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医心为民|市南区人民医院汤晓南:28年护理路,永不撤退的“前线护士”

2021-07-01 11:23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41269)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6月30日讯  “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南丁格尔许下的誓言,是汤晓南护理28年始终坚守的人生观。所以她患上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混合性感染,自己与死神较量一个月,尚未完全康复的她又穿上白大褂出现在了岗位上;面对护理工作中最繁重、最脏、最累、难度最大的患者,她永远第一个接触;新冠肺炎隔离点任务刚结束她马上背上行囊奔赴贵州扶贫……。周而复始的工作、永不停止的“战场”,汤晓南精神饱满地冲刺在前线:“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护士,胸前的党徽和头上的护士帽,是我永远的力量。”

不惧死神 不撤退的“前线护士”

阳光的笑容、风风火火的脚步是汤晓南留给大家的第一形象。“她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汤晓南笑了,精神是打败疾病最大的动力。

每天治疗各种疾病的她,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躺在了病床上。2017年8月份,她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疾病,为了不影响科室工作,她选择不住院口服药物治疗。终于有一天,工作中突发不适,由于科室工作紧张、护理人员有限,没有时间休息,她拒绝了同事们善意的劝阻,一直坚持着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回到家后昏倒在床上。入院检查发现高烧40℃,因药物反应罹患“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混合性感染,同时白细胞总数急剧下降趋近于零,生命受到极大威胁。这是一次与死神的最近较量,一个月时间终于稳定了病情,可就在各项检查还没有恢复正常指标、仍旧需要服药观察的情况下,同事们发现早晨交班的时候她又站到了护士长的位置上,交接病人、安排排班、领用被服……

每谈到此,她只是指指胸前的党徽,笑一笑说:“咱的精神比药物管用”。这是一份延续百年并一直延续下去的力量源泉,它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每个人心里。2003年,汤晓南光荣地成为它的一员。戴上党徽的那一刻,她不断激励自己砥砺前行,成为院内第一批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骨干、院内第一个考取PICC注册证书、参与组建三个新科室、当选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外科委员、全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委员、青岛市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10年度青岛市“工人先锋先进个人”、2017年青岛市“三八红旗手”、2018年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个成绩和荣誉见证了她的决心和努力。

扛下苦与累 赢得生命重生

如果说,党徽是她的力量之源。头上的护士帽就是她的责任和毕生奉献。当成为白衣天使的那一刻,南丁格尔之言便沁入心扉:“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于是,她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护理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扛下护士长重担。从1999年开始,她陆续成为市南区人民医院外科、内科、中医外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尤其是担任医院重点学科“中医外科”护士长期间,收治的病人主要是瘫痪卧床、大小便失禁、患有压疮或糖尿病足坏疽的病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护理工作中任务最繁重、最脏、最累、难度最大的工作

但每当患者进入病房,她总是第一个接触病人,悉心护理、清创换药、配合肢体锻炼,使患者逐渐康复出院。

有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昏迷的孤残聋哑患者,市政城管部门把她送到了所在的科室病房,当时病人已处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全身脏臭不堪,她立刻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将病人安置妥当,又和同事一起为她清洗身体,换洗衣服,因病人没有亲属,也没有经济能力请陪护,她和同事承诺:“我们会24小时看护病人,尽全力让病情康复!”由于病人是聋哑人,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她便让全科护士细心观察病人的表情,以便把护理工作做到细上加细,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细心护理下,病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并且逐渐能够生活自理。每当她来到病人床前,病人总是眼含热泪,用聋哑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类似的情景就是她工作的常态。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带头承担起科室的脏活、累活,不但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也为患者家属减轻了负担,为医院赢得良好声誉。

言传身教 护理路上的指引者

护士长,是一个科室的“护理家长”,不仅要做好自己,更重要的是带领好团队,培养出更年轻专科的护士。汤晓南是一位合格的指引者。

她不仅在思想上勤于与年轻同事沟通,解决她们的思想问题,更多的是在业务方面,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坚持参加业余学习,参加专科培训、撰写论文书刊、了解新技术、新业务,并把它运用到工作当中。

作为全院护理技术能手的她,总是手把手地把护理技能技巧传授给年轻的护士,组织护士们参加科室或医院举办的培训班,创造机会,分期分批选送年轻护士到大医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临床操作能力。

学历高、心气足、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面对这样的年轻护士,汤晓南言传身教,让她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可贵。这是一份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事业,这里不容许有任何闪失,你要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要多付出些、深入些,要多练基本功,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促进理论学习,强化专科护理水平。在她的指导督促下,她的团队获得了年度院内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一等奖。

抗疫支医 永不撤退的“前线护士”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汤晓南主动请缨,承担起医院组建观察隔离病房的重要任务。3月份,青岛被列为全国12个第一入境点之一。她又担负起境外返京人员分流至青岛的医学观察隔离点医务组组长的重任,来自6个不同国家的116名隔离人员聚集到一起,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不同的生活习惯,这对集中隔离点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如何通畅沟通?汤晓南让自己的女儿变成志愿者,让她每天通过电话和隔离者沟通,再将具体情况翻译成汉语告诉自己,解决了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这116名隔离者因为疫情不得不暂时停留在这里,汤晓南明白他们所承受的压力:生活的不习惯、文化上的差异、心理上的紧张,导致每天都会有不同情况出现,有人不会用中国的体温计,有人有基础病,有人患有抑郁症,还有不少人因为上火紧张牙疼、肚子疼,甚至小朋友起湿疹……,整整14天,汤晓南坚守防控第一线,每天24小时值班,从来没有回过家。

当隔离期满,116名隔离者平安撤离。虽然隔着口罩和隔离服,虽然不知道彼此的模样,但临行前,他们在微信群里留下的感谢的话、在房间里悄悄写下的感谢信、以及用矿泉水瓶摆出大大的爱心,面对每个人在走出隔离点门前那深深一躬,汤晓南至今难忘:“逆行的人并非生而强大,只是炙热的心中有着深深的责任。” 

时不我待,击鼓催征!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时刻。刚完成隔离点医务保障任务,5月24日,汤晓南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局及医院的号召,又背上远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扶贫支医的行囊,两千多公里外,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对口支医帮扶工作。在那里,她承担当地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培训、临床工作指导等任务。短短三个月,她协助护士长修订工作制度3个;优化护理工作流程5项;参与临床工作指导检查20余次;进行理论培训,参加人员134人次;走进大山里为88名老百姓进行义诊等。

28年护理路,她带着共产党员的风骨和白衣天使的温度,用双层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科学管理,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如果一条生命,因为我的付出而获得重生,那么多承受一点苦痛根本算不了什么。”平凡的工作,一颗永不改变的初心:患者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