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个红色遗迹见证光辉历史,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过往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仍然激励我们前行。建党百年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胶东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半岛网推出“奋斗百...
追寻初心 胶东印记 | 昔日外出打工,今朝争着返乡,平度这俩贫困村成明星村,村支书带大家演绎乡村振兴“青岛样本”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李百明 尹彦鑫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在村民们的眼中,他们是致富带头人;在老百姓的心中,他们是生活贴心人。不甘现状与贫穷,他们带领村民脱贫埋头苦干,创造幸福生活,一个靠着小小的圣女果让村庄发生蝶变,一个靠着三次产业升级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他们就是平度崔家集前洼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和平度蓼兰镇的许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忠军,两人把昔日两个穷得让人害怕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明星村”,两个村庄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青岛样本”,如今他们的带头人,仍然撸起袖子带领村民奔驰在小康路上。
人物:鞠炳锦
小乡村年产3600万斤圣女果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的党支部书记鞠炳锦抓住党支部引领这个“牛鼻子”,小小圣女果成为“致富果”,成为村民致富“金钥匙”,村民家门口甩掉“穷帽子”贫困村实现“高颜值”,村民生活逐渐变好,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
围着党支部这个太阳向前奔
又到了圣女果采摘季,在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我们钻过一条“地道”,深入种植大棚内部,火红的圣女果挂满枝头香味扑鼻,一眼望去,碧绿的海洋中点点红,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碌地采收果实,一片繁忙景象。
“对不起,不能拍照!”随意走进街边一处民房,两位村民正在分拣果子,他们说可以随便品尝,但是谢绝一切拍照。“咱们村的村民,不咋‘友好’啊?!”见到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我们向他“告状”。
鞠炳锦笑着解释说,村民把你们当成了水果贩子了,因为只有附近几公里内产的圣女果,才能有这么好的品质和味道,因此不少外地水果商贩来了拍张照,就挂羊头卖狗肉说是我们这的圣女果。这是村民朴素的品牌意识,也从侧面印证了前洼圣女果的热销。
在村子内随便转一圈,随处可以看到圣女果加工点。鞠炳锦将我们带到一处加工现场,近千平方米的空间内,一台台大型机器正在分拣圣女果,旁边还有几名工人帮忙分拣,“不同果子价钱不一样,选果的过程就像选美一样。”分拣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圣女果被分为不同等级,基本都进了南方大城市,说实话青岛市场上很难见到。
走在前洼村村庄的道路上,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美丽干净的村庄之前也是个贫困村,“现在我们村庄大变样了,真没有想到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了,以前坑坑洼洼的前洼村,现在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向阳村。村里的男女老少,围绕着党支部这个太阳,铆足干劲儿向前奔。
如今的前洼村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向阳村。
贫困村变样,村民争返乡
“以前,我们村还是靠种小麦、玉米讨生活,人均收入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无奈之下很多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出去打工。”鞠炳锦告诉记者,由于穷没有集体收入,村庄的基础设施很差,到了晚上也没有路灯,村民们生活非常不便。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穷则思变,虽然前洼村有种植西红柿的传统,但大部分是村民各自为战,根本卖不上好价钱,前洼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外出学习取真经,立足产业谋发展,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大力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出租大棚增加了收入。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看到村庄的环境一天天变好,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不少原本打工的青年也开始愿意回乡工作,家里买车买房的越来越多。紧挨着村委,就是幼儿园,孩子叽叽喳喳像快乐的小鸟,现在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幼儿园招生多了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仅前洼村就有3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购销西红柿、租赁大棚,其中包括16名80后、90后大学生,他们凭借所学知识和开阔的眼界,依托淘宝、京东等网销平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线上销售渠道,给当地樱桃西红柿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圣女果已经成为老百姓眼里的“致富果”“振兴果”“幸福果”。
年产3600万斤销往全国
销路好农户不愁卖,不仅采购商纷纷前来,电商的销售也如火如荼。
3月31日中午记者看到,虽然是吃饭时间,但不少收购点还停靠着收获的货车。“现在正是圣女果大量上市时候,很多外地客商慕名而来,好的圣女果18元左右一斤。”村民鞠先生说。
“我们种植的圣女果,除了少量供应周边城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尤其是南方大城市。”告诉记者,他们的圣女果清脆爽口,鲜甜多汁,供不应求,前洼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和部分村民去外地学习考察,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多重效益共享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之路。
“我们这有900多个温室大棚,按照每个棚4万斤计算,一年能卖3600万斤圣女果。”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当地成立了多家农业合作社,虽然不同时期价格不同,但是每斤平均能卖到8元左右,一年下来交易量达2亿元。此外,由于圣女果需要人工采摘,在长达9个月的收获期里,来自河南、吉林、安徽等地的农民也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打工。值得一提的是,圣女果除了卖,他们还进行深加工,形成收获、装卸、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带动千人就业,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成为现实。
人物:徐忠军
三次产业升级,71岁仍逐梦
71岁,对于平度市蓼兰镇许家村村支部书记徐忠军来说,仍是追求梦想的时候,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老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奋斗了整整45年。
平度蓼兰镇许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忠军
曾经“破许家”如今美如画
汽车开进许家村,半岛记者看到,道路宽阔干净,村民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健身设施应有尽有,旁边还有一排排两层“小别墅”,楼前一棵棵玉兰花散发着芳香,像极了画中的场景。
“这是你们镇驻地?”刚一下车,我们的这个问题,就让镇政府工作人员哭笑不得,这个村发展得太像一个镇了。村民们一提起村书记,竖起大拇指,“我干村书记45年,干了三件大事,就是三次产业升级。”许家村村支部书记徐忠军告诉记者。
时间回到40多年前,村庄是另外一番模样。
“春天盐碱白茫茫,夏天一片水汪汪,秋天到处茅草荒,只见种地不见粮。”这几句顺口溜,就是以前许家村的真实写照,被周边耻笑为有名的“破许家”,200余户人家抬不起头来。1976年,有7年多教龄的徐忠军,受组织安排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由于种地不见粮,农民收效甚微,为摘掉那顶“破”帽子,引导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虽然当时他们办过很多工厂,但效果不好,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致富路径,瞅准桑蚕市场发展机遇,带领村民大搞栽桑养蚕,在党员的带领下,村委组织专门成立了青岛青许桑蚕专业合作社,为蚕农提供“统一收集发布市场信息、统一规划栽植、统一供种催青、统一指导培训、统一加工销售、统一物资供应”的“六统一”服务,实行保护价制度,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新路子。
“养蚕是个技术要求很高的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的损失,甚至血本无归,要让桑蚕业在许家发扬光大,必须要普及养蚕技术,向科技要效益。”徐忠军告诉记者,为此,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四处取经学习,请来讲师教授多次来村举办大型培训班,后来他们还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牢固的协作关系,聘请了有名的专家作为顾问。几经磨难,蚕农们终于掌握了种桑养蚕技术,一亩桑园产蚕茧由30~40斤提高到300多斤,行情最好时,全村桑园种植面积一度达到1200余亩,年产鲜茧18万公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东省桑蚕第一村”。
党员干部助力产业再升级
2014年前后,许家村的桑蚕养殖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这个产业占用劳动力比较多,蚕宝宝们可不管刮风下雨,反正饿了就得吃。”蓼兰镇刘副镇长介绍说,加之当时周边工业发展迅速,年轻人纷纷进厂上班,原来火热的桑蚕也转冷。
茧丝绸市场急剧下滑,村党支部及时引导村民在农业上转方式调结构,逐渐由桑蚕养殖专业村向蔬菜种植专业村跨越,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大白菜、大葱、胡萝卜种植,同时依托于村委专门成立的青岛蓼许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服务,使蔬菜种植成为许家村村民增收新的增长点。2018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多亩,全村实现农副业总收入5600多万元,集体积累达到1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0多元。
2019年,许家村党支部没有局限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重新审视农业市场关系,寻求探索许家村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不断思考、分析,许家村党支部又确定发展高端设施农业项目,由村集体出面统一将村委前的500亩土地全部承包下来,加大投资水平,建设冬暖棚,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由传统蔬菜种植向高端蔬菜种植和旅游采摘业转型发展。
如今,蓼兰镇许家村实现了村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落地开花,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青岛市十佳文明村庄”“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许家村村支部书记徐忠军本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担当作为好书记”荣誉称号。
秘诀
乡村建设的“致富密码” 党建引领的“青岛样本”
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蓝图,平度许家村和前洼村贡献了两个值得推广和借鉴乡村振兴的“青岛样本”,探索党建引领村庄致富的新路径,让村庄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好日子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在党建的引领下,两个村庄解锁了乡村振兴的“密码”。
“抓住党支部引领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的党支部书记鞠炳锦告诉记者,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利用全镇首批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庄的契机,按照“支部主导、村民参与、盘活资产、集体增收”原则,率先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村经济合作社,这种“党支部+村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前洼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红色高地”,让党支部服务经济有了抓手,合作社创业发展有了平台,村民致富有了出路,集体增收有了保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平度市蓼兰镇许家村村支部书记徐忠军说,他们以“为民、爱民、安民、富民”为宗旨,按照“党建统领、区域融合、共建共享”总体思路,重点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奉献“三我”行动,党员带头做好“合”和“融”字文章,“合”和连心,“融”荣与共,全面构建“一统领三融合”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
“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探索基层治理的青岛样本。”平度市蓼兰镇许家村村支部书记徐忠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