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 | 18年陪伴 撑起脑瘫孩子读书梦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署名除外)
十八年前,1岁7个月的儿子被查出脑瘫,肢体僵硬,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捆住了手脚,刘淑莲和刘军夫妇带着小金泉从此走上康复治疗的道路。为了让孩子像健全孩子一样接受教育,母亲刘淑莲从小学陪读到高中,父亲刘军负责接送,包下家务。“有家才有幸福娃”,刘金泉不仅仅拥有一个乐观坚强的“小家”,更拥有爱的“大家”。十八年来,刘淑莲和刘军夫妇在周围人的帮助下,一同为刘金泉撑起爱的一片天。
一家三口合影
“走后门”进学校
5点50多分,天已经亮了。刘淑莲的丈夫刘军起床开始忙活早饭,刘淑莲轻轻拍了拍儿子刘金泉,金泉醒了,刘淑莲将衣服递到金泉身边,金泉慢慢地穿上衣服。裤子不方便提上的地方,母亲刘淑莲都会上前帮把手,随后将金泉的胳膊架在自己身上,刘淑莲用力托起儿子的身体,搀扶着金泉去卫生间洗漱。洗脸刷牙这个动作,夫妇俩人帮金泉训练了将近两年。
没过一会,饭味飘香,爆锅面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小屋里,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内,一家三口居住的房子并不大,只有20平方米,客厅兼卧室,是申请的公租房。刘金泉的父亲刘军收拾地井井有条,就连充电器的电源线都一根一根缠好,整齐地挂在小柜子里。
吃完早饭,收拾好书包,刘军将金泉架上轮椅,将轮椅从家门抬到走廊上,他们住在19楼,直接将轮椅推到电梯里就可以。为了避开早上上学上班的用电梯高峰,给邻居们节省电梯空间,一家三口都会选择早出门。刘军将轮椅推到车边,先把儿子抱上车,再把轮椅折叠好放入后备箱,金泉望着车窗外,陷入无限遐思。这是他每天最喜欢的时刻,看着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他们身上也一定有着各自的故事。
同学们推刘金泉进教学楼
不到7点,刘金泉的同班同学李东昊早已经打开后门,在门口等待刘金泉。不一会,车到达了青岛工贸职业学校门口,与其他同学进校路线不同的是,刘金泉进的是学校“后门”。由于从前门走要走一段台阶,为了让刘金泉进校更方便,学校特意为刘金泉一个人开了“后门”,并且把刘金泉所在的班级安排教室安排在一楼,不经过台阶,这样轮椅推起来比较方便,“陪读妈妈”刘淑莲也不用经常搬动刘金泉。
这样的陪读日子,风雨无误,刘军和刘淑莲坚持了近10年。因为早产缺氧,在刘金泉1岁7个月大的时候,被查出患有脑瘫,存在运动缺陷,医生告诉刘淑莲,“孩子这辈子都只能躺着”。一瞬间,晴天霹雳,刘淑莲和丈夫带孩子看遍青岛的各大医院,面对同一个诊断结果,回到家后的刘淑莲和丈夫刘军并不相信,屋内格外安静,一下午谁都没有说话。到了晚上丈夫刘军做了决定,不管结果如何,都一起带着孩子做康复。从此以后,刘淑莲做了全职妈妈,刘军在园林公司上班,虽然不能像同龄孩子那样又蹦又跳,但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刘金泉揣着站起来的梦想。
刘淑莲来到教室陪刘金泉复习
2011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刘淑莲跟丈夫说想送孩子去学校读书,刘军义无反顾地支持了妻子的想法,去特殊学校还是去正常的公立学校,这让刘淑莲犯了难。刘淑莲渴望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思考,经过了青岛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帮助,青岛市永宁路小学接纳了他们,刘金泉被送进了青岛市永宁路小学。第一天进学校,刘淑莲心中充满了忐忑,她在教室窗外坐了整整一个上午,观察着儿子在教室的表现,看到儿子举手想回答问题,她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立马给丈夫打了电话。
刘淑莲帮刘金泉做的笔记
2012年9月,刘淑莲和丈夫在带着孩子到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他们,只要给孩子做三次矫正手术,就可以通过辅助器械站起来行走。从那以后,刘淑莲夫妇梦想儿子站起来的想法更强烈了,每天上午到校上课,下午做康复训练,现在刘金泉可以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并且能够拿笔写字,敲击键盘,自己吃饭。
放学后接刘金泉回家
曾被当成“人贩子”
刘淑莲从不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失望的表情,每天都是对孩子满满的期待,刘军将孩子的这些记录完整地保存在一本册子中,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孩子快乐的童年,也记录下这个家庭乐观坚强的缩影。
“今天这是偷懒了,没用上力气”。刘淑莲拍拍了刘金泉的小腿,示意儿子再加把劲,拉伸肌肉,按住腿部,让刘金泉自己上抬身体。只有用力肌肉才能得到锻炼,所以必须用力,不一会,刘淑莲的额头冒出了汗,找来一块湿毛巾搭在脖子上。刘金泉看到这番情景,没有说话,用力咬牙喊了几声,使出全身力气上抬身体,一通忙活下来,刘金泉看到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刘淑莲为刘金泉穿好腿部辅助器械,尝试让刘金泉站起来。丈夫刘军在家里是长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2017年刘军因突发心梗导致住院治疗,因此单位给与照顾让其在家休养,加上由于刘淑莲婆婆身体不好,刘军每天都要去照顾老母亲。
刘淑莲帮儿子做康复
“起初,我抱着孩子早上坐305路公交车去做康复,车上的人很多,孩子做康复太疼太累,一坐公交车出门他就知道要去做康复了,便害怕一直哭闹,怎么也哄不好。周围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感觉孩子认生不跟我,有人提出来我是不是人贩子,那真是心里有苦难说”。刘淑莲说到这里几度哽咽,迫于无奈,她从包里掏出来康复鞋、康复记录本对大家讲出了实情,立马有乘客给她让座。从那以后,如果有陌生乘客再质疑,公交车司机都会替她说明情况。
“每次坐不住,一下子就倒了,我跟孩子爸爸就相信孩子总能坐住的,我们就一次次地带他做康复,一次次练习”。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我们每个人不一定全部记得,而刘淑莲清楚地记得儿子的每一个第一次,3岁倚着东西能够独自坐起来,10岁凭借康复鞋能够站起来,从学校捧回第一张奖状,第一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第一次在台上主持……
刘金泉帮妈妈包饺子(受访者供图)
“反反复复,一天也不停,即便是洗不干净也锻炼着让他洗。”刘淑莲望着刘金泉自己吃水果的样子,回忆起过往。就拿简单的洗脸刷牙这个动作来讲,刘淑莲和刘军为孩子训练了两年多。一开始,刘金泉的手握不住牙刷,总是容易掉,刘淑莲就用手托着刘金泉的胳膊,借助外在力量,刘金泉可以多一点力量握住牙刷,经常一托就是十多分钟,刘淑莲自己的胳膊都会酸疼。晚上睡觉前,他们给刘金泉端来水盆,让孩子自己手洗袜子、内裤等小衣物,会当面认可刘金泉有进步,这给了刘金泉很大的动力。尽管有些时候,孩子洗的并不干净,刘淑莲会偷偷端到卫生间再洗一次。刘淑莲的脸上常带笑容,可表面看似无坚不摧的人,背后未必没有心酸。
刘金泉和每天送他的同学们合影
“陪读妈妈”多了助手
“阿姨,交给我们了,您快去忙吧”。刘金泉的同桌解植赢从刘淑莲手中接过轮椅,刘淑莲把刘金泉架到座位上,解植赢帮刘金泉放好书包,拿出来课本。解植赢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去年开学的时候,也是他主动提出来要跟刘金泉做同桌。几位同学在老师们的安排下,特意成立了班级互助小组,经常一起照顾刘金泉,推他去上厕所。由于刘金泉写字并不是很快,解植赢也会经常帮他记笔记。学校的学生老师基本上都能认得刘淑莲,隔着老远,就会有学生喊刘淑莲阿姨好,性格直爽,为人热情真诚的刘淑莲,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哪位同学可以?谁能够尝试一下是否可以背诵”,许文新老师是刘金泉的班主任,也是语文任课老师,看到刘金泉举手,许老师鼓励刘金泉大胆尝试一下,刘金泉很熟练地背诵出了《琵琶行》,这让许老师很意外。她知道,课上的简单学习是很难一下子能够背诵的,这说明刘金泉课下做了大量功夫,最起码提前预习做得很充分。
班主任许老师给刘金泉答疑
最初接到刘金泉来自己班级的通知后,许老师有些担心,担心孩子会跟周围人学生的相处产生隔阂,特别担心其他学生对他“敬而远之”。让她意外的是,班里的学生跟刘金泉相处的很愉快,特别是班级互助小组,课上陪同刘金泉一起进行问题讨论,课后推着刘金泉一起在校园里晒太阳散步,聊到游戏等一些男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几个人说得合不拢嘴。
刘金泉学习绘画(受访者供图)
将刘金泉安顿好之后,刘淑莲悄悄地关上教室的门,顺着走廊,扶着台阶上的扶手走到学校会议室。由于常年搬动刘金泉,刘淑莲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上台阶的时候总是要扶着扶手弯下身慢一点走路。进屋后,刘淑莲继续整理先前没有整理完的档案资料,这已经成了她的工作。现在刘淑莲并不是每节课都会陪伴刘金泉上课,为了便于记笔记,一些复杂的课程,她会坐在教室里跟随旁听,帮助刘金泉快速记笔记,课上听不懂的,刘淑莲都会记下来。无论是哪一科目内容,回到家做作业或者是复习的时候,再遇到便拿出手机通过微信联系任课老师们答疑,只要老师们看到微信,会及时答复给刘淑莲。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一些便于理解的课程,刘淑莲便离开教室不在身边陪读,学校为此给刘淑莲特意安排了一份工作,让其帮助整理会议室等轻快工作,还让这个家庭多了一份收入。
伴随着上午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响起,半天的在校学习结束了,刘金泉甚至有些不舍。
刘金泉参与班级学习小组讨论
为了便于节省下午做康复的时间,学校为刘淑莲和刘金泉提供了免费午餐,刘淑莲可以在职工餐厅用餐,刘金泉是跟同学们一起吃饭。每天中午,同桌解植赢都会帮刘金泉把餐具提前取出来冲洗好放到刘金泉手中,去餐厅领饭的同学将全班同学的饭一起抬到教室,然后专门把刘金泉的盒饭给他单独送到桌子上,帮他打开。刘金泉也经常会跟同桌讨论今天的饭菜味道如何,爸爸都是在家怎么做的这道菜,望着刘金泉和其他孩子们在教室吃饭很香的模样,刘淑莲站在门口不忍心打扰。
吃完饭后,同桌解植赢来到刘金泉身边,将刘金泉的餐具收到箱子中,把他桌子上的油渍擦拭干净,然后去推来刘金泉的轮椅。刘金泉的同学李东昊一看时间,跑到传达室找门卫拿学校后门钥匙,刘淑莲来到教室,将刘金泉抱到轮椅上,其余几个同学推着刘金泉从教室出来,晒着太阳,推到学校后门。李东昊将后门打开,刘金泉的父亲刘军早已经等在门口,接娘俩去做康复,刘军从孩子们手中接过轮椅,刘金泉跟同学们挥手说再见。
刘金泉学习快板(受访者供图)
轮椅上的志愿者
好与坏,喜与悲,是生命的馈赠,也是生活的考验。刘金泉现在不仅可以主持朗诵、打快板、还能画画、摄影修图……
“周六的主持稿已经都背过了,我给你展示一遍吧。”刘金泉拍了拍妈妈肩膀,刘淑莲端坐在一旁,成为他最忠实的观众。起初,刘淑莲让孩子学习播音主持只是为了锻炼他的性格,没想到刘金泉学习得很认真,发音练习、主持串词等,每次课后练习都不落下。现在,刘金泉已经通过了播音主持5级考试,刘金泉经常跟父母开玩笑,要成为一名坐在轮椅上的优秀主持人。
数学老师给刘金泉讲解习题
十多年下来,虽然只在学校上半天课,下午做康复,但刘淑莲夫妇俩人把刘金泉的其他时间规划安排的很合理。每个周六,刘淑莲会陪刘金泉去上主持课,天气好的情况下到公园去晒太阳。
“那天我从手机上看到那个家庭确实不容易,就感觉感同身受,微信里只有75块3,找到对应的选项,捐了50块钱”。刘淑莲告诉儿子,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是爱心不分大小。从那以后,刘淑莲一家三口成为了公益志愿者,刘淑莲经常推着刘金泉参加爱心天使义工服务活动,尽管是坐在轮椅上,但是“爱”已经在刘金泉心里萌芽。“从小到大,我受到了很多叔叔阿姨们的帮助”。刘金泉翻看着自己和同学们做公益时候的照片,从青岛永宁路小学,到青岛沧口学校再到现在的青岛工贸职业学校,他一直是照片里笑得最开心的那个少年。
刘金泉在父母陪同下参加献爱心活动(受访者供图)
“最让我难忘的,应该是我们一家三口去北京那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升旗仪式”。说到这里,刘金泉的声调明显提高了,2018年的时候,刘金泉和父亲刘军用视频和照片记录下了一家三口的生活日常。刘金泉为此自学了PS、PR等软件,将视频和照片一起提报,去参加《我的家教故事》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去北京参加研学的机会,这给刘金泉的性格养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刘金泉和同学们一起去做志愿者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这是余华的《活着》书里写的,我很欣赏。”刘金泉经常跟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李沧区科技大赛一等奖、李沧区“自强之星“连年获得校三好学生……刘金泉的各种获奖奖状证书都被父亲刘军整理在一本收纳册中,说起这些荣誉感,刘金泉摆摆手,不觉得什么,他最喜欢的是去年获得的“山东省最美家庭” 这个奖杯,这个奖杯“浓缩”了这个三口之家十八年的故事。
刘金泉一家获得的荣誉
希望陪儿读完大学
“今天晚上要吃饺子,我也要包”。刘金泉一开始,刘淑莲很纳闷,为什么儿子突然要吃饺子,丈夫刘军听完笑了,原来是刘淑莲的生日。刘军下午去买了肉做馅料,因为手部运动并不灵活,刘金泉亲手捏的饺子,形状并不规则,为了包住饺子馅不外露,捏完之后还需要刘淑莲再次“返工”。包好后刘军端去下锅煮饺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没有鲜花,没有礼物,刘金泉给妈妈唱了一首歌,他唱得很起劲,笑容无忧无虑……刘淑莲觉得这顿饺子格外香,刘淑莲乐观坚强,智慧知性,刘军有耐心又贴心,这对普通夫妇用不懈地努力培养了坚韧勇敢,懂得感恩的男孩。
刘军收拾好的家庭一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饭后,刘金泉熟练地背诵出课文,刘淑莲对照着课本检查刘金泉的翻译情况。其实,刘淑莲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很多内容都要借助手机查询,再在课本上做好备注,跟着儿子,又做了十多年的学生。不管学到什么时候,只要孩子愿意学习,他们就会一直陪伴下去,现在刘淑莲夫妇有一个梦想,不管前方如何,一步步跨过去,希望还能陪着刘金泉读完大学。
随后刘军打开电视,一家人开始看新闻,遇到什么事情,各自也会分享自己的观点。三口家也经常在一起下棋,做手工来锻炼刘金泉的手部协调,慢慢地,将训练当作一种游戏。在他们坐的沙发后面,刘淑莲养了一棵绿萝,长势很好,为了让家里多一点绿色,刘军经常把藤曼固定在墙上,摆成一棵大树的造型,让整个白墙充满生机。因为绿色,是生命不息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