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调查| 航空货运“一仓难求”背后:后程发力的青岛如何抢得先机

2021-04-25 19:0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398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船”,恰如从天而降的“黑天鹅”,向全球贸易发出“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的警示,也为后疫情时代构筑更为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提供了契机。

放眼全球,航空货运是各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具有承运货物附加值高、快捷高效等特点。数据显示,航空货运量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货值却占到35%。

“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在航空货运这条赛道上起好步,对于已经跃升为国家“点名”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正在打造面向世界的东北亚航空枢纽的青岛来说,是一道必答题。

近日,由圆通航空执飞的青岛—东京全货机从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起飞,成功首航。这已经是一个多月来青岛机场密集开通的第三条全货机航线。与此同时,一季度青岛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5.62万吨,同比去年增长32%。

不可否认,相对于依托东北亚第一大港山东港口青岛港的传统海运优势,青岛空运的发展尚无法同日而语。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青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未来胶东国际机场启用或将成为破题关键。其所带来的运力、航时等空运承载提升空间,有望真正“带飞”青岛航空货运。

进出青岛机场国际货运站的物流车辆

一季度空运“满血复活” 青岛企业订单接到手软

3月份,400多米长的“长赐号”货轮意外卡在苏伊士运河中间,导致运河堵塞,6天后才被疏通,运河恢复通航。如今虽然距离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已经近一个月,但是堵船触发的”蝴蝶效应”远未结束。

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运公司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此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苏伊士运河堵船对海运行业影响很大,运河虽然已经重新开放了,船只可以通行,但也会导致突然之间有很多船只同时到达港口,造成港口的拥堵。由于港口通行不畅,想要及时把集装箱从港口运到中国或者亚洲其他需要的地方,变得很困难。

对于旭达国际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操作负责人董翼来说,目前最直观的感受是“箱子不好找了,运费飙涨。”虽然公司运作的主要是美洲海运航线,并不通行苏伊士运河这一亚欧间的重要运输通道,但堵船事件同样造成了持续的“连带伤害”。现实的情况是,船公司的船期被打乱,集装箱一箱难求,“以一个40尺的大柜为例,从青岛出港运往美国洛杉矶,目前已经被炒至9000美元,比正常市场行情时足足翻了十倍不止”。

海运一柜难求的当下,空运也空前火爆。20日,记者在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北侧的青岛机场国际货站看到,货站外的出港到货确认查验区内,工作人员使用叉车将刚刚从美国、加拿大等地运抵的到港货物依次装进等候在这里的物流车辆上。

正在等候装车的青岛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物流车驾驶员衣师傅告诉记者,自己主要负责国际货物出港后的地面转送,对于进港货物,他需要运送到一公里外的机场海关监管查验中心接受严格的检验检疫等安检工作,然后由在那里的同事“接棒”,根据收货地址继续接下来的货物运输和配送工作。

到港货物被装车送往海关接受检验

记者注意到,现场等待物流运送的货物可谓十分丰富,既有食品加工业使用的巧克力可可粉等,也有制造业使用的复合木板原料。货物体积方面,多以中型和零散的快递小件为主。其中,快件面单上显示的寄送地址分布在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衣师傅说,自己从事这行已经三年了,目前几乎每天都是四次往返于货站和约一公里外的流亭机场海关监管查验中心,“全负荷”运送到港货物,感觉运货量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衣师傅和同伴完成一批国际到港货物的装运后关闭货车箱门

跟衣师傅有相同感受的,还有青岛润亨丰创始人王玉磊,他的企业主要面向东北亚地区,负责为国内与日韩间的跨境电商提供空运、海运等货运服务。“我们跟山东航空合作的青岛-大阪全货机进港航班,目前每周七班,全部满仓。”

除了进港货物,从青岛出港的国际货运仓位更是持续火爆。山东青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翠君告诉记者,以去年10月份开通的青岛-比利时列日全货机定期航线为例,执飞机型为747-400,这是一种执行洲际货运任务的大型主力机,单程装载量为110吨,开通至今公司的订单可谓接到手软,所代理仓位一直供不应求,因为浙江义乌、深圳等地客户的需求旺盛,他们还特地在上海、深圳两地设置仓库,从而缩短客户运输集货成本。

青岛—比利时列日全货机在青岛机场进行货物装载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一季度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等三个指标中,货邮运输量增长势头迅猛,率先“复活”,以178.2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2%。

运力少运费贵 空运“痛点”待解

苏伊士运河事件对于国际贸易物流再分配的影响究竟几何,见仁见智。不过,如果单从货运性价比这一角度来看,业内人士经常会算这样一笔账,一般情况下,中欧海运约需40天,成本约3000美元/集装箱,受天气影响严重;中欧班列需要15天,成本约1万美元/集装箱,风雨无阻;中欧空运1天可达,成本约3万美元/集装箱,且单次载重量相较前两种受限。看完这笔帐,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发现,空运虽然高效便捷,但是成本痛点十分突出。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

“海运是国际贸易中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方式,苏伊士运河堵船只是一个偶发事件,应该不会影响客户的整体选择。”在此前堵塞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上,有开瑞国际物流(山东)股份有限公司的20多个集装箱。23日,通过船公司的查询系统,集装箱状态仍显示“在途”。也就是说,客人何时能够收货仍然未知。企业负责人黄春玲告诉记者,在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国际运输代理业务板块中,海运和空运一直是两种主要方式,但是从货运量看,海运是客户长期以来的主要选择方式,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即便近期运费大涨也要比航空货运低廉的多的运费成本,无疑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全球贸易扩张背景下,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霍尔木兹海峡等海上枢纽,且集装箱船的“体型”几乎翻了一番,加上疫情之下消费者网购需求骤增,多重因素之下,搁浅、“塞船”事故恐将越来越普遍。更何况,海运“大动脉”栓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批货船无法周转,本就“一箱难求”的集装箱将越发紧缺,海运费率进一步提高,而这些最终都将转嫁至消费端,长此以往,必定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循环发展。

痛点并非无解。最近,由圆通航空执飞的青岛—东京全货机正式开航,这是继今年3月3日天货航开通青岛-大阪全货机航线、3月4日圆通航空开通青岛-大阪全货机航线之后,在青岛机场开通的第三条由国内航空公司执飞的全货机航线,“再加上去年山东航空执飞的青岛至大阪‘客改货’航线,从青岛出港飞日本可选择的国内航司货机越来越多了。”这让王玉磊很是兴奋,因为在运费高昂的航空货运届,国内航司运费优势相对明显。“同样是青岛飞大阪,用山航的飞机,跟日本全日空比,运费成本可以下降一半,甚至更多。”

工作人员在对青岛机场出港货物进行装车

更让王玉磊感到前景光明的是,疫情影响下线上消费日趋繁荣,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不仅国人热衷海淘,一些国产小家电、健身器材等也成为风靡日韩的“爆款”,这些形成了航空货运的强大流量支持。“比如小米一些小家电新品发布后,空运就会有明显增量。”王玉磊说,从目前日韩线的日常操作经验来看,出口量加大,运费降低,即使返航空机都划算。

线路增多、成本降低,带来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山东发日本,无论青岛还是烟威,海运一般要两天到,而空运可以夕发朝至,所以现在去日本的电商件大多都走空运。”

不过,除了运输成本,空运发展还有一个短板,那就是运力。“现在空运不愁没有货,愁的是抢运力。”彭翠君说,因为疫情民航客机停飞,传统的客机腹仓载货量锐减,此后随着国家出台“客改货”等各类激励政策,各地货机航线增加,情况有所缓解,但是相对于货量增速,仍然很是紧张。

为了能够让货物如期出港,彭翠君告诉记者,业内有个说法叫must go,意思就是在仓位难以满足所有货物需求的情况下,大家排队竞价,出价高者就能先走。疫情前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但现在已经是司空见惯,“可以说,不到起飞的一刻都不能确定最终运价。”

这样的现状,也在倒逼企业寻求解决方案创新。“比如以前山东地区集运的货物,如果青岛没有国际货运航线,主要会就近分流至北京、郑州的机场输出,今年则完全打破了区域概念,为了能如期发货,最远的时候,我们把客户的货用卡车从上海拉上,高速路上跑四五天到新疆出港。”

1.2万亿级“城市队”竞逐空运赛道 青岛如何突围

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增强国际航空货运运力,鼓励扩大全货机规模。

根据近日公布的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20年国内货邮吞吐量在20万吨以上的共有14个机场,较2019年减少两个,吞吐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近80%。历经疫情考验,这些“顶流机场”无疑担负着国家航空货运未来发展的希望。

其中,上海浦东机场以368.6万吨的货邮吞吐量,位居国内机场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广州白云(175.9万吨)、深圳宝安(139.8万吨)、北京首都(121万吨)等三个“百万吨级”机场,再之后是杭州萧山(80.2万吨)、郑州新郑(63.9万吨52万吨)、成都双流(61.8万吨)。青岛流亭机场以20.6万吨居全国第14位,虽然位次较前一年未变,但是货量下降19.3%。

在国内航空货运“前排城市”中,与青岛在经济总量上同属1.2万亿“组别”的郑州和长沙,表现颇为抢眼。

先说郑州,2020年,在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之后,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突破60万吨,同比增长22.5%,达63.9万吨,货运量累计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居第1位,货运规模步入全国六强,比2019年上升一位。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31家,开通货运航线51条,货机通航城市63个,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

而疫情期间的逆势增长,也给了郑州更大的信心和野心。4月19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领导小组印发《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继续北京、成都等城市进入“双机场”时代后,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计划“适时启动郑州第二机场规划选址”。

对比郑州,青岛在航空货运上的差距非常明显。据了解,目前青岛机场共有4条国际全货机航线,2条国内全货机航线,货运航线辐射能力和通达能力滞后,与青岛的城市地位不匹配。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城市是长沙,在2020年航空货运排名中,长沙黄花机场以19.2万吨的货邮吞吐量排名第15位。

虽然在排名上位列青岛之后,但是跟郑州一样,长沙同样实现了疫情期间货邮吞吐量的逆势增长,达到9.3%。此外,其货邮吞吐量排名也称得上火箭式上升,“十三五”期间接连前进6个位次。另据报道,目前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已经启动,未来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

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面对同组对手竞相出击,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新发展格局中,有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双节点”价值的青岛没有理由不在航空货运上有所作为。

事实上,航空货运的“青岛打法”正在密集出招。今年1月,中国民航局公布了全国首批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试点项目,由青岛机场集团实施、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参与申报建设的提升机场货运设施项目——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一期成功获批,成为全省首个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项目。

这个试点意义非凡,不仅在于全国共有2个超级货站试点项目,另外一个由上海机场集团负责实施,更在于可以有效提升航空物流与产业园区的资源互动。据介绍,项目建成后,过去需要在机场完成的跨境电商国际段空运货物复重、安检、通关等装机前全部操作可前置到货站完成,大大提高机场跨境电商货物运输组织效率,真正实现“区港联动”。通过流程优化,空运物流地面转运时效可提高50%以上,物流成本下降30%左右。超级货站还将充分发挥枢纽作用,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把青岛机场与韩国仁川机场、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大阪机场等世界级航空货运枢纽链接起来,打造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东北亚海陆空集疏运中心。

助力青岛航运起飞的另一个“杀手锏”是胶东国际机场。航空公司是提升机场运力能级的关键,胶东国际机场启动建设以来,以青岛流亭为运营基地的东航、山航和青岛航快速行动,完成了在新机场的战略布局。

目前,东航青岛基地、青岛航空基地、山航青岛基地等大楼主体及装修均已完工,达到入驻条件,计划与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时同步投入使用。其中,2019年12月,山航货运站率先竣工。作为山航最重要的货运基地,山航货运站投产后将大幅度提升货邮处理能力。未来几年,山航货运站保障和处理山航、国航及国航系航空公司的货邮进出港业务量的能力将会达到10-15万吨,为实现业务量的持续倍增奠定保障基础。

“胶东国际机场启用后,我们肯定要加飞韩国,可能还要加一班东京。”2021年是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之年,随着3月初完成验收,时刻关注着新机场动态的王玉磊已经迫不及待,“要把货留在青岛出港,带动本地的产业链不断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运力和航时,而这些配置只有在新机场才可能完成。”

根据规划,到2025年,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后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47等民航运输最大机型,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保障需求。航空客货运产业将成为支撑国家级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核心引擎。

行业观察  

抓住跨境电商物流风口 传统货代忙转型

近年来,涌动着“四新”经济基因的跨境电商成为包括青岛在内的全国各地创业热土,同时也是不少传统外贸企业寻求从B端到C端转型的新尝试。从青岛海关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青岛跨境电商2020年进出口54.2亿元。尽管总额不大,但是增长速度非常迅速,达到688%。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与航空货运呈现正相关。以青岛-比利时列日全货航为例,出港主要以高价值跨境电商货、服装和饰品为主,进口主要以电商货、机器设备为主。而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2020年全区跨境电商单量突破1亿单、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达到1.39亿单、1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2%、62.01%。

青岛机场国际货站内,等待运往比利时列日的电商货物

青岛—比利时列日在青岛机场等待出港

也正因为如此,不同于传统面向B端的普货贸易,面向C端的跨境电商货运物流需求更为复杂。对于做惯了“中间商”角色的货代企业而言,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传统货代,应该抓住时机,向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转型。”有着11年航空货运代理从业经历的毕磊,最近正准备南下深圳“取经”,希望通过学习那里专门服务跨境电商的物流企业全新运营模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他看来,如今虽然货代行业因为国内生产力的率先恢复,国际物流订单状况良好。但是长远来看,靠代理船公司、航空公司仓位,赚取运费差价的经营模式缺少技术含量和创新,行业护城河并不稳固。“青岛跨境电商企业越来越多,集中提供仓储、分拣、包装、贴标、装箱、发货、国内报关、国外清关、尾程派送等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物流公司已经成为‘稀缺品’。”毕磊说,这也将是他和团队转型的方向。

青岛也在《青岛市交通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明确提出,做大航空物流。申建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邮政快件、冷链、跨境电商等航空运输。鼓励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深度融合,探索航空货运发展新模式。开展进出境全货机境内续驶段混载业务,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业务。2020-2022年,加强与联邦快递、全日空、顺丰、邮政等国内外航空货运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其在青岛设立基地或转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