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支部丨普通外科医生“不普通”的情怀

2021-04-24 13: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19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丁明正 通讯员 张少强

一台紧急的结肠肿瘤病梗阻手术,结束时已经是半夜。连洗了两遍澡,也洗不掉身上那股肠内容物特有的味道,虽然没吃晚餐,可沉浸在那股味道中,丝毫没有食欲,披着夜色回家的路上,忍不住思绪万千......

我是张少强,一名从医近20年的普外科医生,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外科第三党支部书记。三尺手术台,就是我挥洒汗水的舞台。

在很多人眼中,“外科医生”是有光环的,医疗剧里的外科医生们风度翩翩、白衣胜雪、风流倜傥......而现实生活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常常自嘲为“掏粪”男孩,一听这名字你就知道这工作有多“酸爽”了。

“圈内”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段子:小明的妈妈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然长大了掏大粪,于是小明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当上普外科医生,成了一名职业“掏粪工”。只不过是场所由厕所转到了手术室,而我们就是许许多多的小明。

玩笑归玩笑,我们工作中从来都没含糊过,更没有退缩过。就说今天这个病人,已经半个月没有大便了,肚子胀的跟鼓似的,患者十分痛苦,我们决定连夜为他实施手术。大家都习惯了随叫随到的工作性质,很快,手术团队就集结完毕。打开腹腔后要先行肠减压术,把梗阻的粪便排出来,再进一步手术操作。

在狭小的手术室里,几个外科医生用手来掏粪,梗阻了半个月的宿便臭气熏天,既不能躲,又不能捂鼻子,整整三个小时,我们三个医生,两个护士,在奇臭无比的环境里完成了手术……

这其实是我们工作的日常,时间久了,感觉自己的嗅觉都发生异常了,经常在鼻尖萦绕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臭气。

回想从医这些年,最令人难忘的,大概就是2020年伊始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我所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根据区卫健局统一部署,主动担当,勇担使命,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作为支部书记,带头在科室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支部党员和群众也毫不犹豫地签名请战。

虽未亲临“前线”,我所在的胃肠外科在医院统一安排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逐步恢复各项工作,满足患者诊疗需求的同时,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依法防控措施,我带领支部党员群众对收治患者工作流程、患者管理、病房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造,严格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健康状况,就诊及住院区域每日进行规范消毒,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保障来诊患者的生命健康。

去年9月,国外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我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来了一位“特殊”患者:

男性,20岁,国籍希腊,8月19日从巴西乘船经董家口码头停靠休息(未下船),因腹痛4天、腹泻2天,于9月22日来我院就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患者住进隔离病房,做了核酸检测、抗体测定以及胸部CT检查。随行人员也在第一时间做了检查。

经过保守治疗,患者夜间仍感右下腹疼痛,胃肠外科决定实施手术。但由于患者途经国家较多且未出隔离期,所有操作诊疗都必须按照二级防护标准进行。

这位特殊的患者,对发热门诊乃至整个医院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一次珍贵的实战和历练,多科室联合做出了缜密的手术、消毒隔离处置计划和流程。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回到隔离病房,支部党员刘赫用流利的英语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护士在护目镜下娴熟地进行术后护理。脱下防护服,手术衣已被汗水浸透,擦擦汗水,我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全力以赴尽职尽责;面对疫情,我们义无反顾选择坚守。这是一份大爱,也是一种情怀。我们将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诠释新时代医者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