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一片 风华百年丨91岁老党员姜荣明:战争年代的机要人员,烽烟背后的无名英雄

2021-07-08 21:0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7443)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如果战争失利,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逃生、自杀,而是先烧掉密码,机要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党忠诚。”拥有74年党龄的老党员姜荣明,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忠诚”。

姜荣明,德州禹城市伦镇西街人,七八岁起就放哨;12岁到了解放区;17岁进入建国学院入了党,成了班里唯一配枪的学员;解放战争年代,他是神秘的机要人员、炮火硝烟背后的无名英雄……91岁的他,铭记的是对党的忠诚,坚信共产党的路子是正确的。

在建国学院入党,班里唯一配枪学员

姜荣明的人生轨迹,和他的大哥密不可分。

“我大哥是1934年的老红军,是地下党员。”姜荣明记得,自己七八岁的时候,镇上5天一个集,每逢赶集人多的时候,镇周围的党员都来找自己大哥。每到这种时候,姜荣明就会被安排去门口看一看、烧烧水,放个哨儿。“我那时小,很多事儿不知道,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1942年,姜荣明12岁的时候,被大哥送到德州齐禹县(现分属于德州齐河县和德州禹城市)文教科,在那里工作了半年左右。

“那时候太小了,晚上行军跟不上。”姜荣明说,那时的县政府不像现在有固定地址,今天在这里,明天跑那儿去。“政府觉得我太小了,就把我送到了解放区的学校。”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参军,姜荣明所有的供给、吃饭、生活各种费用都是政府负担。

1947年6月4日,17岁的姜荣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是在冀鲁豫建国学院那里入的党,当时入党不公开,是地下党。”姜荣明回忆说,建国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干部,学院不在一个村里,分好几个班级,分散在各个村,上课也是在广场上。

因为当时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很厉害,姜荣明虽然是学生,但也发了枪。“年纪又小,个子不高,发给我的是短枪,小马枪。”姜荣明说,班里就自己有枪,因为自己是党员,有什么事儿,对学校有保护作用。

姜荣明与自己的孙子沟通聊天。

机要工作,所有私信都要公开

1947年对于姜荣明是特别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不仅入了党,还参了军。

“1947年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形势非常紧张。”正在建国学院的姜荣明被军队挑了去,当时挑人的是冀鲁豫军区。“我是党员,又有点儿文化,一切听组织的。”姜荣明在冀鲁豫军区穿上了军装,住了不到半个月,然后就到了晋冀鲁豫大军区,刘邓大军二野司令部,到那里进行了机要培训,从此开始做机要工作。

“我的工作性质,不是上前线冲锋陷阵的,都是在各级司令部工作。”从刘邓大军二野司令部,到豫西军区司令部,到河南军区司令部,再到北京海军司令部,姜荣明的机要工作,一直做到上个世纪50年代。

机要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保密性。姜荣明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制度规定:想出门,必须两个人同时;要是家里来信、朋友来信,或者你要写信出去,都要私信公开,都在桌子上放着,同事领导看完了才能发。

“我们的办公地点,一般人都不能接近,主要的领导首长才能到机要室去,对外严格保密。”姜荣明的工作,别人想接近他的工作地点不容易,他想出趟门,也是不容易。

在河南剿匪时,姜荣明有一次被派出去执行任务,上面派了一个排的兵保护他,就怕他被敌人逮着了。

他去镇上赶个集,买点儿牙膏、肥皂,也都要有人跟着。

姜荣明老人日常喜欢阅读报纸。

对党忠诚,密码比生命更重要

姜荣明虽然没有冲锋在前线,但战争年代,密码战线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

“在河南,我们进军伏牛山之后,秘钥被西安国民党破译了。”姜荣明说,秘钥被破译的后果非常严重,当时军区下了命令,整个伏牛山地区,所有电台停止,信息全部靠战士来送。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战争有时是失利的,如果是失利了,机要人员首先不是逃生、自杀,而是要先把你的密码销掉。

“我们每人配发了小瓶汽油、火柴,先烧密码,烧完密码才能考虑撤退之类的。”姜荣明谈到机要工作,说得最多的就是忠诚,对党忠诚。

“首长的作战意图,都是经过这些人出去的,下面的报告请示,也是经过这些人上送的。”姜荣明说机要人员责任重大,首长行军时都带着这些人在身旁,对这些人要求就是对党必须忠诚。

姜荣明提到,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有一个总结,说国民党当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机要人员不忠诚,“因为我们俘虏他们之后,他们很快就把密码交了出来,对破译他们的密码帮助很大。”

“我的经历里,没有轰轰烈烈参加战斗的经历,工作又保密,跟外边也不接触。”姜荣明感慨,在部队里面,没有机要人员立功,工作都是做在少人看到的地方。这应该就是大家说的无名英雄吧。

姜荣明与自己的孙子沟通聊天。

一路走来,坚信共产党的道路是正确的

91岁的姜荣明,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儿孙孝顺。战争年代从事机要工作的他,是从李沧法院离休的,91岁的老人说起话来思路严谨、条理清晰。

在解放区长大的姜荣明,一路走来,坚信共产党的道路是正确的。

12岁就到解放区的姜荣明,见识过当时农村的贫困,听人说过共产党的好。但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识,还是在建国学院入党后。

在建国学院,除了上课之外,姜荣明还参加一些实际工作,搞土改,搞减租减息。“参加一些这种工作,所以看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到党的政策,看到减租减息和土改之后农村的情况。”姜荣明说,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受到农村面貌改观,农民精神、思想改观很大,当时农民干劲很大,热情很高,生产下力气。

“因为过去没地,现在有地了,过去没有牲口,现在分到了牲口,过去没有房子,现在分到了房子。”那时,姜荣明就感觉共产党的政策非常正确,符合民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自己今后革命坚定了思想基础。

谈到现在国家的建设情况,姜荣明更是用“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

“现在的农村,我也去过,和过去的精神面貌不一样了,建筑、居住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共产党领导大家致富走小康,这个路子是完全是正确的。”姜荣明说,作为一个老党员讲,自己现在非常高兴,国家强大,自己的生活也很好,感谢党对老同志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