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成企业已数字化转型,3成使用AI……你的公司“数字化”了吗?

2021-05-22 18: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359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近两年,“数字化”逐渐取代“信息化”,成为产业经济中的实践和大众热议的话题。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6次提及“数字化”,明确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产业数字化,需要依靠企业来实现,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将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迅速,《2020年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报告》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份额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为13.31%,较2018年上升了2.23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十年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GDP增量将达到13.88万亿元。

当下,数字化也渗透到了招聘、管理、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实现企业效能进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进一步赋能于人才,职场人纷纷加速技能迭代,并为应对人机协同的未来工作模式提升数字技术能力。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1人力资本管理趋势报告》,重点探讨数字化趋势对企业人才管理、人才技能重塑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挑战。

报告显示,企业数字化进程加速,35.6%企业已进行数字化转型,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3成使用AI;数字化技术贯穿人力资源管理全周期,45%企业采用可视化面试,HR效能得到释放;人才在数字化浪潮中乘风增值,半数职场人提高数字技能适应数字化潮流;3成职场人表示数字化延长工作时间,模糊工作与生活边界……

35.6%企业已进行数字化转型,3成使用AI

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经从部分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更广泛行业与企业共同的“必选项”。智联招聘2020年8月调研数据显示,27.4%职场人所在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今年4月的调研发现,渗透率进一步扩张至35.6%。其中,在营销/运营/人力/财务/等某个或多个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占比为26.5%,9.1%受访者表示企业总体数字化转型已经初具规模。此外,还有19.7%正在做数字化转型准备,整体企业数字化进程呈现向好形势。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阶数字化工具扮演重要角色。具体来看,29.7%职场人表示日常工作中有使用到AI机器人等技术,其中,4.4%经常使用,1.9%大规模使用。

从不同规模企业看,万人以上大型企业与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领先数字化转型,已有转型动作的占比分别为62.4%、50.6%,与小型企业(20-499人)、微型企业(20人以内)拉开明显差距。

中大型企业的资产与业务规模更大、组织架构复杂、并可能涉及多个区域和产业,伴随着海量数据积累,中大型企业对构建多端输出能力、提升管理与协同效率等方面具有较为迫切的需求。此外,更为充沛的资金支持与市场试水机会,也成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天然优势。

相比之下,由于盈利见效周期长、自身实力薄弱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起点滞后。但我们也能看到市场中的中小企业在借助第三方数字化工具、软件、平台进行有益探索。作为我国经济构成中的重要主体,小微企业在未来也有更强的数字化转型势能。

数字化技术与工具能够有效赋能组织管理、业务运转、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利好。智联招聘调研发现,尚未有数字化转型意识的企业中,经营水平位于行业中上游的仅有2成,这一占比与企业数字化进度成正比,在数字化转型进行中的企业中占比33.5%,在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占比达42.8%。

45%企业采用可视化面试,大大释放HR效能

近年来,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应用在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远程办公、线上协同的模式更加速了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渗透。人力资源管理的“选、用、育、留“等各环节,以大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力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底层支撑,且各种新形态产品层出不穷。智联招聘今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远程视频面试、可视化招聘”达到45%,39.3%选择“使用大数据、AI技术筛选简历”,还有12.3%表示企业有使用机器人面试。29.1%企业采用智能员工管理系统。此外,数字化工具在企业教育培训中有很好落地,16.6%使用AR/VR技术开展学习培训,15.5%采用AI技术智能匹配培训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环为人才招聘,而数字化技术大大提升招聘的匹配效率。通过人力资源平台寻找及筛选人才已是企业招聘的主流方式。在传统招聘中,求职者与企业匹配背后包含许多非客观、非标准化的因素,信息不对称与信用不流通的问题显著。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的使命是将双边信息尽可能标准化与结构化,让难以衡量的抽象价值转化为可衡量的具体数据。

在招聘环节应用中,数字化技术高度渗透的领域以简历数据解析为首。企业依靠招聘平台所搭建的庞大标签体系,从自身人才招聘需求出发,结合人才画像数据、行为数据、简历信息的标签进行匹配。这意味着每一个企业对人才的判断不再仅限于刻板的单一维度筛选,而是通过多维标签体系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评估,保障需求能够被更加精准地满足。

面试环节的数字化应用也成大势所趋,5G技术加持下,视频面试快速从“新物种”成为企业缩短人才选拔路径的有效手段。结合直播风口的直播面试顺势而生,帮助企业用人方与求职者快速找到彼此。企业端,45%的企业采用可视化面试,求职者端,对可视化产品使用已有较高普及程度,2021年春季调研数据显示,47.6%的职场人都进行过视频面试,35.1%的白领表示查看过企业视频介绍,还有14.3%尝试过直播面试这一最新求职形态。

在可视化面试基础之上,智能面试则可结合视频分析、语音语义分析、情绪分析、测量评估等数字技术,聚焦岗位核心素质,智能分析面试过程,构建人才画像,让面试初筛更科学与便捷。尤其是对于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来说,智能化的人才选拔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有所裨益。

过半企业采用ERP系统,数字化手段实现人力资源敏捷管理

数字化工具优还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形成有机整体,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系统无缝集成,使人力资源体系更加灵活地服务于整体企业战略目标。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ERP/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数字化能力构建基石,使用率达53.5%,在各项数字技术中占比最高。ERP等基础信息化软件对于数字化转型初期的企业而言,可打通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价值链、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等多个环节,功能与普适性得以满足日常经营的绝大部分需要,因而获得企业的投入与更新。

除ERP外,SaaS/共享云平台则以28.5%排在其后。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连续多年呈高速增长态势。作为企业“上云”入口,SaaS(软件即服务)是全球云计算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在我国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市场规模增速达到92.2%。在人力资源管理中,HR SaaS为企业打通员工的人事、薪酬、培训、绩效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精准把控,在产品能力上越来越匹配日益复杂、灵活的企业管理市场需求。

企业提升人才造血能力,数字化培训促企业化身成长型平台

在人才红利持续开发、外部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仅仅靠引进外部人才的方式弥补人才缺口远远不够,企业逐渐意识到,员工的持续学习与发展对商业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在战略中着重人才培养,进而反哺人才梯队,强化组织力。智联招聘最佳雇主评选研究表示,人力资源部门2020年的工作重点中,“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以53%的占比排在第二位。同时,2020年度最佳雇主的员工培训率达到80.2%,培训支出占比为2.3%,均高于一般企业。

数字化技术可以让企业培训管理不断提效。随着AI、AR/V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演进,培训技术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了员工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过程体验和学习结果分析,并实现“千人千面”,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速度,赋能于组织建设。

在精准、高效的特点下,数字化培训也成为企业首选。某世界500强企业全资子公司,就将数字化培训方式与线下传统培训相结合,解决了集团培训的分散难题。2020年因疫情原因,约 900 名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面临着辐射地域分散、员工体量巨大、时间节奏紧张等难题。因此在培训项目中,该企业依托智联招聘平台,采用了“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模式,使整体培训不再局限于单一场景。通过线下分散学习、线上统一调度的方式,企业成功在短时期培训近千人新员工,并快速提高员工主动意识与职业技能。

近6成职场人肯定AI积极作用,创造性劳动者受益更大

调研数据显示,58.7%的职场人肯定了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34.8%表示人工智能对自身工作并无影响,16.8%表示AI促使工作效率提高,还有7.1%认为技术反而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性质工作与技术的关系完全不同,重复性强的劳动力被取代的风险更高,而对个人思维与创造能力应用更多的工作将借助AI实现更大价值。从数据来看,常规性/重复性体力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已被AI等技术代替的比例最高,达到19.8%,其次是常规性/重复性脑力工作(16.3%);常规且重复性强的工作从业者由于AI等技术而产生了换工作想法的占比也相对更高。

从事于非常规、非重复性类工作,即灵活性与创造性更强工作的职场人,对AI等技术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则多持否定态度,超过三分之一表示技术对目前工作没有影响。此外,22.8%非常规性/非重复性分析类工作者与20.2%非常规性/非重复性沟通类工作者认为AI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超过1成的非常规性/非重复性沟通人才表示技术为自身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积极应对,半数职场人提高数字技能适应数字化潮流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为了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46.1%的职场人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数字化技能,还有45.1%积极了解掌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40.6%则阅读相关书籍,致力转变数字化思维,保持对新技术及其带来变革的包容(24.7%)排在其后。此外,职场人在实践中学习,18.6%已在工作中使用数字化技术,17.4%更是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者。

从职场人的级别来看,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数字化技能”,以及“了解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的占比均过半,且高于基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职级越高,对技术变革的包容度越高,也更倾向直接参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

3成职场人表示数字化延长工作时间,模糊工作与生活边界

职场人对数字技术的积极影响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远程办公有利于工作和生活平衡”与“节约了面对面沟通成本”占比均在6成左右。另一方面,生产工具与社交、娱乐工具大面积重叠,让工作、生活失去分界,本该提升效率的数字化工具反而会有可能束缚自身。27.5%的职场人认为,数字技术模糊了工作生活边界,延长工时;网络数据安全风险、缺乏工作氛围、增加压力也成为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在工作与生活便边界越发模糊的环境下,随之而来则是职场人工作强度加剧的问题。在尚未有数字化转型意识的企业中,12.1%职场人表示从不加班,高于企业有数字化转型动作的人才。然而,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白领选择“几乎每天”、“一周数次”的占比分别为15%、16.7%,工作量最为饱和。

人机交互与融合是未来必然方向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矛盾,即数字技术与工具解放人力的同时,也让劳动力缺失了对自我的掌控感,甚至一些职场人开始产生“算法统治人类”的悲观情绪。这种矛盾并非否定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的客观事实,而效率所衍生出的压力,需要企业在“数字化+传统”、“人类+机器”方面共同进行有机融合,并加强富有人文关怀与尊重的企业文化。让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留足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而非竭泽而渔让“内卷化加班”取代了人们学习和创新的时间。正如苹果CEO蒂姆.库克在2017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使“科技富有人性”,数字化职场也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实现人才工作和发展效率的优化。

为减少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负面冲击,54.8%的职场人认为应鼓励发展AI的人机协作模式,占比最高,48.6%希望开展AI等数字化技能培训。职场人也认同,机器并非完全取代人类劳动力,而是作为数字化工具辅助人类。据数字经济论坛预测,来自自动化的就业会出现增长,一些岗位消失,也会有更多新增就业岗位,这说明机器人将在劳动力大军中与人类协同工作,人与技术的关系会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