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谈APP整治:适时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企业开展“回头看”

2021-07-16 16:58 国新网阅读 (48663) 扫描到手机

7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工信部谈APP整治:

适时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企业开展“回头看”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谈到APP整治时表示,在常态化监管的基础上,适时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企业开展“回头看”。

香港商报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手机里安装了很多的APP,对APP的管理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大家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请问近期工信部在APP管理、治理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 赵志国:

谢谢你的提问。工信部高度重视APP用户权益的保护。近年来,综合施策,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了相关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的整治行动。组织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四川、安徽、内蒙八个省(市、区)的通信管理局,开展了六批次集中抽检,检查了76万款APP,通报748款违规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对违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震慑。

二是强化关键责任链监管。建立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应用商店排名通报机制,督促应用商店加强自查清理,下架问题APP,开展新增APP上架审核。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APP数量为302万款,相比部里开展专项整治前的350万款APP下降了13%。通过数量调整和违规APP的下架处置,优化了APP质量,使合规APP能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应用商店APP抽检问题的发现率稳步下降。

三是开展APP弹窗骚扰用户问题的专项整治。集中对用户反映强烈的开屏弹窗信息难以关闭和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两类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这两个问题群众的反映比较集中,一个是关不掉,一个是误导用户跳转。据统计,二季度APP开屏弹窗信息投诉量环比下降50%;用户使用量排名前100的APP应用中,开屏信息难以关闭问题发现率由69%下降到1%。原来发现此类问题APP量比较大,现在越来越少,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问题的发现率由90%下降至12%。

四是大力提升技术检测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自动化检测能力、监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目前平台具备每个月检测量达到15万款的能力。年底前将检测覆盖达到180万款APP。

下一步,工信部把APP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劲头不松、节奏不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APP应用环境。

一是推动完善管理政策和行业标准。在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实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的暂行规定》,这个《规定》前一段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正在研究采纳。在此基础上,尽快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同时也组织制定完善相关行业检测标准,为APP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政策和标准保障。

二是组织开展服务感知提升行动。聚焦用户APP服务感知差、体验差的若干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服务感知提升行动,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改善APP服务质量。我们计划下半年启动“服务感知提升行动”,从用户服务感知的角度入手,提升治理力度和治理效果。

三是组织开展问题“回头看”。在常态化监管的基础上,适时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企业开展“回头看”,对反复出现违规调用通信录和用户地理位置权限等相关问题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确保整改过的问题“不反弹、不反复”。

工信部谈汽车芯片供应短缺:

支持替代应用,提升制造能力

对于如何应对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回应称,后续将远近结合、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对接,积极支持替代应用,提升制造能力,继续保持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有媒体问:5月以来,我国汽车产销呈现同比下降,一改前几个月“高歌猛进”的态势。对此工信部如何看待?这一下降是否和车辆芯片短缺等因素关联较大,对此工信部有何应对措施?另外对全年的汽车市场走势是否有相关预判?

对此,田玉龙表示,受芯片供应短缺以及排放标准升级切换期等影响,5、6月份汽车产销出现了一定的回落,6月份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94.3万辆和201.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了4.8%和5.3%,同比下降了16.5%和12.4%。

田玉龙称,为了积极应对汽车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工信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整车企业、芯片企业的力量,加强供需对接和工作协同,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推动提升汽车芯片的供给能力,应该说正在取得一定的效果。后续将远近结合、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对接,积极支持替代应用,提升制造能力,继续保持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田玉龙还提到,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受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国家明确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等影响,2021年我国汽车将保持稳中向好发展。

“我们的行业机构也分析了,全年汽车总产销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这个态势是总体向好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达到200万辆左右。”田玉龙指出,整体来看,汽车业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在不断显现,保持它的平稳快速发展也是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工信部: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打击哄抬价格等行为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的行为。

有媒体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PPI平均上涨5.1%,涨幅比第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请问工信部如何看待PPI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是否会有进一步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危机?

黄利斌介绍,受经济快速恢复和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高位震荡。上半年,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平均上涨5.1%,二季度PPI同比涨幅明显在扩大,对中下游行业和相关企业的成本形成了很大压力,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这里面,中小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对于原材料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消化。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相对来说更为突出。

对于上涨原因,黄利斌称,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因比较复杂。从总体上看,全球需求恢复快于供给,国内需求恢复快于国际,流动性释放快于实体经济恢复,价格上涨在相当程度上是供需错配、外部输入性影响和投机炒作等因素相互交织、叠加作用的结果。

黄利斌提到,从后期的走势看,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及本世纪初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超级周期”不同,本轮价格上涨更多的是短期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债务高企、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深层次矛盾决定了需求难以长期扩张,且供给明显收缩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所以说难以形成“超周期”。

他同时指出,下一步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支持上下游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供销配套协作,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要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