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强强联合!“千亿钴爷”联手“动力电池一哥”,50万股民沸腾!

2021-04-12 12:18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30456) 扫描到手机

“钴业大佬”洛阳钼业与“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拟在新能源金属方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

洛阳钼业表示,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钴产品长期供应商。

截至记者发稿,洛阳钼业涨幅达2%,宁德时代涨超1.50%。

强强联合!

洛阳钼业牵手“动力电池一哥”

洛阳钼业4月11日晚公告,全资子公司洛钼控股与宁德时代间接控股公司邦普时代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项目战略入股、产品包销和建立新能源金属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方面深化合作。

截图来源:公告

根据协议,本次邦普时代将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对KFM控股进行战略入股,受让股权比例为25%,作价1.375亿美元。此前,KFM控股为洛钼控股全资子公司,交易完成后,洛钼控股与邦普时代对KFM控股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5%和25%。据悉,KFM控股持有位于刚果(金)的Kisanfu铜钴矿项目95%的权益。

    去年12月,洛阳钼业刚刚耗资5.5亿美元,从美国“铜巨头”自由港公司手中取得前述权益。公开资料显示,Kisanfu铜钴矿的矿总资源量约3.65亿吨矿石,铜平均品位约1.72%,含铜金属约628万吨;钴平均品位约0.85%,含钴金属量约310万吨。目前矿区尚在前期开发阶段,暂未投产。

洛阳钼业表示,通过签署该合作协议,不仅让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钴产品长期供应商,还加强了与世界级电池原料采购客户的长期战略协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洛阳钼业工作人员透露的信息,4月10日双方已在上海举办项目签约仪式。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此次双方携手,将在锂、钴、镍、铜等新能源金属资源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贡献力量。洛阳钼业总裁孙瑞文表示,双方各自在关键资源上都有布局,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全面的合作。

布局上游钴资源

宁德时代开发世界级铜钴矿

作为三元动力电池里最贵的元素,钴价波动大,电池厂商苦于钴久已,如今宁德时代终于将手伸向上游钴矿。

自去年特斯拉提出“无钴”电池后,该方向是众多电池厂商公认发展路线。2020年2月,有市场消息称,特斯拉将推行“无钴”电池路线。随后有投资者询问宁德时代“除了磷酸铁锂公司是否有自己的‘无钴’电池技术储备”,宁德时代回复称:“公司有自己的‘无钴’电池技术储备,目前研发进展顺利,正在想办法搞好供应链,因为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产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去年下半年起,宁德时代在产业链布局上动作频繁,入股和投资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去年12月底该公司又公告自筹290亿元扩建三大基地,今年2月再度连续公告多个扩产计划。此次与洛阳钼业战略合作,在获取钴资源上取得突破,也在意料之中。

据悉,钴资源在全球区域分布极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刚果(金)。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钴矿产资源储量(金属量)约为710万吨,其中,刚果(金)及澳大利亚分别拥有全球约51%及20%的钴矿资源。洛阳钼业在刚果(金)拥有TFM、Kisanfu两大铜钴项目,权益比例分别为80%、95%。

Kisanfu铜钴矿为全球最大未开发钴资源项目。Kisanfu铜钴矿是位于公司Tenke铜钴矿西南33公里的大型铜钴矿床,总资源量约3.65亿吨矿石,铜平均品位约1.72%,含铜金属约628万吨;钴平均品位约0.85%,含钴金属量约310万吨。

横向对比来看,Kisanfu钴资源量及品位均高于嘉能可Mutanda、Katanga以及洛阳钼业自身拥有的Tenke大型铜钴矿山,开发潜力巨大。

收购完成后,洛阳钼业控制铜钴资源量又跃升一个台阶。其控制的铜资源量由2826.31万吨提高到3454.11万吨,钴资源量由248.73万吨提高到558.73万吨,实现钴资源量翻倍,同时钴资源量也成功超越嘉能可(钴资源量为465.08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钴资源企业。

50万股民沸腾

目前,两家公司的市值合计超过8000亿元,一个是资源巨头,一个是产业龙头。而两家公司的股东户数亦超过50万户。

对于两家公司的合作,投资者普遍认为是重大利好。在完成刚果(金)两大铜钴矿KFM和TFM收购后, 洛钼的钴资源量已经超过嘉能可,成为全球第一大钴资源企业。而宁德时代已连续第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是名符其实的电池生产龙头。

据宁德时代官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 锂电行业已经迎来了TWh时代,保证高质量交付的关键条件是原材料的稳定合规供应,其中宁德时代长期高度关注负责任钴供应链建设。

洛阳钼业遵循国际ESG标准, 是电池金属和电动汽车原料供应领域的领先者,此次双方携手,将在锂、钴、镍、铜等新能源金属资源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贡献力量。

风口财经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财联社、中国基金报、同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