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个个红色遗迹见证光辉历史,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过往峥嵘岁月,穿越时空仍然激励我们前行。建党百年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胶东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半岛网推出“奋斗百...
红色印记丨一把镰刀 一段壮烈的故事——解文卿烈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党徽上,镰刀,象征着农民;锤子,象征着工人。
在青岛市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红色足迹:青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中,有一件革命文物触动人心:一把镰刀,一位革命烈士的遗物。它的主人是胶东“刘胡兰”解文卿。这位18岁的姑娘,用鲜血染红了党旗。她留下来的镰刀在青岛市博物馆安放了45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它再次出现在了展厅,供游客参观,是一种提醒,更是对先烈无限的崇敬。
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青岛市博物馆、莱西解文卿烈士纪念馆,以及目击解文卿烈士牺牲的老村支书解佐福,听他们讲述解文卿英勇无畏的革命事迹。
一把镰刀 一个凄苦的童年
青岛市博物馆一楼展厅,玻璃柜内,弯弯的镰刀,历经沧桑。曾经持镰刀在田间劳作的,是胶东“刘胡兰”式的人物解文卿。青岛市博物馆展览部张孝民给半岛全媒体记者提供了镰刀的“身份证”信息:长21厘米,宽10厘米,重0.19千克,1976年4月17日移交给青岛市博物馆。
在备考信息上,简略地记载了解文卿的事迹:解文卿烈士是莱西县义谭店人,解同志对工作极其负责任,送公粮,动员参军,接送伤员,拥军,样样跑在前头,又被选为妇救会长。1947年2月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她劳动时使用的镰刀,1947年逃亡地主解增仁回到义谭店,同一伙地主分子密谋杀害村干部,夺取政权,在这紧急关头,解同志冒雨到胶东军区报告,带领我军飞扑敌人,迅速平息了暴乱,镇压了这伙匪徒。1947年秋,解文卿同志被地主还乡团残害。
不到200字的内容,还原了一位女共产党员短暂却不凡的人生。
解文卿的童年,是苦涩的。
解文卿的乳名叫玲子,1929年出生在莱西县马仁区义谭店村(今莱西市水集街道义谭店村),幼年生活困苦。1938年,解文卿的父亲被逼在水沟头(今水集街道)为日本侵略军修碉堡时,惨遭毒打,含恨死去。两年后,她的母亲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11岁的解文卿挑起了家庭重担,与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解文卿白天领着弟弟上山挖野菜、拾草,晚上坐在月光下纺线、织布。瘦弱的身体,苦苦撑着这个贫寒交迫的家。青岛市博物馆里的这把镰刀,是她当时劳作的印记。
为了生存,解文卿起早贪黑,却换不来隔夜粮。年幼的弟弟经常央求姐姐,给他吃的,给他穿的。他又饥又冷,解文卿何尝不是,奶奶又何尝不是?弟弟的哭喊声,让解文卿的心都碎了,她流着泪把弟弟抱在怀里,放在腿上,一边哄弟弟睡觉,一边吃力地摇动纺线车。长姐如母,可这个姐姐也只有11岁啊!
更令这个残缺的家庭难以忍受的是,一些富家子弟经常欺负他们,解文成在《忆文卿姐姐》(1981年10月)中提到,“地主、富农的子女,见了俺俩,不是扭耳朵、拽头发,就是嗤鼻涕、摔泥块。他们叫我‘小花子’,喊姐姐‘傻嫚子’,说俺俩是天生一对傻瓜”。姐弟俩就是在遭受欺凌、挨饿受冻的岁月里,苦撑着熬日子。
终于,1945年8月22日,莱西解放。1946年12月,县、区干部驻义谭店村,小小的解家也迎来了八路军。生活在黑暗中的解文卿终于看到了曙光。她如饥似渴,常常与干部们交流,尤其是县妇救会长战彬,常常组织妇女上识字班,讲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故事,教唱革命歌曲。
战大姐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经常到解文卿家走访,不是嘘寒问暖,就是给解文卿讲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她还经常对解家姐弟说:“穷人受苦受难,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地主剥削的。穷人要翻身求解放,就要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干革命。”
解文卿的眼睛里闪出久违的光芒。一颗红色的种子,种进了解文卿的心田,而那缕耀眼的阳光,促使种子萌芽生长。
什么花开放朝太阳?
什么人热爱共产党?
葵花开放朝太阳,
老百姓拥护共产党。
战大姐教给他们唱的歌曲,成为解文卿向阳前行的动力,她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
一朵向阳花 勇敢傲立在枝头
“解文卿以前很内向,不怎么爱说话,因为生活太苦了。莱西解放后,战大姐等人的出现,改变了解文卿,她找到了光明,觉得日子有了奔头,所以变得开朗了不少。”曾亲眼目睹解文卿牺牲的83岁的老村支书解佐福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
在解文卿烈士纪念馆里,一个鲜红的“支前模范”锦旗,显得耀眼夺目。
来自共产党人的关怀,让解文卿童年的阴霾一扫而光,她如向阳的葵花,恣意绽放。
那个内向的小女孩,正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勇敢的女战士。
她第一个报名为工作队走访当向导、传递通知,配合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水集街道宣传统战委员曹福艳告诉记者:“举办妇女识字班时,解文卿第一个参加,并挨门挨户去做动员工作,一个人说服了18个青年妇女参加了学习。组织青妇队时,她又是第一个报名,成了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好助手,因为工作积极主动,她被大家推选为青妇队长”。解文卿说:“上级培养我,大伙相信我,我就坚决干!”这时,她才只有16岁。
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向解放区猖狂进攻。前方打仗,后方支援,解文卿一心扑在支前工作上。“她领头成立代耕队、拥军组,帮助烈军属料理家务,搞好生产;青年参军她给新战士披红戴花,牵马执鞭,一直欢送到部队;村里经常进驻部队,她协助部队号房子、打地铺、借炊具、洗衣服;前方要军鞋,她飞针走线,日夜忙个不停,别人做一双,她能做两双,缺少布料,她献出家里仅有的布;前方要粮食,她带领青妇队员推磨轧碾,通宵达旦,亲自把面粉、小米送上前线”,解文成常听姐姐说:“我们不能在前方流血,可以在后方流汗,只要前方需要的,我们就要尽力办。”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解文卿还得为家人的生计奔波。尽管如此,前线上,仍能看到她奔波的身影。她抬担架,转运伤病员,瘦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解放高密城的战役中,她带领青妇队员,组成女子担架队,连夜转运伤员。在解放平度、掖县的战役中,她们冒着倾盆大雨,往返数十里路程,连续三次接送。她肩头被压破了皮,鞋被泥粘掉了,石子磨得脚直流血,却没有叫苦一声。一路上,她怕雨水感染了亲人的伤口,就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伤员身上,感动得伤员流下了热泪。解放军在水集构筑工事,她就往阵地送木板。
每一帧画面,都书写着一个小女孩的坚定和毅力。
由于支前工作成绩突出,她受到胶东军区表彰,获“支前模范”称号,在马仁区评功会上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为国立功”的奖状。
一名党员 不卑不亢斗恶霸
利落的短发,坚毅的眼神,解文卿烈士纪念馆,分别陈列着解文卿的铜像和浮雕。不同的作品,同一个主角,同样的眼神,一个不满18岁的姑娘,从一个贫困的孤儿,成长为一名英勇的革命战士。
1947年2月17日,对解文卿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她把它视为自己的生日,因为在这一天,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文成回忆说:这天,姐姐平日严肃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怎么也掩不住她喜悦的心情。我好奇地问她:“姐姐,今个为什么这么高兴?”姐姐回答说:“今天姐姐过生日。”过生日?她哪是今天的生日啊!后来我才知道,这天姐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是个党员了。我们这对从小失去了双亲,受尽人间苦难的孤儿,突然有了“爹娘”,怎能不说是姐姐的生日啊!
入党不久,解文卿就挑起了村妇救会长的重担,迎来了新的斗争。
山东解放区开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后,解文卿一马当先,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在斗争会上,她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主持斗争大会,带头控拆地主恶霸的罪行。
曹福艳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解文卿闹革命,求解放,一心为群众谋利益,从没想到她自己,“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和财物,她没为自己多留一分地、一厘钱、一寸布。她年幼的弟弟见别人都有分到了新衣服,自己还穿着破裤子,就哭着找姐姐想要条新的。解文卿耐心地教育弟弟说:‘你当了儿童团,应该懂事了。姐姐是干部,要先想到群众嘛!’干部、群众都夸奖她说:解文卿同志土改打头阵,分胜利果实可一直在后头,从不为自己打算”。
土改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全村群众,却激怒了地主恶霸。“潜逃到青岛的地主富农和特务分子偷跑回村,和村里的地富分子、反革命分子以及地痞流氓相勾结,阴谋策划暴乱”。
1947年7月23日,一个深夜,乌云翻滚,大雨滂沱,洙水河漫出了堤岸,村前村后沟满壕平,街上的水齐腰深。二三十名暴徒里应外合,抢走农救会的现金和账簿,还“把党支部书记抓进村公所,逼迫他交公章和他们刚刚翻身分到的财产。支部书记拒不答应,暴徒们便把他打倒在地,用几条绳子缠住手脚,死拖硬拉地往洙河走”,解文成说,恰巧,解文卿在去找青妇队长站岗的路上,发现了敌人的暴行,“在万分紧急的关头,姐姐忽然想到村南头小学驻有我胶东军区运输二大队的战士,便急速朝小学奔去。一路上,姐姐淌过湍急的水流,冲过泥泞的沟坎,跌倒了爬起来,一口气赶到部队驻地,说明了情况。部队立即派出武装人员,跟着姐姐去营救党支部书记”。解文卿的机智勇敢,救下了村干部。
然而,恶徒对解文卿更是恨之入骨。
一棵柏树 见证一位烈士的不屈
青砖小瓦,红窗墨门,前堂后室,8间平房,旧址原来是解家家庙。如今,两座石碑立于堂前:解文卿烈士就义处。门楣上,“解文卿烈士纪念馆”刻于木板上,迈步而入,可以看到解文卿的生平事迹。
院中柏树上,流过解文卿的鲜血,18岁的姑娘,被地主还乡团捆绑在树上,活活烧死。宁静的院落,诉说着血泪往事。
1947年秋天,那些流亡在青岛的地主、恶霸拼凑了还乡团,尾随着国民党军队回乡倒算,形式日趋恶化。大家都担心解文卿的安全,劝她赶快转移。她感到土改的胜利果实尚未完全分下去,善后工作还没做完,就坚定地说:“越是紧张的时候,党和群众越需要我们。我是共产党员,不能轻易离开岗位。”敌人离村只有10多公里了,她才到亲戚家躲避。
随后,还乡团解家晋、解振汉、解保国窜回义谭店村,进行反攻倒算,屠杀革命干群。几天的时间里,活埋了8名干部、党员和群众(本村4人,外村的4人)。土匪头子解保国,逼迫群众交出解文卿,如不交出,满门抄斩,全村杀绝。解文卿为了不连累百姓,毅然回村,主动落入还乡团的魔掌。
开始,敌人企图用“金钱”等诱惑解文卿主动交代党的秘密,还放她回家让她好好想想。解文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阴谋,是让她跟党组织联系,跟踪她。解文卿不上当,“姐姐回到家里,从容地坐下,一边‘嗖嗖’地纳着鞋底,一边自言自语道:‘我绝不上这个钩。一个共产党员,要站稳立场,保守秘密,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暴露同志。’”敌人见计谋没得逞,气急败坏,第二天一大早,在解文卿一碗高粱粥没喝几口时,就抓走了她。就在解家家庙里,敌人拿着刺槐棍子,对她劈头盖脸地打,问道:“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你的同伙在哪里?”解文卿毅然决然说:“这你知道!我们共产党员不怕死,休想从我这里得到半点消息!”
曹福艳说,敌人不相信一个柔弱的女子能扛得住如此酷刑,于是,用绳子绑住她的头发吊到梁上,又在她的脖子上挂上了几十斤的石头,在她的脚下点燃了一堆麦秧,甚至,扒光她的衣服,将铁丝生生穿过了她的身体,解文卿一次一次昏死过去,残暴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用冷水将她泼醒。解文卿直到奄奄一息也没喊一声痛,没落一滴泪,没暴露一个同志……敌人见她始终紧咬牙关,彻底打消了从她身上获取情报的念头,就在家庙院中的柏树上,将她活活烧死。
这个18岁的姑娘,被后人誉为刘胡兰式的英雄。
1979年,“解文卿烈士就义处”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被定为青岛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纪念解文卿烈士,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事迹,“就义处”被修缮为解文卿烈士纪念馆,几经改造,2016年8月又重新装修,成为莱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红色文化大院”承担起“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重任。
曹福艳说,纪念馆还将继续提档升级,“一是进一步充实文物,二是把文化大院纳入解文卿故居党性教育基地,利用现有场地开设党性教育讲堂,邀请老党员、历史见证人讲述烈士英雄事迹”。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解文卿,尽管年过八旬,解佐福仍会不时地亲临馆内讲解,解文卿就义时,他尚且年幼,眼睁睁看着同村的大姐姐被烧死,这一幕,永远地刻在他的心里。解佐福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如今,解文卿烈士的事迹,已经走出纪念馆,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当中。
即便在市区,在青岛市博物馆一楼展厅,我们也可以看到解文卿烈士的踪迹。青岛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里,解文卿就义处赫然在列;玻璃展柜里,一把镰刀,向游客展示着解文卿凄苦的童年。解文卿用不屈和鲜血,把党旗上的镰刀“擦拭”得更加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