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小酱豆做出大产业!即墨酱豆工艺的传播者——赵成香

2021-04-28 14:0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484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爱科

乡村产业振兴,即墨区大信街道的赵成香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深耕农业大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力量为产品赋能,多年以来,赵成香夫妇二人带领身边的农民,把一粒粒看似平常的黄豆,凭着古老相传的酱豆制作技艺,做成了一个大的健康产业。

赵成香夫妇

酱豆制作 传承家族的家风和门风

四月的农村到处春意盎然、绿意浓浓。位于即墨区大信街道、青岛草场屯粮蔬种植合作社的赵成香大姐,正在精心挑选着即将播种用的大豆种子。

提起赵成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在她的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她不仅仅是孝敬公婆的好儿媳,上过人民网的大葱姐,更是一位地地道道即墨酱豆的传承者、传播者。

小时候,每到冬天,赵成香的奶奶和娘就煮酱豆分给左邻右舍和亲戚吃,大家吃酱豆的那种喜悦和幸福感,至今让赵成香久久难以忘怀。  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赵成香,加上老人的指点,她早早地就学会了煮酱豆。

奶奶和娘去世后,赵成香的亲戚和朋友们每年冬天还要酱豆吃,她毅然决然的接过了煮酱豆的这份家族传承,并用心地传播下去。

孝敬公婆 母亲留给自己的传家宝

在做好酱豆产业的同时,赵成香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孝顺儿媳。

2007年,无儿无女的大娘,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撇下了瘫痪在床的大爹,侄子辈商量着想把老人送到敬老院时,赵成香的妈妈找到了她,并郑重其事的告诉她:“大香,你大爹无儿无女,你们不养谁养?尊老爱幼是我们老赵家的家风,咱家老辈少辈都是积德行善的人,早村里先来了咕噜(因)子(即墨方言焗缸、焗盆的)、染匠(染布的)、要饭的。看他们可怜,我都收留她们,给他们口饭吃。更何况这是你们的亲大爹,是自己家的亲人,你们更应该养着他,别让村里人笑话你们”。

赵成香听了母亲的意见,和丈夫杨启显商量后,把瘫痪的大爹接到了自己家里。这一住就是8年,直到2015年去世。期间,8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照顾一个生活不能力自理的人。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家风、母亲的教导,支撑她熬了下来。

牢记嘱托 一粒黄豆煮出健康产业

赵成香虽然没有上几年学,但她时刻牢记父亲小时候给她说过的一句话:“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她和丈夫多年来一直深耕于农业大地。并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坚守种植大米、小米、大豆、水果萝卜、大葱等健康农产品。2019年12月她和她种植的大葱还上了人民网,朋友们和乡亲们亲切的称呼她为大葱姐。

公司生产的酱豆产品

多次参加展会的她和丈夫杨启显,深知农业要想发展,光有好的农产品不行,必须还要在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于是她们夫妇和朋友一起,与青岛农业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合作,共同把酱豆制作技艺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传承下去。并且把酱豆作为发酵食品,可以帮助肠胃消化吸收、可排除体内多余胆固醇、分解体内脂肪酸,还可以提高记忆力、护肝美容、延缓衰老等明显作用宣传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份美食,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健康食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酱豆制作不仅仅是赵成香家族家风的传承、中国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点和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