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发布“跨国公司在中国”研究报告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信心不减

2021-07-16 06: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123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白菊 刘丹阳 石冰冰

7月15日晚,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上,由山东省商务厅委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撰写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梳理跨国公司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以及新发展格局为跨国公司成长提供的新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峰会现场发布研究报告

亚洲成全球FDI主要流入地

报告显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新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引资地位逐步上升。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东升西降”“南起北落”态势更加明显。全球 FDI 整体呈现出发达经济体主导地位波动式下降、发展中经济体占比逐步走高、引资格局明显分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亚洲地区成为全球FDI主要流入地。近年来,亚洲吸收FDI规模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重从2016年的22.8%上升到2019年的33.7%,并在2020年超过50%。与此同时,欧洲和北美地区吸收FDI流量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重分别从2016年的37.1%和24.0%下降到2019年的23.7%和20.2%。

亚洲FDI流入量增长迅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空间大。亚洲人口多,消费市场大,对跨国公司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二是产业配套强。亚洲区域贸易联系和产业链合作紧密,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有利于跨国公司完善全球布局。三是要素供给足。亚洲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充足,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跨国公司投资。四是营商环境优。亚洲地区政治局势和社会治安总体较为稳定,各国招商引资力度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国公司投资。

此外,制造业与服务业吸收FDI并驾齐驱。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回归实体经济和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吸收FDI呈现并重发展趋势。

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分布高度集中。跨国并购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跨国并购资本流入量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的比 重基本都维持在70%以上。

发展中经济体是绿地投资的主要流入地。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经济体吸收绿地投资金额占全球绿地投资总额的比重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2.6%降至2019的53.7%,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但仍占全球绿地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

从跨国并购产业流向来看,2016~2019年,制造业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制药、化学品及化学制品、电子电器设备、食品饮料和烟草等行业,四大行业跨国并购 额合计占制造业跨国并购总额的比重持续超过70%。

在华跨国公司突破100万家

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跨国公司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优势,成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

跨国公司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呈现出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态势,在带动和支撑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公司不断向高技术产业集聚投资,契合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的总体方向。

首先,跨国公司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超三分之一制造业外商投资投向高技术制造业,超四分之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投向高技术服务业。

此外,是跨国公司是中国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同时,也较为注重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经费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19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金额从2301.5元人民币增长到2752.1亿元人民币。平均单个外商投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金额从436.2万元人民币增长到631.4万元人民币,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跨国公司在推动中国产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跨国公司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跨国公司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纽带,在中国实现良好发展的同时,对推动中国加入国际贸易循环、参与全球投资合作、促进国际技术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贸易循环方面,跨国公司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投资网络方面,跨国公司是参与全球投资合作的重要力量。截至2019年底,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就已经突破100万家,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490余家在华投资。

近年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逐步趋于平稳,但在全FDI中仍保持较高的比重,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引资国。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青睐有效推动了多领域的投资合作,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投资网络的重要力量。

中国成跨国公司营收动力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中国优势进一步凸显,营造出开放、稳定、高效的合作空间,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依托规模庞大、成长性强的内需市场,中国持续向世界释放需求红利,为跨国公司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一是市场规模优势显著,为跨国公司提供巨大需求空间。多国商业协会调查显示,市场优势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原因,为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效率,节约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从设立营销网络分支机构,到生产制造中心,再到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跨国公司持续在华深耕,与中国本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市场成长性优势突出,为跨国公司业绩增长提供重要保障。中国市场成长性强,并以全球领先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2019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11.51%,位居世界第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65%)9.86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营收增长的动力源,以部分跨国公司数据为例,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在华营业收入占全球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在部分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单一市场。随着中国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产业发展综合优势突出,具有产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高素质人才供给充足、基础设施较为健全等方面的优势,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创造广阔的产业合作空间。

近年来,中国创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现已超越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日渐缩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能力在全球131个经济体中,排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创新资源供给充分、创新应用空间广阔、创新政策支持充分,为跨国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创新合作空间。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跨国公司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全球供应链布局,找准在中国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通过深度参与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

强大的中国国内市场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新发展格 局的重要基础。在促进形成强大中国国内市场过程中,跨国公司要着力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畅通流通梗阻,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联通,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围绕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跨国公司要通过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领域合作,融入新发展格局。顺应中国推进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对外开放的趋势,跨国公司可以加大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投入,参与和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未来中国在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跨国公司应顺应中国绿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发挥在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担当中国绿色发展的支持者、贡献者。

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跨国公司要充分抓住中国推动区域开放和协调发展的机遇,优化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在助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自身快速发展。

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跨国公司应抓住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机遇,积极参与中国开放合作,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