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月15家高企上市 青岛加速打造“蓝色药库”

2021-06-25 07:43 青岛晚报阅读 (63202) 扫描到手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资料照片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在古镇口融合区扬帆起航。资料照片

6月24日下午,青岛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发布会召开。会议回顾了青岛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做法与成效,并对未来青岛科技发展做了规划。

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就发展目标来看,青岛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无论科技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在向着世界一流城市看齐。行走在“青春之岛”,能感受到这片碧海蓝天之美,共圆创新发展之梦。

科学技术发展顶层设计

青岛被放在重要位置

建国后,党对科学技术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把青岛放在重要位置。1949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前身 “农林部中央水产试验所”由上海迁至刚刚解放的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落地青岛,一大批海洋科研工作者从五湖四海来到青岛,为祖国海洋科研事业和青岛科教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一举奠定青岛作为国家海洋科学城的地位。

如今,青岛已拥有全国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机构和近30%的涉海院士。青岛的海洋科技资源非常丰富,这也得益于从建国以后国家就有意识地在青岛布局海洋科研机构。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鼓励以袁仲雪同志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下海”创业,培育了青岛软控等一批科技企业。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青岛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关于创新型城市,按照科技部的序列,目前全国应该有72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青岛是其中之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平台建成投入运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整建制落户,都证明了青岛对科技的重视。其中,中科院所当中有两个整建制所在我市,一个是中科院海洋所,一个是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0个月推动15家高企上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的科技创新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高”。

第一,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市高水平科技供给不断提升,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86.6亿元,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青岛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第二,高端创新平台不断扩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再次刷新下潜世界纪录;第三,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396家,占全省30%,较2012年增长了7倍;第四,我市高能效创新创业生态也在不断优化,比如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已深入对接子基金超200支,立项子基金40支、规模超200亿元。

在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方面,首先我市突出关键技术攻关,成立半岛科创联盟,依托柠檬豆市场化平台运作,协同胶东五市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4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0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产业技术攻关。

其次我市时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推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爆发式成长,20个月时间成功推动15家高企上市(过会)。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2020年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较上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396家,占全省30%。

此外,我市在激发人才创新以及科技管理改革两个方面也十分突出。针对科技资金“撒芝麻盐”问题,50万元以下160个项目全部砍掉,将资金集中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设立会商专项,对遴选的战略重点项目叠加市区两级政策支持。试点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交给项目承担单位。

未来坚持科技引领

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一座城市对科技的态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发布会上,市科技局表示,下一步,将紧盯国家重大战略,紧盯“十四五”规划布局,紧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推动海洋信息领域科研资源产业化,积极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落实好研发后补助、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精准培训、对接订单和资金等措施,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依托高科技头部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完善产业配套,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实施科技人才支撑行动,出台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选拔管理办法,市级项目资助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支持,畅通创投风投基金与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对接渠道,推动人才项目与产业精准结合。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进“提名制”改革,提高企业项目获奖比例,围绕重点领域探索设立专业奖项。

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行动,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广“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实施基金招商,以股权投资方式招引项目。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加快推动新技术与本地优势产业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落地,引领青岛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薛飞

“蓝色药库”建设进入快车道

青岛市作为“蓝色药库”的发起者,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海洋药物企业集群的完整链条。截至目前,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两个出自青岛管华诗院士团队,分别是藻酸双酯钠、甘露特钠胶囊。

在政府投资下,遴选了20余个青岛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优势项目投入开发,项目参与单位覆盖了全市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有力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启动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成果转化明显。我市联合研发的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GV-971”国内获批有条件上市,该药填补了17年来抗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无新药上市的空白;第二个成果是重点新药项目-免疫抗肿瘤海洋糖类药物注射用BG136顺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临床受理。该药一旦获得国家新药批准上市,将是我国第6个上市海洋药物和首个海洋抗肿瘤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