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中小学生一个好梦!专家谈如何保障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2021-04-07 17:34 微言教育阅读 (57449) 扫描到手机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七个方面明确了中小学生睡眠管理的责任主体、路径方法、具体指标,以推动解决睡眠不足这一“老大难”问题。如何保障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多位专家就如何确保中小学生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发表了观点。随教育小编一起看↓↓↓

近七成中小学生

存在睡眠问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睡眠情况怎么样?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我国2020年睡眠调查显示,超过84.7%的“00后”每周熬夜超过两次,近七成中小学生存在睡眠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明确要求,科学规范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今年6月1日即将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要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还特别强调“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国务院办公厅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提出,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这些中央要求以及法律法规,都与学生睡眠息息相关,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江帆:我们团队研究显示,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导致中小学生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或行为问题,显著增加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来自全球的数据显示,大约有25%的儿童患有或者曾经患有睡眠问题,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学业压力与日俱增等,成为影响学生睡眠时间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黄志力:睡眠五大基本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主要包括:恢复能量、清理代谢废物、存储与巩固记忆、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良好的睡眠可减慢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储备;睡眠期是清除脑内代谢废物的重要阶段,也是记忆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睡得好,免疫力强;睡眠更是青少年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夜间进入深度睡眠时分泌陡增,且与睡眠深度呈正相关。

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原因复杂多样,如电子产品的不良使用习惯,上学时间和生物钟不匹配,课内外学习任务重等。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影响学生良好睡眠的因素很多。从社会角度来看,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传统观念来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当中深深扎根;从评价体系来看,“五唯”顽瘴痼疾仍然存在;从教育方式来看,“时间+汗水”依然是部分教师的“不二法门”。

保证睡眠亟需

系统考虑、综合施策

治理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如何才能确保中小学生睡个好觉?

孟晖:学校、教师、政府、家长和社会需同向而行。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依法依规组织教育教学;广大教师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政府部门要抓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在评价体系、考试招生等方面深化改革;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充足认识睡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社会要营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破解中小学生睡眠问题必须系统考虑,综合施策。学校要在课程、师训、家校协同工作中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在中小学生、教师、家长中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一方面,要重申睡眠时间要求,统筹学校作息安排,合理控制到校时间,避免起床太早影响孩子休息。另一方面,要加强作业统筹管理,避免作业时间过长。家长不要给孩子报过多的校外培训班,校外培训机构要按时结束晚上培训,不得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及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睡眠不足的情况,指导学生避免不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

江苏省启东市教育体育局局长陆海峰:中小学要树立整体性思维,在统筹中发力,防止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误区。一是要坚持睡眠管理与其他管理共进。学校在出台睡眠管理校本实施方案的同时,应出台关于作业、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实施方案。在同步实施、整体联动的过程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管理效应。二是推动五项管理与立德树人共融。学校的五项管理一旦有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就能在服务育人、管理育才的过程中,实现“强身健体,怡心悦情”的成长期待。三是确保相关管理与学校发展共振。学校要将睡眠管理等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个框架,整体设计教育管理的行走路径,充分发挥各项管理的教育价值。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很多中小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睡眠管理作为“分内之事”,对此关心关注不够,似乎无暇、无能、无理由顾及。《通知》提出了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等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校长和教师们研究,如《通知》中要求“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应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那么我们就要研究:第一,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地布置作业;第二,学生怎样的表现才算是尽了努力;第三,教师如何评价为了按时就寝而未完成的作业。

江帆:《通知》指出,小学生每日睡眠应达10小时,初中生每日睡眠应达9小时,高中生每日睡眠应达8小时。这一要求落实到个体上,家长还需要掌握个体差异,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需求范围在9—12小时,中学生在8—10小时。教师和家长可与孩子加强沟通,一起制订适合学生个体的作息时间计划安排,同时可以从孩子的精神状态、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是否睡足睡好,并根据实际对作息时间做出调整。同时,家长应对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采取适当限制措施,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持良好作息,让儿童明确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维持规律作息的良好习惯。要向全社会广泛呼吁,要把睡眠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业、游戏、校外培训都应为睡眠让路,为孩子身心健康让路。

提升睡眠质量

还需“对症下药”

如何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睡眠质量?

刘希娅:《通知》回应了当前影响中小学生睡眠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在校时间、作业负担、课外培训等,要从这些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要统筹安排作息时间。学校要合理安排上午、中午、下午的课程学习及课下休息,严禁以组织晨读等形式变相提前上课时间,合理安排课间休息的次数、时长和方式,探索通过长短课结合、每天一节体育课、班级自主安排课间休息时间和内容等方式,保障学生休息时长和休息效果。教师要立足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优化学习方式,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探索作业分层设计,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引导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要加强课外培训机构管理。《通知》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应按时结束晚上培训,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目前,除了各种类型的线下培训外,线上教学平台也铺天盖地渗透至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建议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管,严控线上教学平台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充足。

南京体育学院校长、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国庆:《通知》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专门举措,其中,三个方面涉及睡眠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治未病的“良药”。科学运动对改善主观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和提高睡眠效率作用明显。一是要加强科学运动的宣传教育。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中小学生科学认识运动改善睡眠质量的意义。二是形成体医结合的睡眠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打造体育运动助力中小学生睡眠质量提升智慧化平台,建立运动干预睡眠数据库,将体育数据与医疗数据相融合,在平时中小学生有关睡眠问题的医学体检中加入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建立并完善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学生的运动处方库,更好地让学校和家长及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有所了解。三是处理好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关系。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建议中小学校围绕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理念,多开展一些中等强度、简单易行、普及性较高的体育运动,以发挥体育锻炼促进和改善学生睡眠质量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