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每年210万人网购”上热搜!临期食品多受宠?这届年轻人撑起了一个百亿市场

2021-04-16 14:2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2092) 扫描到手机

原价88元的瑞士莲巧克力,现价29元

原价126元的进口曲奇饼干,现价12.6元

……

因为临近保质期限,这些食品被低折扣售卖,这类食品被叫做临期食品。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星星

在很多人看来——临期食品并不是啥好东西,应该被尽快扔掉。

但实际上,售卖“临期食品”越来越变成一个受人欢迎的生意。

在淘宝上,就有不少商家售卖临期的薯片、方面便、糖果、饼干、面包、巧克力……价格低廉,品类丰富。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这些平日里价格不便宜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会被卖家以“白菜价”“骨折价”在线上线下售卖。而这背后,一个新的消费市场也应运而生。

近日,#每年210万人在网上选购临期食品#、#如何看待210万人网购临期食品#的话题一起冲上微博热搜榜。

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是即将达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这些食品在剩余期限上有的短则几天,有的长达数十天,售价仅为原价的20%—50%。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临期食品一共可以分为6种。

↓↓↓


临期商品的产生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低效的供应链导致人和货无法快速匹配。

国产商品方面:我国零售行业大多采用经销商制,这导致商品从生产端到流通端往往要经过一级、二级,甚至三级,距离过长。加上为了防止串货以及为了品牌返点等原因,经销商往往会超量订货,超出自身销售能力的货最终就成了临期品。

进口商品方面:进口商品一般会以总代理的渠道进入国内,但是这个渠道基本上没有保护机制,一旦没能及时进入终端销售,又无法退给出口商,也只能成为临期品。

《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908.1亿美元。粗略估算,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了八百亿。有便利店销售人员表示,将临期食品单独售卖,对销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较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崭新的味觉体验,同时也减轻了库存压力,一举两得。”

折扣店线上线下两开花

在一些人看来,临期食品并不是啥好东西,应该尽快扔掉。但近年来,临期食品折扣店却愈来愈多,线上线下生意火爆。

在豆瓣上,有3万多临期食品爱好者们抱团,大家一起分享购买临期食品的经验和快乐。

不少网友认为——

买到临期食品,品质上和新鲜的没啥区别,而且在保质期前也能吃完,经济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图片来源:豆瓣

不止是在线上,一些线下超市也在进行临期食品的售卖。

比如盒马生鲜、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会专门设立临期食品货架。

不仅可以杜绝食品的浪费,还能为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图片来源:武汉晨报

除了临期食品货架以外,甚至有专门的临期食品超市出现。

这种超市只卖临期食品,原价18元的星巴克咖啡,里面只卖9.5元。

图片来源:@上海长宁

查询天眼查发现,目前国内有临期食品公司已经接受了四次融资,并且已经与旺旺、费列罗、汉高等200余个品牌建立尾货合作关系,在资金+渠道的联合装备下,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临期食品处理能力。

此外,一家以“日期越近越便宜”为卖点的电商平台,2015、2018年接连获得阿里巴巴两轮融资,其中最近一轮融资超亿元。

打开电商平台,以“临期食品”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店铺数量众多,各类低价零食应有尽有,图片往往配以“裸价特卖”、“临期更划算”等醒目标识。

在一家有着152万粉丝的淘宝临期食品专营店内,0.29元可以买一包越南进口面包干,16.9元便可买到10袋网红日式小圆饼。“挺好的,第一次买,满满一大箱子。”“多次回购,特别满意!”商品评价中,不少消费者给出了上述好评。其中,还有不少人的头像后面紧跟着“回头客”标识。

不止是在线上,在一些线下商超里,比如盒马生鲜、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往往都会专门设立“临期食品货架”。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临期食品超市”。黄色的价签上大部分都是10元3件、10元4件……这谁受得了?来到这里脑子里只有一个旋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10块钱你买不了吃亏,10块钱你买不了上当!买到就是赚到!”

“白天老年人,晚上年轻人。”一家临期食品店的店主这样概括店里的主要顾客。

临期食品开始破圈

生于线下、长于线上,随着线上线下品牌店铺的增加,临期食品开始破圈,成为一部分年轻人心中的“网红店”。临期食品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豆瓣有小组,知乎有回复,B站还有UP主专门开箱测评。


于2020年9月17日成立的“我爱临期食品”豆瓣小组,已经聚集了3.4万临期商品爱好者,强黏性、高复购率是他们的一大特征。消费者们秉持着“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的理念,在小组里分享各个城市的临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临期食品购买攻略等。群里有“临期老手”分享了一套降低踩雷风险的“四不”原则:没见过的杂牌不买;不易保存的不买;自包装的不买;不马上吃的不买。

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商品,一边不少人为“薅”到了羊毛而狂喜,另一边,在年轻人中崛起的临期食品还被打造出一种类似“开盲盒”的惊喜感。浏览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临期食品会以福袋的形式销售,其中不少福袋月销上千份。

在B站上,一名UP主制作了一期开箱视频,主角是花500元买的20家不同店铺的临期零食大礼包,快递盒子在她的家中堆成了一座小山,她戏称为“菜鸟驿站”。截至发稿时,视频播放量已达114万次,获得6.8万个赞,弹幕2764条。

视频中,有9.9元购买的4盒百醇注心饼干,平时一盒售价8块的饼干,距离保质期还有5个月时购买,价格差不多便宜了一半。有28.8买的13样随机零食,里面居然还开出来了一个原价109元的防晒霜。在UP主一阵狂喜后突然发现,防晒霜到期就在这一两天了。再仔细看看零食,距离到期还有几个月,平均两块多一件零食,“还是血赚”!

当然,也有些让人难以接受的“踩雷”。20包mini薯片16.9元,“感觉就是花了个正常价格去买了个正常size的薯片”。9.9元购买的一整包“进口”饼干居然是盗版,而且还有一个月就要过期了,网络搜索发现这款盗版饼干原价就只要9.9元,UP主瞬间心酸:“原价卖给我要过期的食品,老板良心不会痛吗?”

虽然临期食品市场如火如荼,但有不少朋友心里也毛毛的:

真的可以放心吃吗?

其实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正规渠道售卖的临期食品没啥问题,大家可以按需选购。

因为保质期说白了就是商家对于食品品质的一种保证,保证这个期限内食品品质不出问题。

如果在这个期限内要是出了问题,商家是要担责的;但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吃出问题,商家就不用再承担责任了。

为什么食品保质期,有长有短?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最影响食物保质期的,是微生物。

特别是某些非常厉害的致病菌,比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肉毒梭菌等,如果它们大量繁殖的话,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

所以微生物的控制,直接影响着食物的保质期。

如果一款食品中,添加了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即防腐剂),或者采用了密封包装 + 彻底灭菌的工艺,那它的保质期就会很长;否则保质期就可能比较短。

所以为了不让大家吃出问题,食品厂家会对食品进行一些保质期测试,最后计算出食品的保质期。

由此,食物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两类:长保质期食物、短保质期食物。

而至于大家常问的,如果食品过了保质期,那还可以吃吗?

长保质期食物

过期时间不长,能吃吗?

长保质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它们是采用各种方式搞定了微生物,让微生物在保质期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也不会长起来。

这类食品的保质,通常是在食物的风味、口感、外观等等各方面,如果过期时间不长,还是能安全食用的。

因为超过保存期,它们主要也是风味、质地可能发生改变,没有新鲜的好吃了,但一般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超市中常见的长保质期食物有:

饼干、肉干、果干等干制食品

除新鲜饮料之外的大部分瓶装饮料

罐头食品

UHT 盒装牛奶(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常温酸奶

火腿肠等加工肉制品

酱料类食品

冷冻食品(这个比较特殊,因为仅在冷冻状态下才长保)

需要注意的是,冷冻食品是比较特殊的长保食物,需要更谨慎地对待。

因为只有全程保持冷冻,它们的保质期才能达到那么长。如果中间冷冻状态中断了一段时间,那食品安全风险就可能会骤增。

对于这些产品,我们需要多加小心。

短保质期食物

建议扔掉,不要吃了

超市中常见的短保质期食物有:

巴氏杀菌奶(鲜牛奶)

新鲜果汁

新鲜的面包、蛋糕

冷鲜肉

冷藏酸奶

生巧克力

……

短保质期食物,通常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一般在 30 天以内(面包等烘焙食品除外,因为冷藏会让淀粉老化)。

这类食物的保质期通常比较严格,当然——商家也可能会有意地减少一些时间,给自己留有余地。

但总的来说,只要过了保质期,它们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会增加,那就不要吃了。

这是因为短保质期食物中的微生物并没有被完全杀死,仍然可以生长,如果超过一定限度,食物就可能会腐坏了。

其实食物最好的结局,就是填饱我们的肚子。

购买临期食品,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相反,它还帮助缓解食品浪费的问题,提供给消费力不同的朋友更多的选择。重要的是要在正规商超、平台购买,别在小摊小贩上买。

吃下过期食品,也不是什么穷酸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合理评估它们的安全性,清醒地选择吃或不吃,依然体面。

选择食品是我们自己的权利,只要我们足够清醒地知道自己吃下的是什么。

来源:澎湃新闻、海报新闻、央视新闻、科普中国、天眼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