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湾畔守望600载 古老渔村等风再扬帆!即墨里栲栳村乡村振兴期待“私人订制”

2021-08-05 06:39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56823)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盛时盈港,商舶枢凑,店肆栉比”。栲栳岛位于青岛最东北端,是丁字湾出海口的门户,往日进出金口港各类船只如梭,这里的栲栳大船帮是由即墨里栲栳村和外栲栳村渔民带头兴起的。据栲栳村族谱记载,栲栳村明代立村,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捕鱼为业,明天启末期金口开埠,清初至乾隆年间港口日益繁荣。

7月、8月,记者三次探访里栲栳村,一处处古韵十足的院落,一条条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街,这样一处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村落,如今古风犹存。今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曾经繁荣昌盛的栲栳村又将如何延续往日繁华?

■美景

依山傍海,海滩荷塘

里栲栳村地理位置优越,村子依山而建,村里房屋错落有致顺着山坡向西延伸排开。村前荷塘一片碧色,荷花陆续绽放,蝉鸣蛙声奏响乡村里的旋律。

村前的荷塘历史悠久,2018年时,田横镇党委政府围绕“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把里栲栳村按照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标准进行建设。对村庄进村路、街巷、排水沟、广场等设施提升改造,重点对原有荷塘进行了清淤扩容、青石护坡,并建设湖心岛、玉带桥、木栈道等景观。塘中栽植荷花,周边组团绿化,形成了一处60亩的“清风荷韵”休闲公园。据村文书韩乃普介绍,村里的荷塘在青岛应该算面积最大的,每年“五一”到“十一”前来欣赏荷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里栲栳村北不足三公里处就有一个渔港码头,村南的十里细沙海滩自然条件优越,数千顷沙滩平滑、沙质细腻,主产贝类海货,是赶海休闲的好地方。里栲栳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王仕善介绍,里栲栳土地主要以山地、沙土地为主,其中沙土地所占面积比较大,这种地况非常适合种植大葱,如果能开展土地流转,大面积种植,经济效益应该不错。村后还有万亩养殖池,主要养殖海参、竹节虾、螃蟹,养殖池位置紧靠丁字湾,水质好,周边无企业、无污染,利用天然饲料喂养,养殖出的海货口感与野生的差不多。王仕善介绍,里栲栳的螃蟹味道鲜美,今年预计九月中旬公蟹就可以上市了,母蟹要等到10月1日以后。

■古韵

百年沧桑,历历在目

里栲栳村的房屋多为砖石木混结构,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顶多用青色小板瓦,以合瓦屋面和仰瓦灰梗屋面为主,无吻兽和脊兽,滴水以莲花形为主,饰以简单花卉纹;门窗皆为木制,部分木窗用格栅组成精美图案;墙体多用毛石干砌而成;整体布局及细部表现匀称精美,为本地区古代传统民居代表之作。

据考证,金口古港淤积后,距离不远的栲栳岛码头成为当时对外通商船只的重要口岸,当地许多船商纷纷加入海上运输队伍,船老大发家后,在栲栳村建造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这些对研究青岛在清末海上丝绸口岸和古建筑风格,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民宿“福海乡居”韩乃涛的指引下,记者走进村里的老街。“这里的不少老房子门口都带有门档和户对,说明祖上对传统有着很好的传承。”韩乃涛介绍,门当是中国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的一对石墩或石鼓,户对与门当相对,为门楣上突出之柱形木雕,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因一般成双数出现,故名“户对”。记者发现村里的门当已经不多见,户对却在老房子上保留完好。

经过不足一米半的巷子,韩乃涛指着一处老门的洞对记者说,当时人们主要跑船经商,非常富有,所以经常有土匪光顾,这家是当时村里比较有钱的人家,这门上的洞就是当年土匪入户用刀砍门所致。

■商机

租下老房,打造民宿

韩乃涛出生在里栲栳村,他看到了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也出于对这方水土的热爱,2017年返乡投资50万元在村里打造了一处民宿,取名“福海乡居”,这也是里栲栳的唯一一处民宿。韩乃涛喜欢收藏,十多年了他收藏了600多件老物件,他用藏品将民宿装扮起来,让这里有了一般民宿所没有的感觉。“这一排三套房子是我从老乡手里租来的,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装修,2018年完工,之后一些朋友就开始陆续过来玩了,房间里不少都是清代的家具,所以给人的感觉不一样。”韩乃涛介绍。

在韩乃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的一个仓库,里面都是他收藏的物件。韩乃涛表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俗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生长繁荣的源头和血脉。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三转一响(钟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单卡录音机、电风扇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有线电话、摩托车、电脑,一直到现在已经普及使用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岁时节令、民间工艺等方面。”韩乃涛说。

韩乃涛表示,他计划利用这些收藏,在村里打造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免费向村民、游客开放。以此打开这扇民俗之窗,让人们记住起点,不忘初心,然后人人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老物件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博物馆一直没有办起来。”

村里自然环境优越,荷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但里栲栳村没有农家宴,也没有其他能够留住人的景点,所以并不具备深度游的条件,也就是游客来了,看看风景,然后就走了。虽然有民宿,但是只有韩乃涛这一家,并且房间也不多,接待能力有限。今年6月19日,里栲栳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村民王仕善被选为理事长,下一步合作社将结合村里农业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遗憾

老房被拆,存量锐减

记者发现,老房子多为石头地基和墙体,房顶为灰瓦并有精美的瓦当,但不少房子已经年久失修,瓦片残缺,残垣破壁多见。“上世纪90年代,村里还有近100处清末的小瓦房,2000年前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翻建了不少,到现在只有40余处了,现在这40余处房子里,有人住的可能还不到10处,而且大都是老年人。年轻人要么出去买房,要么住进翻盖的新房里了。”村文书韩乃普介绍,村里的老房子普通的石材都是就地取材,一些精美的建材可能是从南方运来的。“村里户籍人口约1430人,473户,目前常住人口只有600多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占了三分之二。”

村后的王泽善家刚盖起了新房,水泥平房宽敞明亮,与周边的小瓦房形成了鲜明对比。王泽善家的老房子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二进院子,其中一进的房子木工、瓦工工艺非常好,堪称精美,照壁建得也好。“就这样拆了真是可惜,没有办法,老房子年代久远,有200多年了,墙都快要倒了。”79岁的王泽善站在新房里说。

“当时他家拆房子的时候,我看着都心疼,我专门开车过来,从拆除的砖瓦中挑选了一些精品保留了下来。”对于王泽善家的房子,韩乃涛表示非常可惜。2000年以后,村里拆老房建新房的已少了很多,村民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年轻的村民也选择外出购买新房了。这也是让韩乃涛感到欣慰的地方。

 ■声音

要想留得住游客先要留住自己人

老建筑在乡村振兴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与作用,乡村振兴需与老建筑的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如果贸然改造,可能就会产生破坏,将会导致不可复制与还原的永远消失。记者曾在临沂一处老村发现,原本老村整体搬迁,遗留下的老建筑保存非常完整,如同一座石头部落,自然形成一座老村博物馆,但经营方却在里面铺设了水泥路等,这样的改造或将严重破坏原有的自然呈现,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里栲栳村的老建筑,曾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最后繁华,透过古村落中的众多古建筑,见证了曾经发生的故事。但是这里的老建筑知名度小,风格大都雷同,缺少内涵,没有过多的文化遗存用来挖掘,这也给后期改造留下一些遗憾。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老建筑除了年久失修,区域排水也存在问题,留守的人年龄普遍偏大,生活条件有待提升。而且这些老建筑日渐残破,灰瓦开始残缺,木料腐朽、地基下沉、墙面倾斜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较多。“村民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是提升了,但是修复这些老房子可需要不少的资金,而且现在能修复老建筑的手艺人也不好找了,村里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来整体规划修整,如果能吸引外来资金进入,那就好了。”韩乃普表示,目前来游玩的人不少,留不住人也是让村里人很头痛的事,为此,村里计划整合资源,利用十里海滩开展沙滩游、赶海游,利用渔业资源发展特色美食产业。

“古村留下的资源有两方面,600年的风雨沉淀下来的有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这里的老房子就是独有的物质遗产,在不破坏的前提下,用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改造,让老房子发挥价值。挖掘非物质遗产是非常难的,需要本土乡间能人带头归纳、整理、发掘、保护、延续。我们的这些非物质遗产在同质化的今天是唯一的、独特的、有价值的。”设联乡建设计师杨志波说。

杨志波说,对本土建筑文化遗存进行挖掘,首先要厘清村里的老街老房,确定保护和传承的对象,还需要保护建筑中的人文资源,包括尚存的传统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民间技艺、土特产、故事传说等。对老建筑的保护要有可持续的、宏观的规划,不能急于下手。需要提高村民乃至对当地文化有兴趣的人们的参与度,在可控制范围内实现原生态保护。要坚持历史真实性、反映历史人文风貌。

“乡村振兴就怕简单地复制热点,追随潮流,为执行政策而应付执行,不梳理结合自身资源特点投资,复制性地建设几个景点打造几个民宿,自身价值找不到甚至把独特资源看作落伍,那将没有任何出路可言。”杨志波认为,对于里栲栳村来说,人们可以从建筑上看到她600年的历史,建筑消失了历史成为传说和记忆,所以要好好保护这些老建筑,是这个古村实现振兴的重要资源,利用好这些独特的老建筑将带动整合村里的其他资源,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结合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

杨志波说,乡村振兴要留住前来旅游的人,首先要留住自己人,里栲栳村目前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没有年轻活力的注入想实现振兴也就缺乏关键的动力。能否留住年轻人这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难点。只有从根源出发,让乡村产生吸引力,从而达到“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的效果。