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齐鲁时代楷模③|立志“天下无孤”的,为什么是这群沂蒙人?

2021-04-03 10:35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59505) 扫描到手机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母亲”王换于在沂南县马牧池乡成立战时托儿所,抚养了86名革命后代;

进入新时代,逐步富起来的沂蒙人民自觉践行沂蒙精神,来自不同行业的8000余名志愿者,为5317名孤贫儿童撑起了温暖的家。

从战时托儿所到孤贫儿童服务团,沂蒙人民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脉相传。

今天(4月3日)出版的大众日报,刊发脱贫攻坚一线“齐鲁时代楷模”——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服务团的两位成员:

服务团团长名叫徐军。2001年,徐军就投身临沂商贸物流发展热潮,从小地摊起家,开门店,办礼品城,企业营业额从几万元一直做到3亿多元。在做公益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孤贫儿童,密集走访、一番纠结,他下定决心,于2018年成立了服务团。

马牧池乡分团的祖密密,是一位十分特殊的志愿者。33岁的他,有一只手和一只脚天生残疾,早年漂泊各地卖唱为生,有些积蓄后回乡开了一间小超市。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却结对帮扶了附近村的一名孤儿。

目前,服务团已探索形成“扶贫、扶心、扶志、扶技”的孤贫儿童帮扶“临沂模式”,并推广到济南、青岛、湖北襄阳等7个城市,还有20多个城市正在筹建。

请看全文——

沂蒙大爱 “天下无孤”

——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群体扫描

“红色土壤,培育大爱。”

一年多前,一个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的考察团,在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了解完服务团的发展历程和帮扶模式后,一位成员向沂南县分团团长李晴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李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带着考察团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考察团回去后,那位成员将这八个字通过微信发给了李晴。

沂蒙老区曾是一片贫困与闭塞的土地。战争年代,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诞生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沂蒙母亲”王换于在沂南县马牧池乡成立战时托儿所,抚养了86名革命后代;改革开放后,一代代沂蒙人民战贫斗困,于1995年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到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已经基本“归零”;进入新时代,逐步富起来的沂蒙人民自觉践行伟大的沂蒙精神,来自不同行业的8000余名志愿者,为5317名孤贫儿童撑起了温暖的家。从战时托儿所到孤贫儿童服务团,沂蒙人民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未变。

一个纠结但重要的决定

“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服务团的叔叔阿姨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别人。”写下这句话的人,是一位15岁的孤儿,名叫俊杰。三年前,无人管教的俊杰四处游荡,甚至还有小偷小摸的现象,志愿者陈德功将俊杰接回家后,不厌其烦,从点滴入手,用爱心逐渐将一颗冰冷的心融化。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俊杰在一张信纸上,写下了这样的内心独白。

在服务团团长徐军的文件柜里,这样的信有很多。“孤贫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关心和陪伴,很容易变得自卑、自闭,甚至仇恨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月18日,徐军对记者说。

过去几十年,勤劳善良的沂蒙人民不等不靠,用智慧和汗水建起了临沂商城,实现了经济腾飞。2001年,徐军就投身商贸物流热潮,从小地摊起家,开门店,办礼品城,企业营业额从几万元一直做到3亿多元。与企业营业额同步增长的,还有徐军的捐款金额。到2012年,徐军的公益事业已经涉足了敬老、助学等多个领域,捐出的钱物达到500万元。

但十几年如一日地捐钱捐物后,2016年开始徐军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困惑。“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孩子的眼神,冰冷木讷,令人痛心。”徐军介绍,那一年他在走访一位孤儿时,对其嘘寒问暖半小时,也没有得到一句回应。这位名叫小硕的孩子,父母和哥哥在几年内相继离世,巨大的打击令他自卑自闭。留下3000元慰问金后,徐军离开了小硕的家,但心中的遗憾越来越大:“在现有的帮扶体系中,这样的孤贫儿童可能不愁吃穿,但没有关心陪伴,怎么能健康成长?”

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带着这个问题,徐军开始密集走访,逐渐发现了这样一群容易被人忽视的孩子:他们有的是爹死娘改嫁,虽然母亲在世,却成为事实孤儿;有的是意外失去父母,跟随爷爷奶奶居住,但缺少照料与陪伴;有的是父母健在,却罹患精神疾病,无法给予教育与关怀。

“大致估算,这样的孩子在千万人口的临沂市,可能有上万个,我非常想去帮助他们。”徐军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身边的亲友。有人提出顾虑:“这么多孩子,太难办了,在你手里出点事咋整?”有人全盘否定:“又不是你家孩子,你管这个干什么?”还有人不客气地说道:“‘天下无孤’?天方夜谭!”

“最纠结的时候,我频繁地去听讲座,希望从前人的智慧里汲取营养。”徐军最终决定,要为社会作一些实质性贡献。

5317名孤贫儿童得到“一对一”帮扶

经过一段时间准备,2017年徐军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召开了筹备会。2018年4月19日,服务团正式成立,并随后在各区县、乡镇成立分团。让徐军没想到的是,很快便吸引了8000多名志愿者加入。“战争年代,老区人民踊跃参军支前,干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和平时期,老区人民仍然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大爱基因融入到了血脉里。”徐军说。

随后,志愿者们开始走村入户摸排14岁以下的孤贫儿童。有的村民看到有陌生人在村里打听孩子,将志愿者当成了人贩子。有的乡镇政府担心,摸排出孤贫儿童会影响当地的名声,告诉志愿者:“别来了,我们这儿没有这样的孩子。”

一次次耐心解释,一次次细心走访。志愿者们走遍了临沂市全部的9000多个村居,走访13万余人次,最终筛选出5317名孤贫儿童。志愿者们和他们组建“临时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不光要给孩子们爱与陪伴,还要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020年中秋节前,志愿者袁春蕾随服务团到兰山区枣园镇一个13岁的孩子家中走访慰问。这个孩子因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已辍学一年多,跟着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了一段时间,孩子已变得自闭冷漠。

少年赤裸上身,身上覆着一层灰,袁春蕾紧紧拉着他的手,提出想为他介绍一所职业技术院校,帮他掌握一门赖以为生的技术。几天后,辍学少年带着服务团帮助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进入了临沂商业中专学校,重返校园继续学业。

几年来,服务团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心理辅导为主的夏令营、参观游览、培训学习等各类集体活动1600多次。其中,2019年暑假期间组织千名孤贫儿童夏令营,国庆期间组织1200名孤贫儿童参观了航空航天科普展;2020年春节前组织开展了“陪三千名孩子过大年、给孩子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爱心志愿活动;2021年春节期间开展了“5000名志愿者陪5000名孤贫儿童心灵成长共过春节”活动,把国家和社会的温暖传递给孩子。

从“沂蒙无孤”迈向“天下无孤”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大山上,“沂蒙母亲”王换于的雕像静静伫立;大山下,马牧池乡分团在这里成立,志愿者们心怀沂蒙精神,践行着让“沂蒙无孤”的誓言。

马牧池乡分团的志愿者祖密密,是一位十分特殊的志愿者。33岁的他,有一只手和一只脚天生残疾,早年漂泊各地卖唱为生,有些积蓄后回乡开了一间小超市。就是这样一位每日单手撑地艰难挪动的残疾人,却结对帮扶了附近村的一名孤儿。

“他刚开始提出要结对帮扶孩子的时候,我们几乎是下意识地拒绝了他。”在祖密密的小超市里,李晴回忆起当时情景。

“我有爱心,也有时间和精力,再说了,我妻子行动方便。”祖密密说,为了证明有能力结对帮扶孩子,他买来了电动车,载着妻子隔三差五就去孩子家走访探望。这份诚意,最终打动了服务团的志愿者们。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李晴说,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精神依旧在。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蒙山沂水之间,也感召着越来越多人,投身到“天下无孤”的事业中来。

自成立以来,服务团已会聚8000多名志愿者,与5000多名孤贫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探索形成“扶贫、扶心、扶志、扶技”的孤贫儿童帮扶“临沂模式”,并推广到济南、青岛、湖北襄阳等7个城市,还有20多个城市正在筹建。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服务团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3月31日,又被我省授予脱贫攻坚一线“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从‘沂蒙无孤’迈向‘天下无孤’,我们的路还很长。”徐军说,3年内预计将有60个城市成立服务团,6年内计划将有200万个孩子被结对帮扶,基本实现“全国无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