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港浪潮再起 港股缘何成了二次上市的“香饽饽”?

2021-03-24 19:29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114699)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孔敏

3月23日,百度正式在香港挂牌交易,紧随其后的,将是另一科技企业哔哩哔哩(B站)。数年前,由于国内政策形势的原因,一些企业选择赴美上市;数年后,受国际环境以及企业融资需求影响,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选择回到国内,尤其是港股,成了不少企业二次上市的“首选”。

赴港上市为何成了“香饽饽”?

挂牌上市当天,百度报收每股252.2港元,较发行价252港元上涨0.08%,总市值约7200亿港元。反观港股延续连日来的跌势,恒生指数下跌1.34%。

至此,中国互联网时代三家标志性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也终于齐聚香港市场。紧随其后的还有微博、携程、腾讯音乐、唯品会以及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及小鹏等十余家企业即将登陆港股。

为何这么多企业扎堆在香港二次上市?

宽松的入市条件以及融资的便捷性成为这些企业选择港股上市的重要原因。A股不接受亏损公司和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上市,但对于像B站、造车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它们往往会存在一段时间的亏损期。

另外,港股市场对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渴望心理可以让企业收获更高的估值,互联网科技公司对于港股而言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新故事,与此同时,港股上市也可以让一些美股上市企业防范可能在美国被摘牌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资金是这些企业二次上市的重要推手。拿B站来说,业内普遍认为,B站当下需要获得资本弹药来完成它的破圈之举,但财报显示,2018-2020三年来,B站净亏损分别达到5.65亿元、13.04亿元、30.54亿元。此时返港上市成为B站等企业获得新一次IPO募资的最佳窗口期。数据显示,去年新股潮引发国际资金涌入港股市场,截至2020年末,沪深港通的南向交易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4万亿港元。内地投资者持有的香港上市股份由2014年末的131亿港元增至2.1万亿港元。2020年,香港IPO市场集资额达到4002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二。

A股上市潮迎来“急刹车”

2018年,伴随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启动,A股上市准入门槛下降,排队上市的企业数量大增且难以消化,造成“IPO堰塞湖”。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A股IPO在审企业合计486家,其中主板116家,科创板105家,创业板265家;A股IPO过会但未上市企业合计283家,其中创业板134家、科创板97家、主板52家。

对此,监管机构明确表示,面对无序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即使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材料或被中止上市,若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业内人士表示,推行注册制的本意,是简化首发程序,缩短周期,更好的解决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但目前仍然存在靠监管机构现场检查,劝退资质不达标的企业的情况。

聚焦山东:在港上市企业55家

“香港是山东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之地。” 林郑月娥说。

3月23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视频致辞时提到,香港一直以来是山东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和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山东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出,深化鲁港合作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经贸投资及服务业、金融、运输、物流、创新及科技和青年发展等多个领域。

2020年山东凤祥、威海市商业银行、荣昌生物制药、海尔智家4家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融资总额78.66亿元。截至2020年底,已经有47家企业在香港上市;截至目前,山东在香港上市企业累计达到55家,占全省境外上市公司总数的47.4%,累计在港融资1079.6亿元,占到山东境外融资额的86%。

其中,青岛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已有13家,数量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在省内位居第一。“香港金融界常常提起山东的青岛啤酒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那是1993年。”林郑月娥说。

2021年,青岛市将确保新增境内外过会及上市公司15家,力争达到20家左右。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