

记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全省教育扶贫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我省为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任务目标做了哪些工作?

邢顺峰: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健全资助制度、完善资助标准、实施精准资助、推进资助育人,确保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资助山东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7.29万人,资助资金21.72亿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

一是健全资助制度,确保政策措施全覆盖。自2016年起,我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连续出台多项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在学前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幼儿减免保教费,并发放政府助学金;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在高中教育阶段,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并发放国家助学金;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在我省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山东籍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

二是制定资助标准,确保政策规范落实。自2017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学生资助管理标准编制工作,先后公布实施《山东省学生资助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山东省学生资助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其中,《学生资助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是山东省教育领域的第一项地方标准,也是全国首项学生资助服务政府类标准。教育部对我省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号召全国资助同仁学山东、看山东。

三是实施精准资助,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少”。通过丰富宣传形式精准传递资助信息,实现点对点、全覆盖、早告知、无遗漏,确保了资助政策的精准宣传。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双向比对机制,确保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开发应用山东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监督管理。联合省扶贫办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关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建立即时救助机制,对新增的贫困学生及时予以资助。

四是推进资助育人,确保贫困学生全面成才。自2018年起,我省打造“爱心传递”资助育人品牌,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助人为乐、善施善行等活动,引领贫困学子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良性循环。通过山东教育卫视打造“学生资助在身边”等系列节目,讲好自立自强故事,展现资助育人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调整帮扶政策,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同时,研究制定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教育救助政策,确保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记者:张贵州校长,您刚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回顾这几年的教育扶贫工作,您的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贵州:有幸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倍感荣耀。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总书记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更是万分激动,并深有体会。

以我们镇小学为例,我们位于沂蒙山腹地,贫困村多,12所小学中,有11所村小位于贫困村,最远的距离镇驻地45里,共有在校生5767名,但是最多时贫困生就有492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3名。2015年以前,我们学校校舍简陋、没有食堂、缺少体育艺术教学设施,孩子来“上学”就是来“上课”,也就是仅仅满足基本的文化课教学。

教育脱贫攻坚我感受到的第一个变化就是贫困儿童上学不愁了。我们的贫困家庭孩子,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1250元;小学非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500元;初中非寄宿生每生每年补助625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了新的补助政策,即免除了建档立卡学生的校服费、课后服务费和餐费等,孩子上学再无经济压力。是党的好政策为孩子们提供实现人生出彩、追逐梦想的机会。

我感受到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我们贫困地区的学校不弱了。我们借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中央省市各级扶贫专项支持,先后获得资金5793万元,消除危旧校舍9116平方米,建设餐厅12处共2908平方米,建设高标准篮排球场1处1574平方米,为51间教室、宿舍装配了空调,实现了1000M网络进校园。5700多名农村娃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村民说:“党的教育政策好,学校变漂亮了,教学设施也配齐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好了,成绩也提高了,我们老区父老乡亲有了好福气”。正如总书记所讲的,“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学,实现了住学校、吃食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脱贫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关心服务好我们的孩子,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水平,切实把党的教育政策宣传好、落实好,为老区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记者:我省在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就读大学,持续为农村贫困地区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邢顺峰: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在高考招生中制定了一系列招生倾斜政策,搭建了贫困家庭学生升学的“绿色通道”,为农村贫困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实用人才。

一是稳妥推进农村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坚持把国家和地方农村专项招生计划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加大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力度,2020年地方专项招生计划比2019年增长10%。逐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重点高校的比例,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健全保障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升入重点高校的长效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农村专项计划累计录取11883人。

二是持续做好高职院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为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创业能力,2016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了高职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安排13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选择应用性、实用性强,就业水平高的“热门”专业,优先安排订单式培养专业,面向我省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单独进行招生。

三是实施公费生培养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公费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毕业后预留编制和岗位,按照就业协议定向就业到农村学校、卫生院、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完善招生培养机制,根据基层人才需求统筹安排招生计划,遴选优质高校承担培养任务,督促指导培养院校做好公费生的招生、培养、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为农村培养造就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2016年以来,共招录公费师范生22000人,公费医学生4830人,公费农科生1316人。

在五年过渡期,我们将保持现有招生倾斜政策的稳定,深化就学就业精准帮扶,持续为农村脱贫地区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

记者:下一步,我省在实现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冯继康: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部署要求,坚持稳定政策与探索创新并重,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农村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帮扶机制愈加完善,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基本形成。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长效机制。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于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健全失学辍学动态监测机制,完善控辍保学部门联动机制,对于发现的失学辍学儿童,及时纳入工作台账,坚持一人一案,进行劝返复学。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不辍学。

二、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帮扶机制。精准资助农村低收入家庭学生。加强与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提高精准资助数据质量。不断优化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提升精准资助水平。进一步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低收入家庭学生享受资助,确保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强化控辍保学、教育资助、送教上门等工作措施,持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

三、支持脱贫地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一是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统筹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优化调整乡村学校、幼儿园布局,改善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二是持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扎实推进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聘工作,落实艰苦偏远乡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强脱贫地区中小学校骨干校长、教师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

三是强化职业教育精准培养。精准对接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帮助他们带着技术进市场、掌握技能上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引导职业院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需求,积极主动承担涉农培训,助力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四是加大招生倾斜力度。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形成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就读重点本科高校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省属高校公费生招生工作体系,持续为农村脱贫地区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